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
我是个内向的人,但似乎在你的印象中不是。当然,内向与否并不是你我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的,今天暂且放下不表,那就谈一下更普遍的社交恐惧吧。 一类人在网上无话不讲、无事不谈,到了现实的世界里,三缄其口、沉默不语;一类人对熟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生人冷若冰霜、目不正视。似乎,社交恐惧成为了处在人类历史上交流最便利的我们所面对的一大难题。 一直坚信人类最本质的属性是动物属性和群体属性,尤其是自诞生语言之后,群体属性愈发明显。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都是在群体得以实现,而不是仅一独我可得的。 首先,社交网络的发展会不会是社交恐惧的一个诱因呢?科技的本质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宏观看来,似乎每一个时期都在为他们面临的新技术产生一定的担忧,但人类的历史却在跌跌撞撞中走向更加多彩。 这样看来,网络的便捷似乎不应该背这个锅,但也实实在在改变了一些固有的交流与工作模式人。们没有了必须面对面解决问题的困扰,而是多了一种小小的选择。 当然,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压力的增加。当秃头的现象愈加年轻化,见证的是经济腾飞下无数只辛勤工作的“蜜蜂”,年轻的人儿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那份让我们可以互口却又磨人的工作上。有限的休息时间,我们更愿意放松的愉悦自我,而不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别人身上。是啊,迁就别人能带给自己什么呢。于是乎我们习惯于网络上的身份隐藏式发言,这似乎可以让人更随意地表达观点;我们更加习惯于熟人交往,因为习惯早已变得慵懒,而好奇的代价又有点太过高昂。 对熟人确实可以侃侃而谈,而面对陌生的人儿又难以开口,哪怕是因为工作或者一些必要的关联。我说着那些无关痛痒,甚至自己都不会相信的话给他们听,到底为了什么呢?我宁愿选择闭嘴吧。不喜欢的往往是欠缺的,就像擅长跟爱好相辅相成的道理一样——我们擅长的终究成了我们的爱好。 该去风和日丽的季节里走一走感受一下真实,可风和日丽的画面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无关好坏,都是一种选择罢了,我们离他人越来越远,但有时却恰恰相反。只是,生活多彩就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