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随笔(一)——升学
作为母系亲戚里正儿八经的第一个本科生,考学话题自然成了与长辈们沟通的日常,再加上学的教育类专业,还打算在这条路上死磕的我,越来越乐于分享我对教育的观点。 当中产阶级为孩子将来读哪一个大学而苦恼时,我的亲戚还在为孩子是读高中还是中专更“好”而惆怅,第一次被问这个问题时,还是在校大学生,我怀疑自己的观点是否不成熟,很委婉的表示读高中更好,但毕业半年后,我坚定了我的态度,不管是出于经济还是发展前景考虑,都是读高中更“划算”。 一是选择性。读中专家长的主要目标是学一门易找工作的技术,早点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尽管有升大专的可能性,但从我的认知来讲,一个不满16岁的中学生,能够冲破周围“毕业找到好工作”氛围的束缚,自考大专然后自考本科是非常有挑战的,如果他有这种觉悟和毅力,也不至于高中都考不上。 如果去到一个全日制高中,尽管成绩差,但如果碰到好的老师和校友,说不定还能就转变思想。尽管这种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但再不济也能读个全日制的大专,现在哪一个正经公司的招聘广告不是大专起步? 正如龙应台所言:“让你努力读书是为了你将来拥有选择权”,而人生最痛苦的不就是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吗? 二是交际圈。读书期间的交友算得上是最不关心家庭背景,最纯洁的友谊吧!任何学校或者说班级都有优生和差生(学业成绩而言),在学校或班级中,你总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哪怕自己不厉害,有一两个交往很深却很厉害的朋友,在未来社会的发展道路上,不能说给予多大帮助,开开眼界、扩大认知总是好的吧~ 工作时碰到一个家长,花三万人民币给三年级的女儿报了领导力学习班,往后每年交3000可以上到18岁,人家的算盘这样打的:上这个学习班的孩子不是有钱就是有权,花六万块钱跟一群有钱有权的人成为同学、朋友、伙伴,往后需要办什么事也有个照应,十年后这六万块钱能干点啥呀?富人从来不把现金留给孩子,但她们已经为下一代“不用钱”解决问题铺好了路。 三是婚嫁资本。这一点尤其想对男孩子说。前男友跟我分手后一直谴责我看不起他,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自己哪里表现的瞧不起他,但他既然说出这句话,那也意味着我与他之间灵魂并没有平等,或者说他并没有平等的看待我们的感情。一位要好的大学老师因为是同乡,有一次回家打电话说想给我介绍对象,我以为就是随口说说,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真的有人加我微信。人家上来第一句就是你是高材生,我只是中技毕业,原本我还觉得这个比我大六岁的人会更加在乎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从一开始便在学历上做文章,尽管后来还是有的没的聊了半天,内心已经对这份缘份画上了句点,当晚便跟老师表达了态度。 学历从来不代表一切,只是学历背后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经历让人与人有了差异,就像我跟研究生学历的人谈朋友,心理也犯嘀咕,但至少从高中到本科的经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鲜有在一起的人有相同的成长经,这也是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弥足珍贵的原因,对于他研究生的生活经历我很遗憾没有共鸣,但我想来自灵魂深处的交流应该是跟人格魅力相关吧~(交流中还没定数) 背教育综合知识发出的感慨(👇双轨制)
君子求诸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503生活日记|生活明朗,万物可期 (13人喜欢)
- 2503半月日记|我要稳稳的幸福 (18人喜欢)
- 2502生活日记 | 我想要,我得到 (13人喜欢)
- 24寒假总结|打开自己,疯狂输出 (7人喜欢)
- 永远没有座位的聚餐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