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程蝶衣 偶然间看了一个小视频,是《霸王别姬》的剪辑。看到哥哥充满故事的眼睛,我满满的求知欲。 故事从他们小时候讲起。那时候京剧气正盛,师傅说:“世界上只有畜牲不听戏,只要你是个人,别管你是干什么的,你都得听戏。你们啊,算是遇上好时候了。”梨园行里一群小孩子日日练功,练得不好挨打,练得好了也挨打。 人人都想成为角,可这一天天挨打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不乏心灰意冷的,有人走了,也有人却是永远的走了。 小豆子和小石头长大了,成了角。取名为程蝶衣与段小楼。想看他们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心想,这下熬出头了吧。其实这才是苦难的开始。 成了角的小楼去花满楼找头牌菊仙,菊仙打破了蝶衣与小楼的关系。蝶衣伤心地对小楼说“难道我跟你就这样唱一辈子的戏不好吗?”“说的是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可终究没留住他。 小石头说自己是假霸王,别人也对他说真把自己当霸王啦。在我眼里,他曾经就是霸王。小时候练功,他是大师兄,是孩子王。总是那个救场子,解危机的人。刚成名那会,也是一身的傲气与骨气,像极了西楚霸王。但是就像程蝶衣说的,自从遇见了菊仙,霸王他变了。 菊仙是个明哲保身的人。出身在花楼的她,只希望和小楼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生。她很泼辣,并将这一点很恰当的用在了“治理”小楼身上。菊仙是为他牺牲了很多,他身上有着一份对她的责任。所以以后遇到事,当他想做什么,想说什么的时候,菊仙总在他旁边拉着他,怕他惹事。 有句话说的是: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 以前我的理解是,生活让我们没有了脾气,让我们麻木,冷漠。看了这部电影,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棱角,是指你的原则。原则可是比脾气要紧多了。 喜欢程蝶衣。他真的做到了从一而终。他是个戏痴,头一回看《霸王别姬》,他哭了。头一回听师傅讲霸王,他也哭了。他坐在椅子上,满脸的泪痕,脑海里都是霸王四面楚歌的场景。在这部电影里,他哭了很多很多次。小楼无奈的笑着说:“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佛啊。唱戏得疯魔,不假,但是做人也疯魔,在这人堆里,可怎么活啊!”小楼比蝶衣现实。 蝶衣爱他,他爱菊仙。蝶衣等了他一辈子,守了他一辈子。 现实一点,在人堆里就好活吗?真的不敢相信,在文革的批斗大会上,一直护着蝶衣的小楼会指认他,将他所谓的“罪状”一一抖搂出来。这不是我认识的小石头。石头再小,也是坚硬的。挨点打,挨点骂,有什么可怕的。石头可以是武器,也可以是盾牌,但有一点,绝不打自己人。指认蝶衣的小楼,算是活的好吗? 眼前过不了的坎,就交给时间好了。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最公正的法官。文革时期那些迫害致死的人,真是为他们感到惋惜。 同时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关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百鸟朝凤》。在唢呐响彻中华大地的时候,唢呐班在地方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等到改革开放后,管铉乐风靡中国,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唢呐班都没人请了。班子散了,人心也变了。那《百鸟朝凤》再也听不到了。 京剧也是一样,现在作为国粹的京剧还有多少人听呢?不只京剧,还有昆剧,以及各种民间艺术。没有了市场,找不到接班人,还有多少艺术能存活呢? 能做到从一而终的,能将艺术融进生命的,太少了。 十一年后程蝶衣与段小楼再聚,重演《霸王别姬》,演到虞姬拔剑自杀那段,蝶衣真的自杀了。本以为他们最后一段岁月得以相伴,却又是这样血淋淋的现实。最后一分钟给你意想不到的大转折,我的玻璃心都被编剧玩坏了。 镜头里没有他自杀的动作,只有小楼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叫喊。蝶衣他是演的太投入了还是真的想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到底分没分清演戏和现实?谁知道呢?只余霸王一脸的惊愕,无措,悲痛。真是好一出“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