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有望破50亿,但国产片走向世界仍是难题
截止到目前为止,《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经突破了46亿。直接抢走了沈腾和周星驰这些大咖演员的风头。而且《流浪地球》延期60天下映,在5月5日正式下映。

现在真的觉得《流浪地球》破不破50亿已经不重要了。首先目前票房第一的是《战狼2》,有着56亿的票房,这个成绩小破球现在肯定是超越不了的。其次就是《流浪地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票房,它是在咱们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树立了国产科幻片的标杆,还狠狠的打了那些只关注流量的电影人的脸。

按照最新的汇率计算,《流浪地球》折合约6.8亿美元,在年度票房榜上强势领跑。如果以单一市场的成绩衡量,《流浪地球》已排到有史以来的第5名,将《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北美6.78亿美元)挤到身后,与高居次席的《战狼2》(8.5亿美元)相呼应。
短短数年间,国产电影凭借急速膨胀的内地市场高歌猛进,在前20名中已出现5部作品的身影,初步形成“中美相争”的格局。

讲实在的,《流浪地球》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不仅是吴京和片方他们没想到的,更是圈内很多人没猜到的。在上映之前,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部抱着忽悠观众的五毛特效,连吴孟达达叔参演的时候觉得“这不是我们国人写的剧本,是我们向好莱坞买的剧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大家对《流浪地球》满怀期待,倒不如说是在等着看它的笑话,看它怎么在春节档的时候被周星驰、宁浩、韩寒这些人完虐。

结果是“小破球”一路逆袭,用票房第一、上座率第一的成绩把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吃瓜群脸打的啪啪响。

虽然电影业在美国的发展时间超过百年,但不论是默片时代的滑稽喜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电影。或者是“黄金时代”的史诗巨作和西部片,受众基本都局限在美国境内。这既有大片场本身制作的定位问题,也与全球市场相对隔绝的客观环境有关。

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崛起更是放大了这种对比。截止2018年年底,全球银幕总数达到了60079块,其中2018年新增9303块,同比涨幅达到18%。以2012年的13118块作为基点,银幕数量增加超过1.5倍。
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下发《挂壁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影院投资建设。预计2020年银幕数量超过8万块。

而根据MPAA的报告,截止2018年2月美国和加拿大合计43216块银幕,预计到年底数量在4.5万块左右。也就是说,国内银幕数量已高出北美约三分之一,而且差距还将持续扩大。
单从影院硬件上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也许,随着海外华人群体的持续增长,不但将为国产电影“出海”提供天然的目标观众,也打开了观察这一问题的绝佳窗口: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和留学生群体,既保留了集体主义的文化熏陶,也正在经历价值观的碰撞和重塑;而国产电影在海外华人圈的受欢迎程度,便可映射出其穿透文化“围墙”的潜力,进而为研判进入更主流海外市场的前景作参考。
无论如何,身负开启国产电影“科幻元年”的重任,《流浪地球》屡创纪录的国内票房犹如一剂强心针。在工业水准上看齐先进水平的同时,如何打造出更具普世价值和人文力量的优秀作品,将成为中国电影人不容回避的课题。

好项目需要及时抓住,如果你对电影市场感兴趣,也想做电影联合出品人,可以关注公。众平台“观影社”,有好项目会第一时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