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件拖延的小事
这两天在看《自控力》,边看边审视自己的行为,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今天下午去超市也带着审视的任务而去。碰到节日,各种优惠促销不手软。买一送一,第二件商品3.8折,半价优惠……各种活动灵活多变,很容易就给带跑。
好在回来的时候检查了自己买的东西,只买了原本想买的,当然也是有受到折扣影响。比如牙膏还没彻底完,看到价格合适就买回来。比如卫生巾,今天可真是它的主场啊,看到很多女生都采购了很多。买一送一或者第二件3.8折,都是两件商品的捆绑,看中一个只能买两份,好在都是消耗品,大家也乐意囤货。我买了两种长度都是需要补货的,所以只买了这种规格,家里还有的,就没有再下手。从这一点来说,现在非常理性。不需要拒绝囤货,自己的意识已经有了不囤货的概念。
唯一计划外买的是一份晚餐吃的熟食和一份方包。但是这两样都解决了晚餐,以及晚上从超市回来非常饿,所以直接吃了方包。很方便。
不想买方包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不久前买了黄油等材料,兴致勃勃打算重启我的面包机行动,但是没想到这件事还是这么拖延了下来。期间为着这个念头,拒绝了很多次买面包。
所以,从拖延去面包这件事,可以从自控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迟迟没动手?
1.要拿出面包机,清洗。
不好意思,第一条想到的就是这一件事。每次看到面包机躺在橱柜里,想到要拿出来清洗,就觉得非常地难以开动。写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就只是洗一下,其实一点也不难。毕竟我连抽油烟机的洗过了,还能怕洗个面包机。所以这背后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2.以前做过觉得没外面买的好吃。
因为没有“超级好吃”这种奖励系统刺激,所以没有了动力,所以面包机闲置了好久。这应该是很核心的一个原因吧。这一次打算要再重启面包机,也是因为看了一个帖子,鼓励大家尝试用新方法使用面包机,才燃气了希望。但是买材料的时候还算迅速,说到要做,还是拖延。
3.这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是一件“我想要做”的事情
因为它没有变成一件优先处理的事件,所以总是可以有各种理由借口出来。比如今天,我已经买好了面包了,在面包吃完之前,当然不可能动手了。嗯,合情合理。等到面包吃完了,我还会动手吗?我还记得这是一件拖延的事情吗?
4.对我来说,这是一件需要调动意志力去做的事情。
如果真的是很想要做的,把它做成一个目标的话。那就应该以行动去支撑它,并且把它放在一个重要而优先的位置。这种模棱两可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力的消耗。每次想到要去做,调动了一次意志力;每次想到还没去做,又消耗了自己的意志力,积极性又被打击。此种循环会恶劣。

所以,如何应对这种行为?
1.到底要不要做这件事?
在我这里,自己做面包这件事,要做。
因为面包机处于闲置状态,再试一次,如果真的不适合自己,那就应该考虑是否还要留着它。并且已经买好了材料,不做就是浪费。所以这件事从“我想做”已经变成“我要做”。
2.确定了要做,就把它放到优先项。
既然我们的意志力本身是有限的,那么就更应该把它用在刀刃上。不应该把意志力消耗在我想去做,我没做成的这种懊恼里,所以,安排上。吃完手头的面包,就把这件事放到清单上重要而醒目的未知。
3.克服困难,行动,设置一个奖励系统。
洗面包机,不难。天天都洗洗刷刷,只是顺手的问题。所以把这个以为是困难的困难攻克。因为这次打算借鉴新方法,所以应该用一颗期待的心去想象,面包做出来非常非常松软,好吃的样子,刺激行动起来。

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做好面包之日,就是我来留言之时。
嗯,这里是承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