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影评
三八妇女节中午休息,和两个同事相约地方小店-老方砂锅,闲聊中,同事小Z刷完朋友圈后,便开启了电影这个话题。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看电影的,作为一种小成本的爱好,它最合适不过了。小S说她看过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绿皮书》,最后她告诉我其实影片隐晦地反映了隐形工作者的生活。
我对于隐形工作者这个词完全陌生,还好有我们的好帮手——百度。
度娘上给出这样的介绍:员工由于长期不被重视、赏识和提拔,心中充满怨气,因此躲在公司的某个犄角旮旯里“怨天怨地不怨己”,小计怠工甚至毫无作为,成为“隐形人”。
小S的话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刚好下午公司放假休息,我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市中心匆匆忙忙地订了一张电影票。
因为周五的原因,放映厅里观看电影的人很少,正好让我享受了一把看电影的安静。
这部电影的英文版名字是《Green Book》,翻译过来为《绿皮书》。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名黑人钢琴家,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个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机。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不少争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一起共渡难关。行程临近结束,两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见。故事的结尾白人混混邀请黑人钢琴家到自己家中过圣诞节,黑人钢琴家应邀,和白人混混以及他的家人一起度过欢乐幸福的圣诞节……绿皮书,是一本专门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哥哥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
导演是彼得・法雷里,他是一位低俗喜剧的专家,作品将厕所幽默推进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较为著名的如《阿呆与阿瓜》、《一个头两个大》和《七日之痒》等。
这部电影中既充满幽默也充满心酸,而且又莫名地与生活所契合
第一幕:托尼・利普去应聘雪利博士的司机时。在雪利博士的办公室里,雪利博士问了一系列的关于利普之前工作的事情,以及被辞掉的原因。利普一一都做了回答,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土局开垃圾车,因为忍受不了领导的种种逼迫而打了领导,因此丢掉了工作。
其实隐形工作者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员工的被赏识感不强。领导姿态较高,随便差遣下属,而不付给相应的报酬。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被领导赏识,默默地接受领导给的任务,还要忍受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要相信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遇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伯乐。
雪利博士就是看中了托尼・利普的全面处理问题的能力而选择了他。事实也是托尼・利普两次就雪利博士于困境之中。
第二幕:托尼・利普和雪利博士同住在一个宾馆,托尼・利普站在阳台上看到楼下几个白人在喝着香槟聊着天,很是和谐美好。而镜头一转,雪利博士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阳台上喝着香槟,身影落寞又孤独。但是两人来到黑人酒吧时,雪利博士在托尼利普的怂恿下,勇敢地站在酒吧的舞台上和其他黑人一起弹唱,收获了在场的所有黑人的赞赏,那一刻,雪利博士身上不再有孤独,像是破茧而出的蝴蝶,整个人变得鲜活。
其实,孤独只是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冲出自己的包围圈,我们便会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第三幕:雪利博士最后一场演出开始前,他在狭小的换衣间换完衣服后,要到酒店的餐厅去吃晚饭。大堂经理拦住了他,提示他没有资格在这里用餐,让他自己去街头的小餐馆吃晚饭。雪利博士没有就此妥协,他威胁经理要么让他在这里用餐,要么取消演出。大唐经理嗤笑,觉得他根本没有胆量取消演出。后来托尼利普也劝说他忍一忍。但是雪利博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尊严,他不顾大堂经理的咒骂,离开了酒店。
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公平的待遇,要勇敢地站出来,不让自己一味地妥协。
总的来讲,这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值得一看,也值得拥有最佳音乐/喜剧电影奖这一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