从背包说起……
前几年去马尔代夫的时候,同行的朋友一家惊讶于我们的行装:一家四口,两个双肩背包。而朋友的行李满满三大箱,一家三口的衣物、药品、雨具、小孩的玩具,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还有辣椒酱、方便面。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婆是四川人,没有辣椒吃不下饭。
这似曾相识的背包行李,我不是第一次见。
那也是国内来的朋友,招待上最让我头疼的是吃的问题。
新加坡的食物网罗天南地北,新加坡本地海鲜不说,中餐也有广东菜、潮州菜、上海菜、川菜、北方菜之分;马来口味还分印尼、马来西亚、娘惹等不同派别,东方口味的还有印度餐、日本餐、泰国餐;西餐有法国大餐、意大利餐、美国菜、德国菜、爱尔兰餐等等,等等。但真正可以让我考虑的,只有中餐中的冰山一角,因为国内的朋友几乎从来不会接受家乡菜以外的菜系。
即便如此,每次,灯红酒绿之中,佳肴美味之间,还总映着几张索然的脸,让我怀着一颗揣测不安的心,思量着是否招待不周。
我也知道,几乎人人都觉得故乡的食物最好,因为味觉上含有浓浓的乡愁。童年吃的东西,便融入味觉记忆中了,再也难以改变;回忆的时候,人生美好的回忆总是总是伴随着一种陶醉感慢慢袭来,你能在食物中尝到一份爱,无关原材料的精致粗糙,厨艺的优劣。
相对于现实,回忆总是温馨的;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现实也是美好的,问题是你是否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调整好心态,放下包袱,轻装简从,放松身心去欣赏美食,欣赏人生。
我从前也是抱着“中国菜天下第一”的信念。但现在已经不对某个地域的饮食文化抱歧视态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有的食品都有它的道理,“存在就是合理的”在美食界一样适用,天下只有不好的厨师,没有不好的菜系。在罗马的街边吃意大利面,美味的西红柿酱里融的是罗马人的热情;在美国吃烤肉,肉汁里饱含着老美的乐观。只要细细的品味,就能理解每一种食物的美好,了解每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情,甚至那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感受不同的文化,就要敞开接受他人的食物和藏在食物后面的人文爱心。包包不要背那么重,不要作茧自缚,要喂饱的不仅仅是胃,更要是心和脑。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my own blog -florafl.com & florafl.co on October 22,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