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哀伤
昨天貌似是植树节,今早看到豆瓣友邻都在分享自己种的树苗。植树节参与过很多次,但对于那些小树苗后来的命运一无所知,是否活了下来都是未知数。记忆最深刻的倒是初中时去好朋友家,临走她摘了些自家种的桃子给我,带回家后奶奶难得地吃了一个,记得她坐在院子里台阶上,说这个桃还好吃,随手把吃剩下的桃核埋在了院后的空地里。
后来我升了高中,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北漂第一年的冬天奶奶过世了。
几年后的国庆节,带着老公孩子回家,看到院角一棵桃树已经和房檐齐平,小小的毛桃掉了一院子。随口问妈:“这儿怎么有棵桃树?”妈说:“这是你奶奶种的,从你同学家带回来的桃,你忘了?!”
那一刻,看着桃树叶在风中沙沙舞动,感受到一种陌生的哀伤。
如今,这种哀伤已然成了中年人的日常,每次回乡都会爬满心头,不仅来自一棵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更来自儿时整日攀爬,形同伙伴,熟悉它们每一种果子口味的大树日渐地稀少,大多是被砍伐了,所剩无几的已经衰老,结的果子又瘦又小,似乎也不再是童年熟悉的味道。摘下来尝一口,心里纳闷:以前就这么小而酸吗?是树老了,还是我的味觉不再敏锐了?
前段时间,有朋友从外地过来,一起吃过饭顺道送我回家,在车上,他说:“树都长大了吧!”愣了下神,因为他第一次来,怎么知道它们以前的样子。转念想,他或许只是想表达一种心情吧。
几年前,走在航天桥外的路上,他也说,树都长这么高了啊。。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