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后山独立动画电影展映观后默写(一)
第一天的片子大都关于童年。
昨天看了关于童年的动画短片展。
首先说比较在意的几个。
蔡采贝的《half asleep》哦觉得功底很深,铅笔的摩挲感和光帘的运用很有效果,附上一个链接,是准备慢慢看的
【专访入围作者蔡采贝】获奖作品Pining全网公开!入围新片Half Asleep预告发布!
http://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News?aid=86573304&fromType=vampire
她的另一个片子叫做< pinning>(痒)的链接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rwl4WHoho
看到一个作者再去看他的其他作品的感觉是有淡淡的惊讶感的,比如蔡采贝一直的铅笔触感,她对只突出腿脚的姿态的惯用,颜色不会太杂,她让我觉得不断用笔去试探满意的触感和不那么简单的动态应该也是蛮有乐趣的吧。她在上面那篇报道里说 实验短片很类似于诗,精悍、抽象又富有情感和韵律美 ,(此时此刻我开始担忧我那给音乐做mv的想法,呃)我在想实验短片一定也有实验短片史,每个人如何运用那短短的三分钟,如何看待节奏,如何处理自己的想法和表达,都在一段历史中延绵密语。
另一个,郑雅文,她的颜色太太太漂亮咯,忍不住截图死劲分析,但是没有分析出什么特别厉害的成果,但她蛮喜欢用颜色去晕染边缘然后实现光源的美好统一和颜色搭配的,附图。





除此之外看到她其他作品,她是中传的哦,后来去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中传的毕业创作有很强的中传感,不知道为什么奥蛮神奇的,构图:一言不合就把房子歪一下子,东西的摆放都是七扭八扭,展现较为活泼的气氛;故事:故事板很严格。并且发现她那个时候就喜欢晕染边缘线,但是那时候的颜色还没有现在这 么漂亮!感觉她很喜欢大自然和小动物,在中传的时候还是写现实世界和童话世界的联络,哦昨天看的那两个貌似也是现实世界 和童话世界的链接耶,但是现在的现实世界要比以前好看好多,以前是直接放在现实的城市里,铜墙铁壁钢筋水泥那种,现在会放在美丽的山上搭配蓝粉之夜啊,或者放在烂漫田园搭配神奇不造什么光反正好看得发紫。嗯。。。真的赤裸裸表现现实世界其实不那么吸引人哦。这么想想我当时写那个流产剧本的时候直接描写路人路况真的很无聊。
再说其他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图全是倒的。《我的小瘦》用的是人声讲故事,哦我真是发现人声讲故事非常讨喜也很好看,很多都是非常具体有经历感的故事,人的那种神奇的性格就会在关键点展现出其不意的笑果。

山海经这个已经有了别人的文本,方言很有感觉,配音的性格也很合适,有的地方我觉的可以不那么多镜头,嗯。。果然,镜头的熟练使用,妈耶,处处都是要训练。传统故事做成这样就非常非常不赖了惹。

美丽新视界还蛮猎奇的,作者好像是香港人哦,那种灯红酒绿可能真的和作者身处环境和所见分不开,这套颜色很厉害,鬼鬼的,电视广告里的讽刺感也很熟练,有点好奇作者其他作品了,感觉喜欢这样的做法的人会看像马杰克和各种讽刺动画吧。

拥抱跳舞这个就做得很聪明了!先做好剧本,找人演,演完描完让(上千个?反正猴多)小朋友们随意涂,一个人绝对做不出来这么鬼畜的涂鸦量。这让我觉得真的要去多实验身边可做的作品。

鱼我所欲也,这个 画风呢 我脚着很合适他的题材,虽然也没有留下非常讲究的印象,所以很好奇他平常在做什么,于是我找到了他的vimeo哦呵呵呵呵https://vimeo.com/yaoxiang

大红小兰是罗丝佳做的,嗯童年元素串联,加上自己特别的思考和感觉,很新奇,很立体,非常精炼。思佳大大的vimeo我至今没有好好看。

儿童教育这里嗯 嗯想不通说不出的话用画画做到,确实是特殊的不能取代的渠道,博士女作者当时是去支教,结果用绘画与孩子们的相处变成一个更大的项目,经历点什么真的挺好的。

我记录了自己更感冒的几个片子,没有被记录的片子有《Monologue(-李俊成)》《强迫症(-赵雪彤)》《黑衣(-魏莱)》,《回声宇宙-(徐雨洁)》没有被记录的原因可能是我当时有点困,还有我觉得我对一些我不够理解和体察的人类情绪没有那么感冒,比如孤独症、人类与宇宙的关联中所产生的情绪。所以更能get到一些表达的比较外放的东西。(哦!不经意发现了自己的倾向。)
嗯,觉得有幸能够身处动画制作世界的人们,(目前说的是从Yamamura老师那样的厉害的制作者到源源不断地在为这个圈层提供作品的毕业生们)他们有基础,有表达的念头,有人倾听和给予启示或纯粹的帮助,还可以不断地观察周围的人,深挖自己的丝毫感触和思想,嗯每一点我都想试着去做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