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疗伤的经典电影
1.《从心开始》(Reign Over Me)
◆概况:
片名:从心开始
英文名:Reign Over Me
导 演: (麦克•宾德尔 Mike Binder)
主 演: (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扎德•平齐特•史密斯 Jada Pinkett Smith) (丽芙•泰勒 Liv Tyler) (萨伏龙•布伦斯 Saffron Burrows) (西西莉•泰森 Cicely Tyson)
上 映: 2007年03月09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投票少于1人
IMDb评分7.8/10( 31069票 )
颜 色: 彩色
声 音: SDD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时 长: 124 分钟
类 型: 剧情
分 级: 澳大利亚:M 美国:R
◆剧情简介:
亚当山德勒继【真情快译通】、【人生遥控器】后又一温馨感人作品,希望藉由他幽默诚恳的演出,带领全球观众正向纪念911。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被悲伤击垮,而是无法从悲伤中站起来……曼哈顿,多年未曾谋面的查理•法曼和艾伦•约翰逊在街角偶遇,他们在大学时不但是好友,还是“同居”的室友,毕业后,他们因过于专注自己的生活而失去了联系。
这次重逢让两个好友喜极而泣,随着谈话一点点地深入,他们互相了解到,几年时间里,他们都经历了许多:五年前,在那次惨痛的“9•11”的恐怖袭击中,查理同时失去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这位曾经非常成功的牙科医生,在经历了这场足以打垮他的变故后,整个人都变了,每天有如行尸走肉,混沌度日;对好友的不幸感到震惊的同时,艾伦也独自品尝着自个儿的苦恼,在别人眼中,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拥有漂亮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人人眼红的好工作,然而,本应该过得比谁都快乐的他,却因为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责任而感到无比吃力。 这次巧遇,改变的是两个男人的生命线,虽然他们的生活与经历不尽相同,却在这个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时刻都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命运女神让他们遇到了彼此,自然有她的用意。
据中不乏感人场面,比如查理不住的更换厨房装潢——用房东太太的话来说“不止800次了”,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直到答案被观众自己揣测出的时候不禁泪流满面,从而对查理的开始的冷漠印象发生了180度转变。
◆精彩对白:
Alan Johnson: I was stuck in Charlie world, I couldn''t leave.
艾伦•约翰逊:我的世界与查理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我不能离开。
Charlie Fineman: Can he go out? Is he allowed out?
Alan Johnson: Don''t do that, dont ask my wife permisson for me to go out.
Charlie Fineman: Alright, you''re right. Can you go out?
(Alan looks at Janeane)
查理•法曼:他能出去吗?你允许他出去吗?
艾伦•约翰逊:不要那么做,对于我是否能出门,你不要总是征求我妻子的意见。
查理•法曼:好吧,你是对的。那么你能出去吗?
(艾伦却把征求的目光看向他的妻子詹妮安)
Sugarman: He likes you Alan, you know why? Becaus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his family.
苏格曼:他喜欢你,艾伦,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对他的家庭、他的过去一无所知。
Charlie Fineman: You''re a good husband Alan. You remind me of me.
查理•法曼:艾伦,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丈夫,你让我想起了过去的自己。
◆幕后链接:
为什么这个故事非发生在纽约不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里是“9•11”事件的发生地……所以说,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外景的拍摄,包括饭店、酒吧、电影院以及公寓大楼--这些反而比纽约市中心那非常有城市标志性的建筑或街景更具说服力,导演麦克•宾德尔将他的镜头对准的,都是一些日常所面对的生活:“这些地方都是查理和艾伦在夜晚时分反复流连的地方,到了凌晨三点,他们会跑去吃中国菜……只要你是生活在纽约市的人,就不应该对这一切感到陌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有那么一点点孤独、一点点困惑,以及对自由的无限渴望。这座城市本身就代表了一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感受。”
2001年9月11日,纽约发生惨案的时候,麦克•宾德尔就住在纽约。他将那一天的经历以及所看所想,重新整合,变成了《支配我》背后的真正含义:“事后我在大街上漫步,目睹了很多个在那一天失去了一切的人。一年半以后,我和我的家人搬回到纽约,对于那些我曾看到过的人仍然感到历历在目。于是我不停地思考,单就这些人而言,那一天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他们的伤口也永远都不会愈合。这种想法刺激我写出了《支配我》的剧本,我要讲述的是,那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是怎样在朋友的帮助下,走出伤痛的。”
影片的片名来源于一支英国摇滚乐队“谁人”(The Who)1973年的专辑《四重人格》(Quadrophenia)中的一首歌,麦克•宾德尔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最常弹奏的,就是这首歌。与宾德尔的影片极其相似,这张专辑也是在处理一些与社会断节的个人情感的:“《四重人格》对于我来说是一张有着特殊意义的专辑,它伴随着我成长。我一直以来都是‘谁人’乐队的狂热粉丝,所以我希望这部影片能够传递出他们的音乐作品中的思想--痛并快乐着。”
麦克•宾德尔时常会创作一些音乐,不过他的口味比较折衷,没有什么特定的曲风。但是单就《支配我》来说,他真的希望可以挑选一些可以代表查理•法曼这个人的音乐:“人的生命中总有一个部分是与音乐相连的,而对于查理来说,他的家人的离去,就是与音乐相连的那一部分。所以他总是喜欢听一些更早时期的音乐,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此来逃避他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对的真相,他将自己的情感都锁在了音乐里。”这种古怪的音乐选择虽然最初的时候只是宾德尔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没想到却得到了剧组所有人的认可,因为宾德尔本人对音乐的把握和造诣,只能说对影片是有益无害的。宾德尔出身于独立电影工业,所以他更看重影片的内容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形式。而且,他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饰演一个小角色,这样其他演员也不会真的将他当成导演,而是当成了一个可以信赖的。
◆心理链接: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1980年被美国精神病学科协会认定为一种疾病。这是一种由战争、灾难、惨案等超出“人类普通经验范畴”的冲击造成的后遗症,并对患者造成的某种精神障碍。
受到超过承受范围创伤的人群属于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其病症表现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种是过度觉醒相关症状,是指患者在受到创伤之后或者事件来临之前,对不安恐慌状态保持持续的警觉。细微或意想不到的刺激都会引起患者带来巨大的反应,伴随着焦躁不安,多虑恍惚,甚至对死亡的恐惧随之剧增。处在这种过度觉醒状态中,患者会出现失眠状况,睡眠质量很差,往往轻微的声音都能使患者从睡眠中惊醒。这种病症被认为大部分是由于交感神经系过度活跃造成的。通常人在收到惊吓,处在危险之中或者感受到压力的时候,交感神经系会自动活跃起来以应对外部冲击,等危险消除、压力减小之后交感神经也应该自然地恢复到平静状态。可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由于身心受到过度惊吓,交感神经系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而继续保持活跃,因此诱发起过度觉醒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会导致患者神经过敏,对周围的人表现出攻击性的反应,时有容易暴怒的情形发生。过度觉醒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二种创伤后记忆的反复重现。尽管引起创伤的事件发生可能只有一瞬,但记忆重现的感觉好像时间持续至今,历历在目。这种症状用俗语就可以说明,比如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韩国大邱地铁爆炸案的生还者至今还不能安定地搭乘地铁,也是因为这样的记忆重现。看到地铁站,惨案当时地狱般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强烈的忧虑和恐惧萦绕在患者心间。这种记忆重现,在清醒的状态下会以影像的形态在脑中重放,睡眠中则以噩梦的形式反复发生。还有例如在下雨天被侵犯或强奸的受害者,在雨天听到下雨的声音会联想到被折磨的记忆,甚至看到与施暴者穿着近似的人,也会引起内心的恐惧。事件发生的场所相似的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引起通向的恐惧。这一切都是因为周边的某种事物引起的刺激与创伤记忆中的同等或者近似。创伤记忆重现诱发患者情绪上的痛苦,反复于恐惧、无力和愤怒之中备受煎熬。因此创伤患者对此会试图通过逃避来进行自我保护。
这种自我保护也是创伤应激障碍的第三种症状,即逃避和麻木状态。在受到超过承受范围的创伤时,无能为力地陷于忧虑状态的人在实际中往往放弃抵抗,继而选择改变意识状态以达到自我防御的效果。高压之下的人会像被冷冻一样,进入恍惚的呆滞状态。在呆滞状态中丧失现实感变得麻木,甚至时间感觉也随之丧失。当现实变得如茫然的梦境,实际的创伤好似于己无关。有的时候会进入另一种游离状态,好像自己的意识能脱离肉体,感觉能从外部观察自己,进入失去疼痛、惊慌、忧虑等感觉的状态。游离后的意识失去感觉,只是麻木的观察创伤事件的发生。
2.《密阳》(韩国 Secret Sunshine)
◆概况:
片名:密阳
译名:Secret Sunshine
导演:李昌东
编剧:
李沧东 Chang-dong Lee
Chong-jun Yi ....novel
主演:全度妍
宋康昊
金永载
类型:剧情、浪漫
片长:142分钟
级别:15岁以上可以观看(韩国)
发行:cinema service
上映日期:2007年5月24日(韩国)
◆剧情简介:
老公、儿子都没有了!
如果是你还能活下去吗?
申爱(全度妍饰)是钢琴学院的院长。虽然存折里没有多少钱了,但是她依然满怀希望的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带着儿子来到了已故老公的家乡。面对别人怜悯的眼神她总是会对那些人说:“我不觉得很辛苦。”但是直到有一天她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喜欢捉迷藏的儿子永远不会回到她身边了。
一心一意的宗灿
喜欢跟朋友混在一起,喜欢茶馆服务小姐的宗灿(宋康昊饰)偶然遇见了从首尔来到密阳的申爱。宗灿为申爱找可以住的房子、打听钢琴学院的信息、跟着申爱去看合适的地。偶尔会大发脾气的申爱告诉宗灿不要打她主意。但是……宗灿还是忍不住去关心她。
世上还有这样的爱情!
对她来说好像没有可以留恋的了,剩下的只有眼泪。想忘记一切,想抛开所有怨恨,但是她无法这样去做。她想挣脱,她想重新开始。宗灿依然跟往常一样在她周边团团转。失去所有爱的女人和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男人,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爱情,能否会开始呢?
34岁,与儿子一起去已故老公的家乡密阳,希望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学过钢琴的她在新的城市里要开一个学院。失去钢琴家梦想的她,失去老公的她在坚强的走下去。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唯一剩下的寄托,她的儿子不见了,最后看到的是儿子的尸体。申爱失去了唯一的希望,申爱在问:“如果是你,还能活下去吗?”
宗灿:“生活哪能总是如你所愿呢?顺其自然就好啦。”
单纯又平凡的男人,喜欢跟朋友混在一起,喜欢茶馆服务小姐。汽车救援中心老板宗灿对首尔来的女人申爱一见钟情。因为申爱的车路上出了故障,申爱叫来了汽车救援,宗灿第一次听申爱说话就无法忘记她的声音了,并且申爱成为了宗灿人生的一部分。不管是申爱说他太平凡了,还是申爱的弟弟说他不是姐姐喜欢的类型,他只是傻傻的笑着。申爱出现的地方宗灿准会出现,就像影子一样。
他们的爱情能开始吗?这样也算是爱情吗?
◆幕后链接:
“都是因为爱”
Love story –密阳
通过试映会看这部电影的人们,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讲述失去所有爱的女人申爱的故事,有些人又说这是关于宋康昊的爱情故事。有些人哭了,有些人笑了,这都是因为申爱和宗灿。在有些人眼里看到的是申爱,有些人眼里看到的是宗灿。有些人看完后心跟着痛,有些人看完后却看到了希望。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因为特别的爱情……
完全失去希望的申爱剩下的只有悲伤。她怨恨带给她不幸的世界,她能做的只有放声痛哭和仰天长叹,或者是选择再生。宗灿,他会知道什么是爱情吗?他真的是喜欢宗灿吗?他至少爱过吗?一个女人在首尔,一个男人在密阳,这个女人曾经有过很多理想,这个男人只想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过去一直抱着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信念。
就这样完全不同风格的男女走到了一块。女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在哭,男人一直尾随其后,所有都是为了爱情,为了心中空缺已久的爱情。接下来他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他们将走向哪里?他们寻找的爱情在哪里?电影《密阳》将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讲述这特别的爱情故事。
痛哭也好! 大笑也好!
一个女人在路边痛哭,虽然不知道什么什么原因,但是看的人一定会想去拍拍她问她怎么回事。失去老公的女人,连唯一的儿子也失去了,所以在路上她时而哭泣时而发火。
以密阳为标题很有一种神秘的味道。虽然故事有些悲伤,但是里面却隐藏着欢笑和温暖,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眼泪和笑声,悲伤和温暖绝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还有总会出现在申爱身旁的宗灿,随着时间的流逝,申爱开始觉得与宗灿在一起也可以喘口气了,可以生活下去了。申爱和宗灿在一起也有欢笑的时候了。
◆心理链接:
我们生活的世间充满凶险,是否有一天是风平浪静呢?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的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也许是对他人的信任,或者说是信念。当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周围的人们,相信这个社会的秩序,抑或相信神的存在时,会得到支撑起我们的生命的力量。其中我们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特别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人,在这些的关系中找到可以互相支持,可以彼此期待的信念,我相信这种信任对于形成肯定的自我存在sense of self是最为关键的。可是,如果那个人不在了怎么办?
与心理创伤相关的大脑信息处理系统:对外部刺激是否危险需要躲避,或者没有危险可以接近得到利益,这种对信息的决定过程对人类生存繁衍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迅速并准确地判断危险,那么人类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很难生存。人类大脑中对外部刺激产生不安或忧虑,并做出准确应对的信息处理系统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有两种。一种是与扁桃体干预的急行回路,另一种是由皮质和海马体干预的缓行回路,这两种信息回路系统在危险的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心理创伤和平时的压力有很大不同。创伤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无法预测;2)大脑无法应对;3)不能逃避或回避。对于外部威胁既不能对抗,又无法逃避,这该怎么办呢?当正常的防御手段都失效,人自然感受到强烈的忧虑、恐惧、无助和不安。这样我们就发现了创伤的本质特征:“极端恐惧而无从规避,无法做出对应而只能承受的极端经验”。
这样极端的创伤经验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无法想象的变化。人可以努力释放或者遗忘,但变化后的系统很难恢复原状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心理创伤对于大脑神经回路的损坏是无法修复的。
但是就像我们的皮肤受了伤能够自我愈合一样,人类也有自我恢复心灵的创伤的机能,因此可以说通过个人积极努力,心理创伤的治愈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根据创伤的深度和强度,治疗方法和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但只要患者认识到心理创伤并非不可治愈,这就在恢复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内容:过去的错误带来的无法摆脱的愧疚,器官移植带来的人格改变
◆概况:
中文片名:21克
原片名:21 Grams
影片类型:惊悚 / 剧情 / 犯罪
片长:124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拍摄日期:2002年12月5日
◆人员简介: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编剧:吉勒莫•阿里加 Guillermo Arriaga .....(written by)
演员:西恩•潘 Sean Penn .....Paul Rivers
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Cristina Peck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Jack Jordan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Mary Rivers
克里•杜瓦尔 Clea DuVall .....Claudia
凯文•切普曼 Kevin Chapman .....Alan (as Kevin H. Chapman)
丹尼•赫斯顿 Danny Huston .....Michael
Carly Nahon .....Cathy
制作人:吉勒莫•阿里加 Guillermo Arriaga .....associate producer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producer
Ted Hope .....executive producer
Robert Salerno .....producer
原创音乐:古斯塔沃•桑多拉拉 Gustavo Santaolalla
◆剧情简介
保罗,一名大学的数学教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站在鬼门关上的他竟然意外地死里逃生,成功的移植手术使他获得重生,但是他与妻子的关系却没能得到挽救。
杰克,曾经是酒鬼和犯罪分子,在一名牧师的帮助指导下,他的生活得以重建,不仅成为青少年咨询顾问,还是正直善良的好父亲,可他的妻子有时候却暗暗希望他还能保留一点过去的性格。事实上,杰克被沉重的精神负担所困,内心充满愧疚,似乎没有可能再得到希望与救赎。克里斯汀,她曾经沉溺于毒品和派对,她改过自新后却因一起灾难性的事件,生活发生可怕的逆转。她退守到过去,并拒绝未来。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上,一桩交通事故让这三个人的命运轨道交汇,陷入复仇与宽恕的漩涡中。
◆关于影片:
本片的幕后主创乃《爱情是狗娘》的原班人马,包括导演伊纳里多、编剧吉烈摩•阿里加•乔丹和摄影师罗德里格•普里托。还是采用与前作相同的结构,三个陌生人的生命通过偶然事件联系起来,相互抚慰彼此的创痛,而观众也将一一看到他们过往的生活面貌。据罗德里格•普里托透露,虽然采取相似的剧情架构,但影片比《爱情是狗娘》更复杂,牵涉到很多地方,时间结构也如同谜团般令人困惑。而影像上却非常现实主义,大量采用手提摄影,使他能够清晰地控制节拍、速度。
21克是指人死时身体将失去的重量,21克也就是生命的重力,也代表着灵魂的分离。这部影片“回归人类受难与新生的根源”,表现人们是如何战胜苦难,是关于悲伤,失落,悔恨,救赎,牺牲,以及上帝的无限之爱。
影片通过戏剧性情节、情绪气氛的剧烈震动以及人物间的纠缠关系把三个本不相关的人连缀在一起。叙述的时空结构也相当复杂,利用闪前、闪回与现在进行时相混合巧妙暗示最终结局。对于观众来说,去寻找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的线索和原因也成为解谜般的游戏。剪辑和摄影风格与这种精细结构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像爵士音乐一般。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大脑的两种记忆系统。
我们所有的经验会与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分享信息,之后以记忆的形态保存下来。储存记忆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神经回路。记忆的神经回路遍布大脑,而记忆的贮存位置则取决于记忆的种类。
人类的记忆系统可以分为两种,即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两种。这里的记忆分类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意识”接近,但不是同样的意义。
内隐意识作为无意识的记忆,是在人出生后就活跃发展的记忆系统。这种记忆系统同扁桃体关联起来,主要存储情绪记忆、身体感觉记忆、行动记忆等非语言记忆。这种记忆因为没有时间概念,很难区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储存关于记忆发生时间地点等信息。这种记忆即使人没有主动集中注意,也会自然地输入储存下来,同样内隐记忆也可以不费力地输出。内隐记忆虽然不能有意识地自我感知,也很难逻辑化地表现出来,但是因其持续终生,对于个人现时的行为、信念、价值观等有重大的影响。
内容:失败的创伤,集体性的精神创伤
◆概况:
英文名称:We Are Marshall
别名:加油!马歇尔、我们一条心
版本:思路.Blu-ray.REMUX.1080p.VC-1.TrueHD 5.1 [blu-ray]
发行时间:2006年12月12日
电影导演:麦格 McG
电影演员:马修•麦康纳 .... Jack Lengyel
大卫•斯特雷泽恩 .... President Donald Dedmon
罗伯特•帕特里克 .... Marshall Coach
詹瑞•琼斯 .... Carol Dawson
Steve Barr .... Game Announcer
Brian Beegle .... Lucas Booth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剧情简介
本片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发生地点在美国西弗吉尼亚一个叫亨廷顿的小镇。这个小镇具有最悠久的橄榄球传统,小镇上唯一的大学——马歇尔大学拥有全美国大学中的顶尖橄榄球队。几十年来,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球员、球迷和家属们都会常常聚在一起,为自己的“猛兽阵容”欢呼庆祝。橄榄球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就在1970年一个不幸的夜晚,当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在参加完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比赛,坐飞机返回亨廷顿的途中,发生了坠机事故,75名乘客包括球队的大部分队员、教练和后勤人员在这次事故中全部丧生,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因此几乎全军覆没。
镇民哀痛莫名,而校长唐纳德•戴德蒙(大卫•斯特雷泽恩)和董事会则决议做出解散球队的痛苦抉择。但幸存者之一、球队队长奈特却认为悼念球队、走出悲痛的最好方法,就是重建球队,失去亲人好友而难以自持的镇民们也一致同意,然而,没人愿意接受执导元气大伤的队伍的邀请。
年轻的陌生外乡人杰克•莱杰尔(马修•麦康纳),却在看到了这则消息后,自愿接手这盘烂摊子。在杰克和助理瑞德(马修•福克斯)的带领下,小镇重新充满了希望与力量,他们决定挑战不可能,重新打造一支无坚不摧的橄榄球队,并帮助一蹶不振的社区走出阴霾……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海马和扁桃体。
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上有两个部位分别叫做海马体和扁桃体,这两个部分和之前讲过的记忆系统有密切关系。
海马体可以说是记忆的制造工厂。海马体将外部输入的信息按照需要进行分类,不需要的信息被排除,将需要的信息挑选出来传递给大脑皮层保存下来。所以海马也可以被认为是制造我们语言性记忆的地方。万一海马体被完全损伤,那么人就丧失语言性记忆的能力,即使是刚发生过的事也不能以语言形式记忆下来,电影《记忆碎片》讲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扁桃体可以认为是关于情绪记忆的神经团。扁桃体会有判断外界输入信息的技能,能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出信息是危险还是安全。判断之后会即时地做出情绪或者身体反应。这样判断是安全信息就可以放松下来,如果有危险信息就要做出对抗或者逃走的反应,这可是人类生存必须依靠的机能。
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海马体和扁桃体同时发挥作用是很难实现的。在危急时刻,面对危险和攻击迅速做出反应才能保存自己,扁桃体对威胁做出判断的时候海马体的记忆储存系统和记忆输出系统是关闭的。就是说在强烈的心理创伤冲击下扁桃体会活跃工作而海马体却没有任何作用。这样的记忆系统崩溃会让创伤患者一直感受到身体的疼痛和情绪上的苦痛,而不能转换为语言性记忆,这使得患者会在痛苦中停滞不前。
电影《加油!马歇尔》中空难发生之后,失去橄榄球队的亲人、朋友和市民悲痛欲绝却无能为力,他们无法宣泄心中的痛苦,没有一个人打破沉寂提出重新开始。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市民们的扁桃体都处在极度活跃之中,而海马体却处于萎缩状态。可是外来的教练组织了新的球队创造新的历史,最终鼓舞了所有人。当队员和支持者们重新回到比赛中来,他们的扁桃体渐渐冷却,而海马体开始活跃工作。直到空难发生后20年球队再次成功,所有人的海马体开始创造新的记忆。
《玫瑰人生》(La Mome)
内容:爱人离开,比死亡更痛苦的创伤
◆概况:
中文片名:玫瑰人生
外文片名:Môme, La
国家/地区:法国 英国 捷克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彩色
导演 Director: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编剧 Writer: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演员 Actor: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Edith Piaf
施维泰•丝特 Sylvie Testud .....Mômone
艾玛纽尔•塞尼耶 Emmanuelle Seigner .....Titine
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Louis Leplée
◆剧情介绍:
琵雅芙,出生于1915年,本名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杂技演员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儿,童年家境贫寒,由街头卖唱起家,最终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成为一代香颂女王——法国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总会老板从道街角落里发现了这名音乐奇才,并为其改名为拉•莫姆•琵雅芙(意为小云雀),琵雅芙是将多愁善感、幽默和严酷的现实主义极好地结合起来,她是法国传统歌曲的化身。
影片再现昔日巴黎对手风琴的痴迷和当时杯盘狼藉的夜总会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占主导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满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纽约火爆狂欢的音乐会,也有一系列喧嚣骚动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爱人拳师迈克尔•希丹的飞机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坛双栖明星马丽昂•歌迪亚饰演从20岁到47岁(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中你偶尔会听到歌迪亚的歌声,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绎,或者由吉尔•艾格洛特(因为她们的声音极为相似)演唱。
“香颂”,是法语“chanson”的音译,同时也可以译为尚松,意思是歌曲,从广义上说,指法语世俗歌曲,通常有独唱合唱等形式,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如今在酒吧咖啡馆所传唱的那些复古怀旧的情歌和经典小资爵士乐曲已经成为香颂的代言。其实那只是香颂的冰山一角,追溯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尼采说过,上帝独独只把天使的语言留给了法国人。谁说香颂不是天堂的圣音呢?人们爱它的柔情似水,爱语呢哝;恋它的浪漫情愫,朦胧慵懒。永远都是悠悠慢慢,缠缠绵绵,扯着时光的衣裙,点上丝丝意蕴。听着,唱着,在似梦似幻中舞乱了脚步身影。
◆心理链接:
如果爱人因为某种事故离世,这种失去感也会化作难以承受的痛苦。如果假想一个不太恰当的问题,三十岁的承认失去爱人和五岁的孩子与母亲分离,两件事中哪个伤害更深呢?虽然不是能客观比较的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离开照顾自己的母亲,继而感受到的忧虑、绝望和无力感都更难以承受吧。接下来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他还可能因其他原因重复这种得不到关爱的感受。
心理创伤放大镜:爱恋的断绝。
幼儿没有能力自我调节生理节奏,所以幼儿需要成人的帮助,使他们感到安全感,维持最正常的状态健康成长。当然成年人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忧虑和恐惧,这时候如果有他人的帮助,那么能更好使情绪镇定下来。幼儿的这种需求被称为爱的欲求,是维持生存成长所必须的一项欲求。
尽管人的一生中会渴望得到不同对象的爱,但是“爱的欲求”表达最强烈的莫过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人一生经历爱的欲求主要通过三种关系体现:幼年和父母的关系,成年和爱人的关系以及晚年和子女的关系。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存在爱的对象,这种稳定的关系就让生活变得有所依靠。稳定的情感关系中我们能得到身体安定情绪稳定,即使面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也能调整对待,合理地化解问题。
但是情感关系也会出现突然中断的情况,比如经历生离死别,或者爱情里的拒绝和背叛。这种情况会对个人的存在感形成巨大冲击,转变为一种心理创伤。情感关系里受伤的人会感到孤苦伶仃,自己的世界被冰封冷冻。所以毫不夸张的说爱的断绝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继续。
爱恋理论的创始者鲍比认为爱恋的断绝会引起极大的压力和孤独感,给性格成长带来恶劣影响,会影响到一生处理压力的能力。爱恋的断绝会是受伤的人生理混乱,情绪难以调节,感受到极度的绝望和无力感。这种状态得不到恢复继续下去的话,人会选择借助酒精或毒品麻痹自己,渐渐地出现人格荒废的状态。爱恋的断绝伴随着各种否定的情绪,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创伤。
深海长眠
内容:与绝症斗争带来的创伤
◆概况:
原名: Mar adentro
英文片名:The Sea Inside
中文片名:深海长眠
类 型: 剧情
导 演: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Alejandro Amenábar
编 剧: 梅迪奥•吉尔 Mateo Gil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Alejandro Amenábar
摄影 Cinematography:加维尔•阿吉雷撒罗贝 Javier Aguirresarobe
主要演员: 贾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塞尔索•布加罗 Celso Bugallo
Joan Dalmau
罗拉•杜纳斯 Lola Dueñas
Francesc Garrido
Mabel Rivera
贝兰•鲁达 Belén Rueda
上映日期: 2004-9-3
国家地区: 西班牙 / 意大利 / 法国
◆剧情介绍:
本片是根据西班牙人雷蒙-桑佩德罗的真实故事改编,他为了争取结束自己生命的庄严权利而斗争了三十年。
以前是船上机械师的雷蒙-桑佩德罗(贾维尔-巴尔登饰)在一次意外中损伤了的颈部,导致高位截瘫,一直卧病在床30年。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事情都要依靠他的四个家人来照顾:他学法律的妹妹马诺拉(马贝尔-瑞维拉饰),哥哥何塞(卡尔索-巴格拉饰),父亲朱奎茵(朱恩-达尔马饰)和年幼的外甥扎维(塔马-诺维斯饰)。自从雷蒙受伤以后,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庄严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雷蒙封闭的世界却因为两个女人的到来而重新打开了。朱丽娅(贝兰-鲁达饰)是一名女律师,她帮助雷蒙来争取安乐死的权利。罗萨(罗拉-杜纳斯饰)是雷蒙家当地的一个妇女,她力求说服雷蒙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三个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永远改变。
与雷蒙一样,朱丽娅因为一种退化疾病也丧失了行动能力,她走路只能依靠一根拐棍。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信息,朱丽娅借住于雷蒙家,与雷蒙朝夕共处。雷蒙尘封的往事和横溢的文采慢慢展现在朱丽娅的面前,朱丽娅深深的被雷蒙吸引了。尽管朱丽娅已经结婚,而雷蒙也无法离开床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飞速的发展。朱丽娅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随时面临着成为植物人的危险,她非常绝望。雷蒙不断写信安慰着朱丽娅,虽然二者对于死亡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对于生命无法掌控的失落感使两人的心越来越近。
罗萨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感情上受过创伤。她认为雷蒙逃避困难并自闭心灵,于是她希望能够劝导雷蒙,让雷蒙改变自己的观点。但随着进一步的交流,罗萨发觉自己才更需要倾述、更需要对方的安慰,渐渐地,罗萨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雷蒙。
雷蒙借助法律来争取结束生命权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罗萨向雷蒙表示,希望自己的爱能够伴他坚强地走完人生旅程,但雷蒙谢绝了,他始终坚持认为最爱他的人应该帮助他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之前与雷蒙相约一起共同结束生命的朱丽娅,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犹豫了起来。最终,绝望的雷蒙在罗萨的帮助下服下了毒药,如愿以偿的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他不平凡的人生画上了最终的句号,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问号和惊叹号……
◆经典对白:
这个女孩是谁? 某个女孩
很多照片里都有她哦
她以前也住在镇上,我能抽一口吗?
你也抽烟?
不时抽几口,希望它能把我害死,但不管用[笑] 她曾是我的女友
你的女友?她后来怎么了?
没怎么,有段时间她常来医院看我.有一天,她跑来跟我说了些...我们结婚之类的傻话,我就跟她说'你走吧.好好地过你自己的生活,把我忘了吧'
你爱她吗?
这并不是爱不爱的问题
那就是说你不爱她?
问题是...像我现在这般情况...是否还应该继续去爱她
你就是因为这个而拒绝去爱的?
是的.因为我无力去爱
依你看来我是不是该跟法官说...瘫病患者就没有去爱的权利?
我哪有说瘫病患者了?我在说自己,拉蒙桑德罗
做爱也还有其他方式的
是的
这27年来有女孩吻过你吗
难不成你现在想给我来个示范?
◆心理链接:
接受现实的思维模式,心理公式。
心理创伤患者会表现出很多否定行为或者多样的症状,这些问题大部分能找到原由。从生物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脆弱,心理学上可以把这些症状理解为对于痛苦的自我防御,为了经受住痛苦的自我精神调节。
心理图式schema是心理学中的常用语,心理图式的作用是,用来说明个人接受现实或经验的思维模式。心理图式最早是以生命初期的环境和经验为基础形成的,日后逐渐细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记忆、感情、认知和身体感觉构成。心理图式对个人的行为、思维、感受和人际关系发挥重要影响。心理图式一次形成后不易变化,不会受个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视角改变而转移。
心理图式也可以大致分为肯定的和否定的两种,我们在这儿主要关注否性的心理图式。否定的心理图式可能产生于幼年时期,比如重要的情感欲求被剥夺或被终止的时候。这里所谓“重要的情感欲求”是指:1.从别人那里能得到爱与安定感、帮助和照顾的感受;2.自律性和整体感的形成;3.作为人类所表达的基本欲求和情感;4.现实的限制和自我控制的经验。
否定的心理图式产生的要因主要有四种。第一,欲求的严重挫折。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情感缺失,使“遗弃图式”形成,会认为自己失去所有人的爱和保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被抛弃。第二,幼年期经历的各种创伤经验。这种情况下会形成“欺骗和虐待”,“缺陷和羞耻”的心理图式。第三,幼年期过分溺爱之下的无能,形成“特权意识”的否定图式,即没有别人的帮助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第四,对自己重要的人(父母)的想法、感受、行动全盘接受,并代替自己的想法、感受、行动,这中情况也会形成否定的心理图式。
《第一滴血》(First Blood)
内容:战争后遗症,退伍军人的创伤
◆概况:
片名: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导演:特德•科特切夫Ted Kotcheff
主演: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 .....John J. Rambo
理查德•克里纳Richard Crenna .....Col. Samuel Trautman
布莱恩•丹内利Brian Dennehy .....Hope Sheriff Will Teasle
大卫•卡罗素David Caruso .....Deputy Mitch
布鲁斯•格林伍德Bruce Greenwood .....Guardsman #5
影片类型:动作 / 惊悚 / 剧情
演员 Actor: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 .....John J. Rambo
理查德•克里纳 Richard Crenna .....Col. Samuel Trautman
布莱恩•丹内利 Brian Dennehy .....Hope Sheriff Will Teasle
大卫•卡罗素 David Caruso .....Deputy Mitch
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Guardsman
◆内容简介:
兰博,美军特种部队退役,多年在越南战争中洗礼,已无法融入美国社会,重返原居的故乡小镇,又遭小镇警长诸多挑剔及无理指责。最后,他无法忍受。他要站起来对抗警长的挑衅,还要对抗警长召来的大批特警。兰博用他在越南常用的军事知识,来对抗这一批人。除了他尊敬的上校,无人、无法律、无武器可将他阻止。导演泰德.考切夫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含意拍得大快人心。
精彩对白
Teasle: He was just another drifter who broke the law!
提索:他只不过是个犯法的流浪汉!
Trautman:Vagrancy wasn't it? That's gonna look real good on his grave stone in Arlington: Here lies John Rambo, winner of the Congressional Medal of Honor, survivor of countless incursions behind enemy lines. Killed for vagrancy in Jerkwater, USA.
特罗特曼:流浪罪?那在阿林顿国家公墓的墓碑上就有好戏看了:这是约翰•兰博之墓,国会 荣誉勋章的得主,战功显赫的幸存者,因流浪罪被杀于美国哲克沃特。
Teasle: Now don't give me any of that crap Trautman. Do you think Rambo was the only guy who had a tough time in Vietnam? He killed a police officer for Christ's sake!
提索:现在别跟我说废话特罗特曼。你认为兰博是唯一在越南饱受摧残的人吗?他为了上帝杀了一名警察!
Trautman:You're goddamn lucky he didn't kill all of you.
特罗特曼:他没把你们杀光就已经很幸运了。
Teasle:Are you telling me that 200 of our men against your boy is a no-win situation for us?
提索:你是在告诉我200人都没法拿下他吗?
Trautman:You send that many, don't forget one thing.
特罗特曼:你派去那么多人,别忘了一件事。
Teasle:What?
提索:什么?
Trautman:A good supply of body bags.
特罗特曼:要有足够的裹尸袋。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炮弹休克症
作为参战军人在战后易患神经症中的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首次发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距今已有90余年。当时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学者查尔斯•迈尔斯发现了参战军人多表现出神经症的症状。这种病症是由炮弹爆炸发出巨大声音产生的冲击,所以称作“炮弹休克症”。后来“炮弹休克症”不单指由炮弹爆炸巨响引发的惊吓,还包括各种战争惨状刺激引起的病症。就像妇女儿童在受到性侵犯时陷入无能为力,男人在战争的死亡和暴力面前也产生无力感,表现出类似歇斯底里症的神经症症状。
但是部分专家拒绝做出歇斯底里症的诊断,他们认为战士应该是毫无畏惧的。他们认为患有所谓炮弹休克症的军人都是因为胆怯而装病,根本原因是他们懦弱的人格。因此持有这种观点的精神学家对炮弹休克症患者不采取治疗,反而使用胁迫、威胁或者处罚等方法来集中精神。比如对无法正常说话的患者使用电击刺激咽喉,直至其能开口说话为止。现在看来,这些治疗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刑罚。
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进步精神科学者渐渐多了起来。精神病医生埃布拉姆•加德纳在其著作《战争创伤神经症》一书中最早阐述了战争的残酷会给人留下精神上严重的创伤。而后更多的精神病学学者也相信对受到战争创伤的军人应该给与安全感和人性化的关怀,这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接受这种科学、人性的治疗方法,对此不屑一顾。
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多的军人患上战争神经症,对于战争神经症的研究也随着活跃起来。精神医学专家开始认可战争精神症症状并不是军人由于内心软弱胆怯而产生的心理疾病。无论心理坚强脆弱,激烈的战争会成为任何人的创伤事件,引发创伤神经症。之后又有几位心理学家为了准确把握战争对心理创伤影响的程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美国心理学家埃菲尔和威维通过研究,发现了在战场上连续待上200~240天的军人,无论多么勇猛坚强都会患上精神后遗症。“没有人能最重适应战争的环境,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和战争神经症有直接关系,因为战斗的每个瞬间都是紧张的延续。”他们的研究证明,如同子弹或者弹片给身体留下的创伤一样,战争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也是不可避免的。
《勇敢的人》(The Brave One)
内容:暴力的受害者,爱人被人杀害的创伤,复仇
◆概况:
中文名称:勇敢的人/勇敢复仇人/强复者
英文名称:The Brave One
发行时间:2007年
语 言:英语
类 别:动作/犯罪/剧情/惊怵/动作
片 长:119 min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Warner Bros
导 演: 尼尔•乔丹 Neil Jordan
主 演: 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 Erica Bain
特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Dashon Howard .... Detective Mercer
尼基•卡特 Nicky Katt .... Detective Vitale
纳威恩•安德鲁斯 Naveen Andrews .... David Kirmani
玛丽•斯汀伯根 Mary Steenburgen .... Carol
简•亚当斯 Jane Adams .... Nicole
布赖恩•戴拉特 Brian Delate .... Detective O\'Connor
◆剧情简介:
对于艾里卡•贝恩来说,纽约的街道就好像是她的家,也是她赖以生存的工作所关心的地方。她主持着一档名叫“漫步街头”的电台节目,每天都与听众分享着发生在这个她所热爱着的城市的故事。到了晚上,艾里卡就会飞奔回家,因为她一生的挚爱--未婚夫大卫•科曼尼正在家张开怀抱等待着她,在艾里卡的眼中,生命是美好的。然而,在一个可怕的夜晚里,艾里卡却突然失去了她曾经拥有的一切,她和大卫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蓄意攻击,大卫死了,艾里卡也差一点就命丧黄泉。
即使躺在医院里的艾里卡受伤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复原,但是她内心深处的伤口却永远都不可能愈合了--失去大卫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痛苦,她甚至感觉自己心疼得就快没办法呼吸了。曾经熟悉的街道突然开始变得陌生起来,艾里卡发现自己每迈出一步,都被令人窒息的恐惧感缠绕着。那些她曾经无比热爱、并喜欢在上面漫步的柏油路,包括所有温暖、清新的气息,现在看来都是如此地阴森恐怖,充满着杀机和危险。当恐惧最终积累得太多,而没办法再忍受的时候,艾里卡被迫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武装自己,对抗一切。艾里卡发现,只要是她手中拿着枪,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一大帮无形的敌人在暗处窥视着她,伺机而动,而枪就成了保护她的惟一工具……又或者,是她的神经太过紧张,产生了幻觉?
当你手中拥有如此威力的武器时,你就避免不了想要去使用它:第一次,艾里卡将枪口对准某人扣动了扳机,确实情非得已,因为那是在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危急情况下;第二次,她仍然有理所当然的原因,因为她必须得保护自己,可是她似乎忘了,她完全可以选择不置身在这种危险之中……曾经差点让她崩溃的恐惧感如今已经被其他东西取代了,她的身体似乎有什么要“破茧而出”,拼了命想要找回那个可怕的晚上她失去的一切,只是艾里卡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完全凭着感觉指引自己的身体。于是,纽约城的街道上突然多了许多有关于一名“义务警察”的故事,随着传闻越来越神乎其神,警探肖恩•莫瑟也在不断地加深信念,要亲手逮住这个无视于法律的街头暴徒。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的证据都显示,那个拿着枪在街道上横行的似乎并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身上背负着怨气的女人。
◆心理链接:
经受创伤的人格分裂
心理创伤的患者对此只能接受事实,只有忘记过去才能集中于现在的生活。可是大部分的心理创伤患者内心因为还遗留对施暴者的愤怒和仇恨,所以很难接受现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凄惨现实确实很难接受,这是冰冷的事实和不可挽回的失去。无论怎么恢复,受过心理创伤的人都不能完全回到原有状态,这本身就令人痛苦难当。因为时光永远不能倒流,死去的人不能复生,残疾的肢体不能复原,失明的双眼永不见光亮……
因为施暴者遭受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和失去,对于受害者可能自然产生仇恨和复仇意识,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之后才能安定下来。有些患者在睡梦或是想想中向施暴者宣泄愤怒,或得到施暴者的道歉后,心理渐渐平稳下来。经过这样的过程,受害人的丧失感和愤怒渐渐远离生活的中心,本人也会渐渐接近受创伤之前的状态。
“过去的事能怎么办?从现在开始的生活才是重要的。”与其这样安慰受伤的人,莫不如说句“想想怎样释放因为那个人产生的抑郁?”可能是更有效的安慰。
《绷带俱乐部》(日本 The Bandage Club)
关键词:童年创伤
◆概况:
◎译 名 绷带俱乐部
◎片 名 The Bandage Club
◎年 代 2008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剧情/喜剧
◎语 言 日语
◎字 幕 日文
◎IMDB评分 (awaiting 5 votes)
◎IMDB链接 http://imdb.com/title/tt0949804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 2CD 2 x 50 x 15MB
◎片 长 117min
◎导 演 堤幸彦 Yukihiko Tsutsumi
◎主 演 石原里美 Satomi Ishihara .....阿笑(骑马笑美子)
柳乐优弥 Y ya Yagira .....迪诺(井出埜辰耶)
田中圭 Kei Tanaka .....基摩(柳元绅一)
贯地谷志保利 Shihori Kanjiya .....丹志绪(丹泽志绪美)
关惠美 Megumi Seki .....天波(本肴阿花里)
佐藤千亚妃 Chiaki Sat .....律希(芹泽律希)
原田美枝子 Mieko Harada .....阿笑的母亲
风吹淳 Jun Fubuki .....天波的母亲
◆剧情简介:
关东附近的县市,在一个蓝天穿透的城市。住著一个女高中生.笑美子(石原里美),乍看下只是过著普通的校园生活,但在内心深处却是阴暗不安的。偶然的一时冲动而跨过医院屋顶的垣墙时,却遇见一个说著奇怪关西腔的少年住院患者、井出埜辰耶(柳乐优弥)。埜辰耶直觉地看穿了笑美子心中的阴暗,因美笑子跨过垣墙而系结在她手腕上的绷带。就像是在蓝天中随风飘动的白色旗子。是怎麼样的心情?放松了绷带,对心也有效!?这就是《绷带俱乐部》的开端……描绘在关东附近的城市,受伤的地方和风景里包上绷带治疗的《绷带俱乐部》高中生们的青春电影。
◆幕后链接:
父母的离异、窘迫的家境、失恋、背叛、意外事故……生活中的经历在心灵上留下一道道伤痕。绷带原是用来处理肉体伤口的东西,一群少年突发奇想,用它来治疗内心的伤痛。虽然现实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然而望着飞舞在碧空下的白色绷带,心头似乎漾起了一点温暖的感觉。
《绷带俱乐部》改编自天童荒太的同名小说。天童荒太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每部作品都很有名——1986年的《白色家族》获野性时代新人文学奖、94年的《孤独的歌声》获日本推理悬疑大奖提名、95年的《家族狩猎》获山本周五郎奖、2000的《永远的孩子》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奖。本片的原作小说是天童荒太出版于06年2月的最新作品,其独特的构思和贴近生活的细腻描绘俘虏了无数读者。小说的销量已过18万册,曾有十多家公司争夺电影化的授权。
主演本片的是最年少的戛纳影帝柳乐优弥。继凭借《无人知晓》一举成名之后,柳乐又主演了训象师传记片《星星少年》和青涩爱情片《风味绝佳》。在人们的印象中,柳乐总是扮演那些内向安静的少年,而这次的角色则和以往不同。片中的迪诺喜欢把自行车骑得飞快,还会在帐篷里放炮仗,带着少见的“生猛”气息。柳乐动了很多脑筋来塑造自己的角色,他设计了迪诺背着吉他走在街上的形象,还建议让迪诺在大冬天穿凉拖以显示其个性。柳乐表示,他自己很喜欢迪诺这个角色,采用了自然的感觉去表演,他希望自己的表演能让观众们忘记迪诺是柳乐优弥。
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石原里美是活跃在影视剧和话剧舞台上的新秀演员。石原刚出道就凭借在电影《我的爷爷》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各种新人奖荣誉,06年她又因《北之零年》而获得日本学院奖的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其实力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田中圭、贯地谷志保利、关惠美、佐藤千亚妃这些年轻的演员也出色地演绎出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萌动之心。成人配角阵方面则有原田美枝子这样的大女优加盟,也相当有分量。
《绷带俱乐部》是一群高中生们的故事。如果静心去倾听他们的点滴心情,即便是大人或许也能获得感动。
——今年秋天,你在哪里缠了绷带?
◆花絮:
2007年1月11日一大早,本片摄制组在高崎市举行了电影成功祈愿仪式,在仪式上摄制组向特制的高崎不倒翁许愿。不倒翁玩偶是高崎的特产,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摆,在影片中也是随处可见。
本片一共用掉了两千条白色绷带,总长度达一万八千米。摄制组在高崎市各处扎起绷带拍戏,其中甚至包括当地的著名景点——高崎白衣大观音像。07年2月3日,摄制组在高崎市政府大楼的顶层直升飞机场扎起了几百条绷带,蔚为壮观的胜景令过路的行人惊诧万分。这场戏在二十一层的顶楼拍摄,为了保证安全,工作人员们都系了保险带,堤导演还起用了直升飞机进行航拍。
07年2月7日,其他主要演员都已经完成拍摄任务,只剩下柳乐优弥一个人的回忆戏。在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后,柳乐热泪盈眶,热切地表示很想再拍续集。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Big心理创伤,small心理创伤
人对自己或世界产生否定的、不合理的、错误的认识,造成这种认识的所有经验从广义上说都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创伤进行分类,一是重大big心理创伤。包括战争、灾难、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强奸、幼年性侵犯等不平常的重大事件,这些带有极端影响的事件经历称为重大心理创伤;这种创伤经验能动摇并冲击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起如噩梦、记忆重现、不安、恐惧、逃避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在快速发展变化之中,有太多的未知和意外时时处处威胁着我们,如果一生中没有经历重大心理创伤事件,那就可以吁一口气,感谢命运的眷顾了。
另外一种是微小small心理创伤。在个人的生活中,造成失去自信心或者自尊心等经验可以归类于微小心理创伤。比如,幼年被同学嘲弄,在教室里尿了裤子,发言的时候忘了词,迷路,看到群架受到惊吓,被孤立等经历都可以归为此类。
闪亮的风采
内容:太严格的父亲带来的创伤
◆概况:
电影 - "Shine"
◎中 文 名 闪亮的风采
◎片 名 Shine
◎年 代 1997
◎国 家 澳大利亚
◎类 别 剧情/爱情/音乐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05 Min
◎导 演 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
◎编 剧 斯科特•希克斯 Jan Sardi
◎制 片 人 Jane Scott
◎原创音乐 David Hirschfelder
◎改编音乐 Ludwig van Beethoven
◎演 员 表 乔弗瑞•拉什 Geoffrey Rush .... David as an Adult
Justin Braine .... Tony
Sonia Todd .... Sylvia
Chris Haywood .... Sam
Alex Rafalowicz .... David as a Child
Gordon Poole .... Eisteddfod Presenter
阿明•缪勒-斯塔尔 Armin Mueller-Stahl .... Peter
尼古拉斯•贝尔 Nicholas Bell .... Ben Rosen
Danielle Cox .... Suzie as a child
Rebecca Gooden .... Margaret
Marta Kaczmarek .... Rachel
John Cousins .... Jim Minogue
诺亚•泰勒 Noah Taylor .... David as an Adolescent
Paul Linkson .... State Champion Announcer
Randall Berger .... Isaac Stern
◆剧情介绍:
50年代时,少年戴维就已显露钢琴家的才华,她的父亲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时时督促他勤学苦练。戴维的琴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之后,接到赴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后来,戴维又得到赴英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后来,戴维又得到赴英深造的奖学金,带着父亲“永远不许回家”的禁令离开了澳大利亚。在皇家音乐学院,他师从塞西尔教授,并继续与作家曾里查德太太通信,同时废寝忘食地准备在音乐会上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于精神负担太重,他在演出结束时晕倒,被送进医院。后来,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励下,他终于成功地举办了音乐会。
《Shine(闪亮的风采,钢琴师)》获得了世界电影界的一致好评。第6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获得者、澳大利亚著名演员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才华横溢的优秀表演,是影片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令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他在酒吧里叼着烟蒂,行指如飞地弹奏拉赫马尼诺夫改编自同行里姆斯基•萨柯夫作品的那首著名的钢琴小品:《野蜂飞舞》。而影片这一情节之所以令人激动和信服,就在于作为戏剧演员的杰弗里•拉什所拥有的钢琴演奏技能——他在青少年时代曾学过多年钢琴。所以在影片主角不同年龄段的3个演员中,只有他是在需要弹琴的场景中自己演奏——不用替身的。尽管出现在影片中的一些专业难度过大的作品象李斯特《升C小调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等等他必须依靠模仿动作和钢琴家原型——戴维•赫尔夫戈特的配音,但他本人把一首《野蜂飞舞》从头弹到最后一个音符时表现出的流畅到位和手指触键感觉的专业感,不仅征服了酒吧里的全体客人,也征服了世界上的所有观众。
◆心理链接:
父亲赐予的重生
从旁人看来,离开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征服了艺术的顶峰,这是自己的成功,也得到精神上的绝对独立。那么为什么他会在巅峰之际晕倒过去?之后因为精神崩溃在精神病院里度过十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冲击使他如此陨落?
答案还是家庭,在幼年时期充满了父亲带来的大大小小的心理创伤,父亲曾经反复充分的命令,“抗拒父亲就要受到惩罚”的强迫意识,过去多年戴维依然不能将它们从脑中抹去。所以当没有借助父亲帮助独自成功演奏了最难的乐曲,在登上巅峰的瞬间也正达到了反对父亲的顶峰,戴维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抗拒父亲的恐惧不安。幼年期经受父亲的虐待辱骂,在戴维成年之后依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这些幼年积累的创伤在那一刻集中爆发,戴维精神系统随之崩溃,父亲的惩罚变成了后来十年的精神病院生活。
出院后的戴维还是性情怪异过着特立独行的生活,某个雨天在餐厅,戴维看到钢琴本能地弹了起来。虽然时隔十年之久没有触碰琴键,但时间磨不去的是戴维的才华。虽然精神崩溃,意识荒废,但戴维却好像因此得到了精神世界的自由,他找回了童年世界缺少的随心所欲。戴维依然热衷演奏,他的乐曲依然感动着周围的人,他回到餐厅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钢琴师。戴维挥手作别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不再是希尔什菲尔德,而使用了新的姓氏——“Shine”。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内容:身体残疾的创伤
◆概况: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黑白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编剧
温斯顿•格鲁姆 Winston Groom .....(novel)
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 .....(screenplay)
演员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Forrest Gump(阿甘)
莎莉•菲尔德 Sally Field .... Mrs. Gump(阿甘的妈妈)
罗宾•莱特•潘 Robin Wright Penn .... Jenny Curran(简妮)
加里•辛尼斯 Gary Sinise .... Lt. Dan Taylor(邓•泰勒中尉)
海利•乔•奥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Forrest Gump Jr.(小阿甘)
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 .... Elvis Presley (uncredited) (voice)
鲍伯•霍伯Bob Hope .... Himself (in Vietnam)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内容简介: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向同坐等公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一个受父亲“虐待”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巴布(后来阵亡了)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中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电影中删略此段)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3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儿子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心理链接:
人生是个甜蜜的巧克力盒子?
这个世界是收集惨痛的垃圾桶,还是装满甜蜜的巧克力盒子?就像在影片的最后阿甘感悟到的那样,人生当然饱含着喜怒哀乐。但是饱受创伤折磨的人,往往会绝望地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收集各种不幸的垃圾桶。然而更悲哀的是生命中有多少幸福的经历,却被消极的眼睛视而不见。生命中有多少好事,开心的事,多少笑容,幸福,成就感,和爱人分享的纪念,归属感……即使是再不幸的人生,其实也有着许多幸福的瞬间,只是被绝望和消极的心忽略了。意识不到这些幸福,我们只能背向幸福渐行渐远,否定的想法和感情成为了习惯。这样下去创伤不会自己恢复,而不利的影响却与日加重。
幼年经历的肯定事件很难被回想起来。这对幼年经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来说更困难,他们总是把生活全盘否定,认为自己的生命中没有半点值得肯定的。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自我反问真是这样么?人生就只是一个垃圾桶么?这时候需要的是肯定的想法,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盏灯找到肯定的记忆。让自己的神经回路活跃起来的好办法有深呼吸,冥想,散步,唱歌,跑步,演奏乐器等。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干的事,只要是能感到内心平和,获得休息,汲取力量的。如果找到了肯定的记忆,一定要鲜明的呈现出来,用心去体味那个瞬间。这个时候请把身体感觉,声音,气味,体温,视觉,感情等所有感觉机能调动起来,通过反复这样的练习,肯定的思维将帮你得到克服心理创伤的力量。
就像《阿甘正传》这样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看完之后我们得到新的希望,这不就是一段肯定的经验么?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内容:童年不懂事的行为闯下大祸,童年的创伤
◆概况:
导演/编剧:埃里克•布雷斯Eric Bress
J•麦凯伊•格鲁伯J. Mackye Gruber
主演:艾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 饰 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马特Amy Smart 饰 凯勒•米勒
凯文•施密特Kevin Schmidt 饰 少年兰尼
米罗娜•沃尔特斯Melora Walters 饰 安德里亚•泰瑞博
类型:剧情/科幻/惊悚
级别:R级(暴力,性内容语言和轻微毒品使用)
片长:113分钟
发行:新线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
◆剧情简介:
埃文•泰瑞博(艾什顿•库奇饰)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从童年时代起,就有心理学家不停记录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细节。某天,埃文忽然读到了那些记录中的一部分,顿时,那些已经被他自己埋葬在内心最深处许多年的黑暗记忆又再次被唤醒,那是改变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不堪回首往事。
机缘巧合,埃文忽然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一直搁在床下那些写着当年记录的笔记本回到过去,进入自己当年的身体。也许这些落满灰尘的笔记本可以让他从此摆脱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抱着这样的想法,埃文回到过去,力图改写历史,以为这样就可以治愈他受伤的记忆,让他和所爱的人们能从此之后幸福生活。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来发现也许你可以按照一个全新的方向重新生活,你会选择改变吗?”埃文说:“是。”
他制定出无懈可击计划,执行起来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现实,却发现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损失惨重的改变,而他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经南辕北辙。特别是他的初恋女友凯勒•米勒(艾米•斯马特饰),他们是儿时玩伴,在经历了长久的漠然以对之后,发现彼此还是相爱。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过去,但每次总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时层出不穷地发生,之后一连串连锁反应,到底让他和他朋友们的生活更加彻头彻尾的改变。于是埃文一次次尝试,他们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车一般刹那间从山顶冲下,树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过。凯勒从女招待到学生会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运和他一样不停改变。
一团糟的现实最后到底要怎么收场?他们真的还会坚持对彼此的爱么?
埃文真的能得偿所愿,让每一个人幸福吗?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分裂现象,没有出路时的出口
《蝴蝶效应》中主人公小时候遇到危险地状况就会失去意识昏倒,之后对于当时发生的情况没有任何记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分裂现象。
分裂现象是理解心理创伤的核心概念之一。140年前的1870年法国精神学家加奈特首次使用了“分裂”这一用语,意为“使心理创伤记忆在意识中不能呈现的心理机制”。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性侵犯受害者。性侵犯的受害者对于性侵犯事件无法清楚记忆,出现无法解释原因的麻痹现象,同时做出异常的逃避举动。加奈特认为分裂是一种为逃避忧虑、恐惧、不安情绪的心理自发活动。他发现一个人为了逃避心理创伤的刺激,分离为不受影响正常生活的和重复再体验创伤的两种相反的人格构造。之后加奈特还发现,分裂现象如果引起了患者对于心理创伤的记忆和感觉时,分裂现象随即终止。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加奈特的很多研究在实际治疗中作用有限,但是加奈特在140年前发现分裂现象并指出其治疗方法,这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心灵捕手
内容:童年的创伤使受害者变成问题少年
◆概况:
其他名字
骄阳似我
善意狩猎
色彩
彩色
演员
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Sean Maguire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Will Hunting
明妮•德瑞弗 Minnie Driver .....Skylar
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Morgan O'Mally
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Chuckie Sullivan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Prof. Gerald Lambeau
科尔•豪瑟 Cole Hauser .....Billy McBride
◆剧情介绍:
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 (Will Hunting),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大楼的清洁工作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聪明小孩」;一人独处之时,就「一目十行」各式人文与科学的新知。某天「随意解答」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旋即引起学校师生们的惊异;在与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之後,蓝勃教授便费心地将他保释出来,要求他参与数学研讨与接受心理辅导。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
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与他有「爱恨交织心结」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的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洩;日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经典对白:
如果你和我谈及艺术,你会滔滔不绝的讲每一本写艺术的书。
就说米开朗基罗,你一定知道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他的生平,与教皇的关系,他的政治报复和性活动。对吗?
可你绝对不能告诉我在西斯延教堂里会闻到什么气息,你从来没有站在那美丽的天花板下抬头仰视。
如果我和你谈及女人,你会给我列举了你喜欢的女人的样子,也许你还和她们睡过几次觉,但你却不能告诉我满怀欣喜的叫醒你身边的女人时的心情。
你很强壮,如果我和你提起到战争,你也许会和我说莎士比亚,亲爱的朋友,和我一起再赴战场。可你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战争,当你的朋友将头枕在你的大腿上,那求助的眼神最后的呼吸,你却未感觉。
我和你讨论爱情,你会给我背上一首诗,但你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女人,仅仅是那样一个眼神,让你理解,爱情的真谛。
那时你会感到上帝,只是为了你才将天使降于人间,救你脱离生命中的苦难。
你也不会知道做一个女人的守护天使,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你不知道,让爱永远停留在她身边,那种爱会穿越一切阻碍,癌症也无法使之分离。
你也不知道整整两个月在医院床前守候的滋味,仅仅握着她的手,医生不会将你赶开,因为她知道探视时间一词对你毫无意义。
你更不会知道,失去的意义,因为只有当你失去了比你自己还重要的感情时,你才会心有所动。
我想你恐怕不敢这样去爱别人,当我看着你的时候,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机智的男人,自信的男人,而是一个讨厌的毛孩子,不懂事理的毛孩子,一个没用的男人。
你的确是个天才,这一点没人否认,也许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你,对吧?
可你仅仅凭我画的一幅画,就对我的人生指手划脚。你是一个孤儿对吧?你以为我怎么知道的?
你过去的生平,你的性格,你的感情,你认为我读过雾都孤儿吗?那个人是你的缩影,开始我对此没有兴趣,因为我不愿意读那种书,我从你那里学不到任何东西。
◆心理链接:
“那不是你的错”,西恩教授的大声重复一句句地击碎了威尔封闭心灵的墙,“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创伤,我能理解你。不要担心,你不是一个人……”西恩教授用自己和威尔的共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在心与心之间建立起依赖,这种信任关系的形成对心理创伤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很多心理创伤患者脑子里想着“这不是我的错误”,但是内心深处却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因为加害者和周围旁观者反复传递给受害者“是你的错,应该受罚”的错误信息。所以对于幼年创伤患者,经过洗脑后否定意识根植于心,与其帮助他们摆脱否定意识,不如先帮助他们建立肯定的信念,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但也很艰难。这种信念的变化左右这治疗者和受害者关系能否成功建立。只有治疗者和受害者联合起来才能一起击碎加害者的诅咒。
“那不是你的错”的声声重复推翻了威尔心里多年以来“是我的错误”的扭曲想法。威尔在西恩教授的怀中得到了久违的轻松,积郁多年的负担终于可以卸下来。他把灵魂中的勇敢完全释放,这下他终于能选择自己想干的事了。他放下兰波教授给他终身保障的职位,踏上了追寻爱人的旅途。克服了困扰自己二十年的心理创伤,威尔得到了重生。创伤的克服,能给人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
《情键四分钟》(Vier Minuten)
内容:创伤导致不愿与人交往,两个受伤的女人
◆概况:
编剧: Chris Kraus
导演: Chris Kraus
主演: Monica Bleibtreu / Hannah Herzsprung / Sven Pippig / Richy Müller / Jasmin Tabatabai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官方网站: http://www.vierminuten.de/start/
上映日期: 2006-06-23 >更多
语言: 德语
又名: 4分钟 / 琴键四分钟 / Four Minutes
◆剧情简介:
年届八十的克鲁格夫人(Monica Bleibtreu)有极深的钢琴造诣,因为藏有不为人知的青春秘密,她六十年来如一日地在一所女囚监狱教授钢琴,不在乎有无薪水,也不在乎学生的多寡。费劲周折将一架崭新的钢琴搬到监狱后,她的钢琴课却因一名学生的自杀面临被终结的危险。
替人顶罪的叛逆女孩杰妮(Hannah Herzsprung)要求学钢琴,但因举止粗鲁遭到克鲁格夫人的拒绝,前者自顾自地弹下流畅、激情、放肆的音符,后者发现她在音乐上不可限量的才华,定下苛刻条件答应教她,又强迫她去参加一个专门挖掘21岁以下的天才钢琴师的大赛。慢慢地,音乐冲破了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距,她们曾受过深重创伤的心灵也渐渐通过彼此获得慰藉,然而,一切并非表面般风平浪静。
◆心理链接:
电影中的简妮表现出很多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像简妮这样的患者情绪激动,无理的要求确实让家人感到无奈。对此,患者父母好像找不到解决方法。因为父母很难完全接受这些无理的要求。但如果父母放手不管,孩子感到被忽视和被拒绝,继而表示出愤怒。父母如果加以强制干涉,孩子会因为压抑而暴躁发怒。
有个母亲对于自己女儿边缘性人格障碍束手无策,有人建议她将女儿送精神病医院治疗。无奈的母亲只好求助于精神病医院,强制地使女儿入院治疗。但是效果不见改善,女儿数次尝试逃跑和自杀,最后绝食到濒死状态。母亲只有将女儿接出医院在家疗养。
女儿回家后数年几乎只待在自己的房间不出来,母亲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反应只有吼叫和扔东西。之前母亲的做法确实有失考虑,强制入院让孩子感到“母亲因为厌烦而抛弃我”这样彻底的背叛感,因此引起了心理创伤。入院治疗和幼年遭虐待、抛弃的刺激一样,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产生强烈的绝望感和愤怒。
实际上家人帮助患者自我调节控制冲动的情绪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分寸。父母在告诉孩子限制之前,应该先用理解的态度温暖孩子受伤的心灵。为此,父母必须从根源上理解孩子心理创伤的根源是什么,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能够最透彻的洞察孩子心理。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部电影展开,父母对于孩子心理创伤的时间点和构成都应该聊熟于心。情绪不稳要求无理的孩子在治愈的开始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而不是冰冷的禁绳。
《儿子的房间》(La Stanza Del Figlio)
内容:心理医生自己的创伤,亲人突然去世的创伤
◆概况:
中文片名
儿子的房间
原片名
La Stanza del Figlio
更多中文片名
生命中的最痛
人间有情天
导演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编剧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林达•费里 Linda Ferri
Heidrun Schleef
演员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Giovanni
劳拉•莫瑞特 Laura Morante .....Paola
捷斯米•特丽卡 Jasmine Trinca .....Irene
吉塞普•桑菲里斯 Giuseppe Sanfelice .....Andrea
Sofia Vigliar .....Arianna
Renato Scarpa .....Headmaster
◆剧情介绍:
乔万尼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里。他的家庭十分幸福,有深爱他的妻子宝拉,有些害羞的、十七岁的儿子安德烈和快乐的女儿爱琳。乔万尼是一位心理医生。每天在公寓旁边的咨询所里,病人都要向他倾诉那些令他们被受折磨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痛苦。相形之下,他自己的生活平静而美满,只是时不时有些小小的风波。
一天,学校的校长打电话来说安德烈在学校偷了一只昂贵的贝壳,虽然告状的学生很快就收回了他的控诉,乔万尼依然对儿子表示怀疑。果然,不久安德烈就向母亲吐露他和朋友一起偷了那只贝壳,而初衷仅仅就是为了捉弄一下校长。
终于有一天,这种美好的日子被打破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乔万尼接到病人的急诊电话,他不得不改变与安德烈去晨跑的计划。安德烈只好与朋友去潜水,但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了绝望之中,乔万尼不断地自责:如果那个早晨他拒绝了病人,也许生活就不会是这些。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后遗症患者的一大痛苦就是自己经历过的痛苦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情况的原理是,患者回想创伤记忆时,大脑语言中枢供血不足,血液更多地流向了管理情感和身体反应的大脑杏仁核和边缘系。在患者在谈及创伤记忆的时候,控制不安情绪的自律神经系统也会过度兴奋,因此患者涉及到创伤记忆的谈话时,会越发感到吃力和混乱。患者真正能谈及创伤经验时,一定会伴随着生动的记忆重新,这对患者来说是恐惧的再体验,所以很多患者闭口不谈创伤,并且逃避治疗。
很早之前,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把患者保持沉默视为对治疗的抵抗。他们认为治疗过程虽然痛苦,但是保持沉默对患者治愈没有好处。于是早期的心理治疗师往往会强制地应对患者的抵抗,通过各种方式让患者开口说话。但随着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深入,学者们发现强制、直接地控制心理创伤记忆的方法不仅效果甚微,还可能适得其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害。心理创伤记忆的直接控制会引起创伤经验的反复发作,对于患者特别是未成年患者反而会加重情绪的不安忧虑。
◆概况:
片名:从心开始
英文名:Reign Over Me
导 演: (麦克•宾德尔 Mike Binder)
主 演: (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扎德•平齐特•史密斯 Jada Pinkett Smith) (丽芙•泰勒 Liv Tyler) (萨伏龙•布伦斯 Saffron Burrows) (西西莉•泰森 Cicely Tyson)
上 映: 2007年03月09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投票少于1人
IMDb评分7.8/10( 31069票 )
颜 色: 彩色
声 音: SDD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时 长: 124 分钟
类 型: 剧情
分 级: 澳大利亚:M 美国:R
◆剧情简介:
亚当山德勒继【真情快译通】、【人生遥控器】后又一温馨感人作品,希望藉由他幽默诚恳的演出,带领全球观众正向纪念911。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被悲伤击垮,而是无法从悲伤中站起来……曼哈顿,多年未曾谋面的查理•法曼和艾伦•约翰逊在街角偶遇,他们在大学时不但是好友,还是“同居”的室友,毕业后,他们因过于专注自己的生活而失去了联系。
这次重逢让两个好友喜极而泣,随着谈话一点点地深入,他们互相了解到,几年时间里,他们都经历了许多:五年前,在那次惨痛的“9•11”的恐怖袭击中,查理同时失去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这位曾经非常成功的牙科医生,在经历了这场足以打垮他的变故后,整个人都变了,每天有如行尸走肉,混沌度日;对好友的不幸感到震惊的同时,艾伦也独自品尝着自个儿的苦恼,在别人眼中,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拥有漂亮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人人眼红的好工作,然而,本应该过得比谁都快乐的他,却因为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责任而感到无比吃力。 这次巧遇,改变的是两个男人的生命线,虽然他们的生活与经历不尽相同,却在这个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时刻都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命运女神让他们遇到了彼此,自然有她的用意。
据中不乏感人场面,比如查理不住的更换厨房装潢——用房东太太的话来说“不止800次了”,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直到答案被观众自己揣测出的时候不禁泪流满面,从而对查理的开始的冷漠印象发生了180度转变。
◆精彩对白:
Alan Johnson: I was stuck in Charlie world, I couldn''t leave.
艾伦•约翰逊:我的世界与查理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我不能离开。
Charlie Fineman: Can he go out? Is he allowed out?
Alan Johnson: Don''t do that, dont ask my wife permisson for me to go out.
Charlie Fineman: Alright, you''re right. Can you go out?
(Alan looks at Janeane)
查理•法曼:他能出去吗?你允许他出去吗?
艾伦•约翰逊:不要那么做,对于我是否能出门,你不要总是征求我妻子的意见。
查理•法曼:好吧,你是对的。那么你能出去吗?
(艾伦却把征求的目光看向他的妻子詹妮安)
Sugarman: He likes you Alan, you know why? Becaus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his family.
苏格曼:他喜欢你,艾伦,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对他的家庭、他的过去一无所知。
Charlie Fineman: You''re a good husband Alan. You remind me of me.
查理•法曼:艾伦,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丈夫,你让我想起了过去的自己。
◆幕后链接:
为什么这个故事非发生在纽约不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里是“9•11”事件的发生地……所以说,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外景的拍摄,包括饭店、酒吧、电影院以及公寓大楼--这些反而比纽约市中心那非常有城市标志性的建筑或街景更具说服力,导演麦克•宾德尔将他的镜头对准的,都是一些日常所面对的生活:“这些地方都是查理和艾伦在夜晚时分反复流连的地方,到了凌晨三点,他们会跑去吃中国菜……只要你是生活在纽约市的人,就不应该对这一切感到陌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有那么一点点孤独、一点点困惑,以及对自由的无限渴望。这座城市本身就代表了一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感受。”
2001年9月11日,纽约发生惨案的时候,麦克•宾德尔就住在纽约。他将那一天的经历以及所看所想,重新整合,变成了《支配我》背后的真正含义:“事后我在大街上漫步,目睹了很多个在那一天失去了一切的人。一年半以后,我和我的家人搬回到纽约,对于那些我曾看到过的人仍然感到历历在目。于是我不停地思考,单就这些人而言,那一天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他们的伤口也永远都不会愈合。这种想法刺激我写出了《支配我》的剧本,我要讲述的是,那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是怎样在朋友的帮助下,走出伤痛的。”
影片的片名来源于一支英国摇滚乐队“谁人”(The Who)1973年的专辑《四重人格》(Quadrophenia)中的一首歌,麦克•宾德尔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最常弹奏的,就是这首歌。与宾德尔的影片极其相似,这张专辑也是在处理一些与社会断节的个人情感的:“《四重人格》对于我来说是一张有着特殊意义的专辑,它伴随着我成长。我一直以来都是‘谁人’乐队的狂热粉丝,所以我希望这部影片能够传递出他们的音乐作品中的思想--痛并快乐着。”
麦克•宾德尔时常会创作一些音乐,不过他的口味比较折衷,没有什么特定的曲风。但是单就《支配我》来说,他真的希望可以挑选一些可以代表查理•法曼这个人的音乐:“人的生命中总有一个部分是与音乐相连的,而对于查理来说,他的家人的离去,就是与音乐相连的那一部分。所以他总是喜欢听一些更早时期的音乐,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此来逃避他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对的真相,他将自己的情感都锁在了音乐里。”这种古怪的音乐选择虽然最初的时候只是宾德尔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没想到却得到了剧组所有人的认可,因为宾德尔本人对音乐的把握和造诣,只能说对影片是有益无害的。宾德尔出身于独立电影工业,所以他更看重影片的内容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形式。而且,他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饰演一个小角色,这样其他演员也不会真的将他当成导演,而是当成了一个可以信赖的。
◆心理链接: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1980年被美国精神病学科协会认定为一种疾病。这是一种由战争、灾难、惨案等超出“人类普通经验范畴”的冲击造成的后遗症,并对患者造成的某种精神障碍。
受到超过承受范围创伤的人群属于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其病症表现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种是过度觉醒相关症状,是指患者在受到创伤之后或者事件来临之前,对不安恐慌状态保持持续的警觉。细微或意想不到的刺激都会引起患者带来巨大的反应,伴随着焦躁不安,多虑恍惚,甚至对死亡的恐惧随之剧增。处在这种过度觉醒状态中,患者会出现失眠状况,睡眠质量很差,往往轻微的声音都能使患者从睡眠中惊醒。这种病症被认为大部分是由于交感神经系过度活跃造成的。通常人在收到惊吓,处在危险之中或者感受到压力的时候,交感神经系会自动活跃起来以应对外部冲击,等危险消除、压力减小之后交感神经也应该自然地恢复到平静状态。可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由于身心受到过度惊吓,交感神经系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而继续保持活跃,因此诱发起过度觉醒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会导致患者神经过敏,对周围的人表现出攻击性的反应,时有容易暴怒的情形发生。过度觉醒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二种创伤后记忆的反复重现。尽管引起创伤的事件发生可能只有一瞬,但记忆重现的感觉好像时间持续至今,历历在目。这种症状用俗语就可以说明,比如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韩国大邱地铁爆炸案的生还者至今还不能安定地搭乘地铁,也是因为这样的记忆重现。看到地铁站,惨案当时地狱般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强烈的忧虑和恐惧萦绕在患者心间。这种记忆重现,在清醒的状态下会以影像的形态在脑中重放,睡眠中则以噩梦的形式反复发生。还有例如在下雨天被侵犯或强奸的受害者,在雨天听到下雨的声音会联想到被折磨的记忆,甚至看到与施暴者穿着近似的人,也会引起内心的恐惧。事件发生的场所相似的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引起通向的恐惧。这一切都是因为周边的某种事物引起的刺激与创伤记忆中的同等或者近似。创伤记忆重现诱发患者情绪上的痛苦,反复于恐惧、无力和愤怒之中备受煎熬。因此创伤患者对此会试图通过逃避来进行自我保护。
这种自我保护也是创伤应激障碍的第三种症状,即逃避和麻木状态。在受到超过承受范围的创伤时,无能为力地陷于忧虑状态的人在实际中往往放弃抵抗,继而选择改变意识状态以达到自我防御的效果。高压之下的人会像被冷冻一样,进入恍惚的呆滞状态。在呆滞状态中丧失现实感变得麻木,甚至时间感觉也随之丧失。当现实变得如茫然的梦境,实际的创伤好似于己无关。有的时候会进入另一种游离状态,好像自己的意识能脱离肉体,感觉能从外部观察自己,进入失去疼痛、惊慌、忧虑等感觉的状态。游离后的意识失去感觉,只是麻木的观察创伤事件的发生。
2.《密阳》(韩国 Secret Sunshine)
◆概况:
片名:密阳
译名:Secret Sunshine
导演:李昌东
编剧:
李沧东 Chang-dong Lee
Chong-jun Yi ....novel
主演:全度妍
宋康昊
金永载
类型:剧情、浪漫
片长:142分钟
级别:15岁以上可以观看(韩国)
发行:cinema service
上映日期:2007年5月24日(韩国)
◆剧情简介:
老公、儿子都没有了!
如果是你还能活下去吗?
申爱(全度妍饰)是钢琴学院的院长。虽然存折里没有多少钱了,但是她依然满怀希望的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带着儿子来到了已故老公的家乡。面对别人怜悯的眼神她总是会对那些人说:“我不觉得很辛苦。”但是直到有一天她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喜欢捉迷藏的儿子永远不会回到她身边了。
一心一意的宗灿
喜欢跟朋友混在一起,喜欢茶馆服务小姐的宗灿(宋康昊饰)偶然遇见了从首尔来到密阳的申爱。宗灿为申爱找可以住的房子、打听钢琴学院的信息、跟着申爱去看合适的地。偶尔会大发脾气的申爱告诉宗灿不要打她主意。但是……宗灿还是忍不住去关心她。
世上还有这样的爱情!
对她来说好像没有可以留恋的了,剩下的只有眼泪。想忘记一切,想抛开所有怨恨,但是她无法这样去做。她想挣脱,她想重新开始。宗灿依然跟往常一样在她周边团团转。失去所有爱的女人和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男人,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爱情,能否会开始呢?
34岁,与儿子一起去已故老公的家乡密阳,希望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学过钢琴的她在新的城市里要开一个学院。失去钢琴家梦想的她,失去老公的她在坚强的走下去。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唯一剩下的寄托,她的儿子不见了,最后看到的是儿子的尸体。申爱失去了唯一的希望,申爱在问:“如果是你,还能活下去吗?”
宗灿:“生活哪能总是如你所愿呢?顺其自然就好啦。”
单纯又平凡的男人,喜欢跟朋友混在一起,喜欢茶馆服务小姐。汽车救援中心老板宗灿对首尔来的女人申爱一见钟情。因为申爱的车路上出了故障,申爱叫来了汽车救援,宗灿第一次听申爱说话就无法忘记她的声音了,并且申爱成为了宗灿人生的一部分。不管是申爱说他太平凡了,还是申爱的弟弟说他不是姐姐喜欢的类型,他只是傻傻的笑着。申爱出现的地方宗灿准会出现,就像影子一样。
他们的爱情能开始吗?这样也算是爱情吗?
◆幕后链接:
“都是因为爱”
Love story –密阳
通过试映会看这部电影的人们,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讲述失去所有爱的女人申爱的故事,有些人又说这是关于宋康昊的爱情故事。有些人哭了,有些人笑了,这都是因为申爱和宗灿。在有些人眼里看到的是申爱,有些人眼里看到的是宗灿。有些人看完后心跟着痛,有些人看完后却看到了希望。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因为特别的爱情……
完全失去希望的申爱剩下的只有悲伤。她怨恨带给她不幸的世界,她能做的只有放声痛哭和仰天长叹,或者是选择再生。宗灿,他会知道什么是爱情吗?他真的是喜欢宗灿吗?他至少爱过吗?一个女人在首尔,一个男人在密阳,这个女人曾经有过很多理想,这个男人只想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过去一直抱着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信念。
就这样完全不同风格的男女走到了一块。女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在哭,男人一直尾随其后,所有都是为了爱情,为了心中空缺已久的爱情。接下来他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他们将走向哪里?他们寻找的爱情在哪里?电影《密阳》将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讲述这特别的爱情故事。
痛哭也好! 大笑也好!
一个女人在路边痛哭,虽然不知道什么什么原因,但是看的人一定会想去拍拍她问她怎么回事。失去老公的女人,连唯一的儿子也失去了,所以在路上她时而哭泣时而发火。
以密阳为标题很有一种神秘的味道。虽然故事有些悲伤,但是里面却隐藏着欢笑和温暖,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眼泪和笑声,悲伤和温暖绝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还有总会出现在申爱身旁的宗灿,随着时间的流逝,申爱开始觉得与宗灿在一起也可以喘口气了,可以生活下去了。申爱和宗灿在一起也有欢笑的时候了。
◆心理链接:
我们生活的世间充满凶险,是否有一天是风平浪静呢?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的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也许是对他人的信任,或者说是信念。当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周围的人们,相信这个社会的秩序,抑或相信神的存在时,会得到支撑起我们的生命的力量。其中我们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特别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人,在这些的关系中找到可以互相支持,可以彼此期待的信念,我相信这种信任对于形成肯定的自我存在sense of self是最为关键的。可是,如果那个人不在了怎么办?
与心理创伤相关的大脑信息处理系统:对外部刺激是否危险需要躲避,或者没有危险可以接近得到利益,这种对信息的决定过程对人类生存繁衍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迅速并准确地判断危险,那么人类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很难生存。人类大脑中对外部刺激产生不安或忧虑,并做出准确应对的信息处理系统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有两种。一种是与扁桃体干预的急行回路,另一种是由皮质和海马体干预的缓行回路,这两种信息回路系统在危险的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心理创伤和平时的压力有很大不同。创伤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无法预测;2)大脑无法应对;3)不能逃避或回避。对于外部威胁既不能对抗,又无法逃避,这该怎么办呢?当正常的防御手段都失效,人自然感受到强烈的忧虑、恐惧、无助和不安。这样我们就发现了创伤的本质特征:“极端恐惧而无从规避,无法做出对应而只能承受的极端经验”。
这样极端的创伤经验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无法想象的变化。人可以努力释放或者遗忘,但变化后的系统很难恢复原状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心理创伤对于大脑神经回路的损坏是无法修复的。
但是就像我们的皮肤受了伤能够自我愈合一样,人类也有自我恢复心灵的创伤的机能,因此可以说通过个人积极努力,心理创伤的治愈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根据创伤的深度和强度,治疗方法和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但只要患者认识到心理创伤并非不可治愈,这就在恢复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内容:过去的错误带来的无法摆脱的愧疚,器官移植带来的人格改变
◆概况:
中文片名:21克
原片名:21 Grams
影片类型:惊悚 / 剧情 / 犯罪
片长:124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拍摄日期:2002年12月5日
◆人员简介: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编剧:吉勒莫•阿里加 Guillermo Arriaga .....(written by)
演员:西恩•潘 Sean Penn .....Paul Rivers
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Cristina Peck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Jack Jordan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Mary Rivers
克里•杜瓦尔 Clea DuVall .....Claudia
凯文•切普曼 Kevin Chapman .....Alan (as Kevin H. Chapman)
丹尼•赫斯顿 Danny Huston .....Michael
Carly Nahon .....Cathy
制作人:吉勒莫•阿里加 Guillermo Arriaga .....associate producer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producer
Ted Hope .....executive producer
Robert Salerno .....producer
原创音乐:古斯塔沃•桑多拉拉 Gustavo Santaolalla
◆剧情简介
保罗,一名大学的数学教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站在鬼门关上的他竟然意外地死里逃生,成功的移植手术使他获得重生,但是他与妻子的关系却没能得到挽救。
杰克,曾经是酒鬼和犯罪分子,在一名牧师的帮助指导下,他的生活得以重建,不仅成为青少年咨询顾问,还是正直善良的好父亲,可他的妻子有时候却暗暗希望他还能保留一点过去的性格。事实上,杰克被沉重的精神负担所困,内心充满愧疚,似乎没有可能再得到希望与救赎。克里斯汀,她曾经沉溺于毒品和派对,她改过自新后却因一起灾难性的事件,生活发生可怕的逆转。她退守到过去,并拒绝未来。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上,一桩交通事故让这三个人的命运轨道交汇,陷入复仇与宽恕的漩涡中。
◆关于影片:
本片的幕后主创乃《爱情是狗娘》的原班人马,包括导演伊纳里多、编剧吉烈摩•阿里加•乔丹和摄影师罗德里格•普里托。还是采用与前作相同的结构,三个陌生人的生命通过偶然事件联系起来,相互抚慰彼此的创痛,而观众也将一一看到他们过往的生活面貌。据罗德里格•普里托透露,虽然采取相似的剧情架构,但影片比《爱情是狗娘》更复杂,牵涉到很多地方,时间结构也如同谜团般令人困惑。而影像上却非常现实主义,大量采用手提摄影,使他能够清晰地控制节拍、速度。
21克是指人死时身体将失去的重量,21克也就是生命的重力,也代表着灵魂的分离。这部影片“回归人类受难与新生的根源”,表现人们是如何战胜苦难,是关于悲伤,失落,悔恨,救赎,牺牲,以及上帝的无限之爱。
影片通过戏剧性情节、情绪气氛的剧烈震动以及人物间的纠缠关系把三个本不相关的人连缀在一起。叙述的时空结构也相当复杂,利用闪前、闪回与现在进行时相混合巧妙暗示最终结局。对于观众来说,去寻找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的线索和原因也成为解谜般的游戏。剪辑和摄影风格与这种精细结构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像爵士音乐一般。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大脑的两种记忆系统。
我们所有的经验会与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分享信息,之后以记忆的形态保存下来。储存记忆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神经回路。记忆的神经回路遍布大脑,而记忆的贮存位置则取决于记忆的种类。
人类的记忆系统可以分为两种,即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两种。这里的记忆分类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意识”接近,但不是同样的意义。
内隐意识作为无意识的记忆,是在人出生后就活跃发展的记忆系统。这种记忆系统同扁桃体关联起来,主要存储情绪记忆、身体感觉记忆、行动记忆等非语言记忆。这种记忆因为没有时间概念,很难区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储存关于记忆发生时间地点等信息。这种记忆即使人没有主动集中注意,也会自然地输入储存下来,同样内隐记忆也可以不费力地输出。内隐记忆虽然不能有意识地自我感知,也很难逻辑化地表现出来,但是因其持续终生,对于个人现时的行为、信念、价值观等有重大的影响。
内容:失败的创伤,集体性的精神创伤
◆概况:
英文名称:We Are Marshall
别名:加油!马歇尔、我们一条心
版本:思路.Blu-ray.REMUX.1080p.VC-1.TrueHD 5.1 [blu-ray]
发行时间:2006年12月12日
电影导演:麦格 McG
电影演员:马修•麦康纳 .... Jack Lengyel
大卫•斯特雷泽恩 .... President Donald Dedmon
罗伯特•帕特里克 .... Marshall Coach
詹瑞•琼斯 .... Carol Dawson
Steve Barr .... Game Announcer
Brian Beegle .... Lucas Booth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剧情简介
本片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发生地点在美国西弗吉尼亚一个叫亨廷顿的小镇。这个小镇具有最悠久的橄榄球传统,小镇上唯一的大学——马歇尔大学拥有全美国大学中的顶尖橄榄球队。几十年来,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球员、球迷和家属们都会常常聚在一起,为自己的“猛兽阵容”欢呼庆祝。橄榄球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就在1970年一个不幸的夜晚,当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在参加完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比赛,坐飞机返回亨廷顿的途中,发生了坠机事故,75名乘客包括球队的大部分队员、教练和后勤人员在这次事故中全部丧生,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因此几乎全军覆没。
镇民哀痛莫名,而校长唐纳德•戴德蒙(大卫•斯特雷泽恩)和董事会则决议做出解散球队的痛苦抉择。但幸存者之一、球队队长奈特却认为悼念球队、走出悲痛的最好方法,就是重建球队,失去亲人好友而难以自持的镇民们也一致同意,然而,没人愿意接受执导元气大伤的队伍的邀请。
年轻的陌生外乡人杰克•莱杰尔(马修•麦康纳),却在看到了这则消息后,自愿接手这盘烂摊子。在杰克和助理瑞德(马修•福克斯)的带领下,小镇重新充满了希望与力量,他们决定挑战不可能,重新打造一支无坚不摧的橄榄球队,并帮助一蹶不振的社区走出阴霾……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海马和扁桃体。
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上有两个部位分别叫做海马体和扁桃体,这两个部分和之前讲过的记忆系统有密切关系。
海马体可以说是记忆的制造工厂。海马体将外部输入的信息按照需要进行分类,不需要的信息被排除,将需要的信息挑选出来传递给大脑皮层保存下来。所以海马也可以被认为是制造我们语言性记忆的地方。万一海马体被完全损伤,那么人就丧失语言性记忆的能力,即使是刚发生过的事也不能以语言形式记忆下来,电影《记忆碎片》讲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扁桃体可以认为是关于情绪记忆的神经团。扁桃体会有判断外界输入信息的技能,能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出信息是危险还是安全。判断之后会即时地做出情绪或者身体反应。这样判断是安全信息就可以放松下来,如果有危险信息就要做出对抗或者逃走的反应,这可是人类生存必须依靠的机能。
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海马体和扁桃体同时发挥作用是很难实现的。在危急时刻,面对危险和攻击迅速做出反应才能保存自己,扁桃体对威胁做出判断的时候海马体的记忆储存系统和记忆输出系统是关闭的。就是说在强烈的心理创伤冲击下扁桃体会活跃工作而海马体却没有任何作用。这样的记忆系统崩溃会让创伤患者一直感受到身体的疼痛和情绪上的苦痛,而不能转换为语言性记忆,这使得患者会在痛苦中停滞不前。
电影《加油!马歇尔》中空难发生之后,失去橄榄球队的亲人、朋友和市民悲痛欲绝却无能为力,他们无法宣泄心中的痛苦,没有一个人打破沉寂提出重新开始。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市民们的扁桃体都处在极度活跃之中,而海马体却处于萎缩状态。可是外来的教练组织了新的球队创造新的历史,最终鼓舞了所有人。当队员和支持者们重新回到比赛中来,他们的扁桃体渐渐冷却,而海马体开始活跃工作。直到空难发生后20年球队再次成功,所有人的海马体开始创造新的记忆。
《玫瑰人生》(La Mome)
内容:爱人离开,比死亡更痛苦的创伤
◆概况:
中文片名:玫瑰人生
外文片名:Môme, La
国家/地区:法国 英国 捷克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彩色
导演 Director: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编剧 Writer: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演员 Actor: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Edith Piaf
施维泰•丝特 Sylvie Testud .....Mômone
艾玛纽尔•塞尼耶 Emmanuelle Seigner .....Titine
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Louis Leplée
◆剧情介绍:
琵雅芙,出生于1915年,本名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杂技演员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儿,童年家境贫寒,由街头卖唱起家,最终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成为一代香颂女王——法国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总会老板从道街角落里发现了这名音乐奇才,并为其改名为拉•莫姆•琵雅芙(意为小云雀),琵雅芙是将多愁善感、幽默和严酷的现实主义极好地结合起来,她是法国传统歌曲的化身。
影片再现昔日巴黎对手风琴的痴迷和当时杯盘狼藉的夜总会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占主导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满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纽约火爆狂欢的音乐会,也有一系列喧嚣骚动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爱人拳师迈克尔•希丹的飞机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坛双栖明星马丽昂•歌迪亚饰演从20岁到47岁(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中你偶尔会听到歌迪亚的歌声,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绎,或者由吉尔•艾格洛特(因为她们的声音极为相似)演唱。
“香颂”,是法语“chanson”的音译,同时也可以译为尚松,意思是歌曲,从广义上说,指法语世俗歌曲,通常有独唱合唱等形式,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如今在酒吧咖啡馆所传唱的那些复古怀旧的情歌和经典小资爵士乐曲已经成为香颂的代言。其实那只是香颂的冰山一角,追溯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尼采说过,上帝独独只把天使的语言留给了法国人。谁说香颂不是天堂的圣音呢?人们爱它的柔情似水,爱语呢哝;恋它的浪漫情愫,朦胧慵懒。永远都是悠悠慢慢,缠缠绵绵,扯着时光的衣裙,点上丝丝意蕴。听着,唱着,在似梦似幻中舞乱了脚步身影。
◆心理链接:
如果爱人因为某种事故离世,这种失去感也会化作难以承受的痛苦。如果假想一个不太恰当的问题,三十岁的承认失去爱人和五岁的孩子与母亲分离,两件事中哪个伤害更深呢?虽然不是能客观比较的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离开照顾自己的母亲,继而感受到的忧虑、绝望和无力感都更难以承受吧。接下来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他还可能因其他原因重复这种得不到关爱的感受。
心理创伤放大镜:爱恋的断绝。
幼儿没有能力自我调节生理节奏,所以幼儿需要成人的帮助,使他们感到安全感,维持最正常的状态健康成长。当然成年人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忧虑和恐惧,这时候如果有他人的帮助,那么能更好使情绪镇定下来。幼儿的这种需求被称为爱的欲求,是维持生存成长所必须的一项欲求。
尽管人的一生中会渴望得到不同对象的爱,但是“爱的欲求”表达最强烈的莫过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人一生经历爱的欲求主要通过三种关系体现:幼年和父母的关系,成年和爱人的关系以及晚年和子女的关系。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存在爱的对象,这种稳定的关系就让生活变得有所依靠。稳定的情感关系中我们能得到身体安定情绪稳定,即使面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也能调整对待,合理地化解问题。
但是情感关系也会出现突然中断的情况,比如经历生离死别,或者爱情里的拒绝和背叛。这种情况会对个人的存在感形成巨大冲击,转变为一种心理创伤。情感关系里受伤的人会感到孤苦伶仃,自己的世界被冰封冷冻。所以毫不夸张的说爱的断绝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继续。
爱恋理论的创始者鲍比认为爱恋的断绝会引起极大的压力和孤独感,给性格成长带来恶劣影响,会影响到一生处理压力的能力。爱恋的断绝会是受伤的人生理混乱,情绪难以调节,感受到极度的绝望和无力感。这种状态得不到恢复继续下去的话,人会选择借助酒精或毒品麻痹自己,渐渐地出现人格荒废的状态。爱恋的断绝伴随着各种否定的情绪,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创伤。
深海长眠
内容:与绝症斗争带来的创伤
◆概况:
原名: Mar adentro
英文片名:The Sea Inside
中文片名:深海长眠
类 型: 剧情
导 演: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Alejandro Amenábar
编 剧: 梅迪奥•吉尔 Mateo Gil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Alejandro Amenábar
摄影 Cinematography:加维尔•阿吉雷撒罗贝 Javier Aguirresarobe
主要演员: 贾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塞尔索•布加罗 Celso Bugallo
Joan Dalmau
罗拉•杜纳斯 Lola Dueñas
Francesc Garrido
Mabel Rivera
贝兰•鲁达 Belén Rueda
上映日期: 2004-9-3
国家地区: 西班牙 / 意大利 / 法国
◆剧情介绍:
本片是根据西班牙人雷蒙-桑佩德罗的真实故事改编,他为了争取结束自己生命的庄严权利而斗争了三十年。
以前是船上机械师的雷蒙-桑佩德罗(贾维尔-巴尔登饰)在一次意外中损伤了的颈部,导致高位截瘫,一直卧病在床30年。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事情都要依靠他的四个家人来照顾:他学法律的妹妹马诺拉(马贝尔-瑞维拉饰),哥哥何塞(卡尔索-巴格拉饰),父亲朱奎茵(朱恩-达尔马饰)和年幼的外甥扎维(塔马-诺维斯饰)。自从雷蒙受伤以后,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庄严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雷蒙封闭的世界却因为两个女人的到来而重新打开了。朱丽娅(贝兰-鲁达饰)是一名女律师,她帮助雷蒙来争取安乐死的权利。罗萨(罗拉-杜纳斯饰)是雷蒙家当地的一个妇女,她力求说服雷蒙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三个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永远改变。
与雷蒙一样,朱丽娅因为一种退化疾病也丧失了行动能力,她走路只能依靠一根拐棍。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信息,朱丽娅借住于雷蒙家,与雷蒙朝夕共处。雷蒙尘封的往事和横溢的文采慢慢展现在朱丽娅的面前,朱丽娅深深的被雷蒙吸引了。尽管朱丽娅已经结婚,而雷蒙也无法离开床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飞速的发展。朱丽娅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随时面临着成为植物人的危险,她非常绝望。雷蒙不断写信安慰着朱丽娅,虽然二者对于死亡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对于生命无法掌控的失落感使两人的心越来越近。
罗萨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感情上受过创伤。她认为雷蒙逃避困难并自闭心灵,于是她希望能够劝导雷蒙,让雷蒙改变自己的观点。但随着进一步的交流,罗萨发觉自己才更需要倾述、更需要对方的安慰,渐渐地,罗萨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雷蒙。
雷蒙借助法律来争取结束生命权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罗萨向雷蒙表示,希望自己的爱能够伴他坚强地走完人生旅程,但雷蒙谢绝了,他始终坚持认为最爱他的人应该帮助他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之前与雷蒙相约一起共同结束生命的朱丽娅,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犹豫了起来。最终,绝望的雷蒙在罗萨的帮助下服下了毒药,如愿以偿的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他不平凡的人生画上了最终的句号,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问号和惊叹号……
◆经典对白:
这个女孩是谁? 某个女孩
很多照片里都有她哦
她以前也住在镇上,我能抽一口吗?
你也抽烟?
不时抽几口,希望它能把我害死,但不管用[笑] 她曾是我的女友
你的女友?她后来怎么了?
没怎么,有段时间她常来医院看我.有一天,她跑来跟我说了些...我们结婚之类的傻话,我就跟她说'你走吧.好好地过你自己的生活,把我忘了吧'
你爱她吗?
这并不是爱不爱的问题
那就是说你不爱她?
问题是...像我现在这般情况...是否还应该继续去爱她
你就是因为这个而拒绝去爱的?
是的.因为我无力去爱
依你看来我是不是该跟法官说...瘫病患者就没有去爱的权利?
我哪有说瘫病患者了?我在说自己,拉蒙桑德罗
做爱也还有其他方式的
是的
这27年来有女孩吻过你吗
难不成你现在想给我来个示范?
◆心理链接:
接受现实的思维模式,心理公式。
心理创伤患者会表现出很多否定行为或者多样的症状,这些问题大部分能找到原由。从生物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脆弱,心理学上可以把这些症状理解为对于痛苦的自我防御,为了经受住痛苦的自我精神调节。
心理图式schema是心理学中的常用语,心理图式的作用是,用来说明个人接受现实或经验的思维模式。心理图式最早是以生命初期的环境和经验为基础形成的,日后逐渐细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记忆、感情、认知和身体感觉构成。心理图式对个人的行为、思维、感受和人际关系发挥重要影响。心理图式一次形成后不易变化,不会受个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视角改变而转移。
心理图式也可以大致分为肯定的和否定的两种,我们在这儿主要关注否性的心理图式。否定的心理图式可能产生于幼年时期,比如重要的情感欲求被剥夺或被终止的时候。这里所谓“重要的情感欲求”是指:1.从别人那里能得到爱与安定感、帮助和照顾的感受;2.自律性和整体感的形成;3.作为人类所表达的基本欲求和情感;4.现实的限制和自我控制的经验。
否定的心理图式产生的要因主要有四种。第一,欲求的严重挫折。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情感缺失,使“遗弃图式”形成,会认为自己失去所有人的爱和保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被抛弃。第二,幼年期经历的各种创伤经验。这种情况下会形成“欺骗和虐待”,“缺陷和羞耻”的心理图式。第三,幼年期过分溺爱之下的无能,形成“特权意识”的否定图式,即没有别人的帮助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第四,对自己重要的人(父母)的想法、感受、行动全盘接受,并代替自己的想法、感受、行动,这中情况也会形成否定的心理图式。
《第一滴血》(First Blood)
内容:战争后遗症,退伍军人的创伤
◆概况:
片名: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导演:特德•科特切夫Ted Kotcheff
主演: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 .....John J. Rambo
理查德•克里纳Richard Crenna .....Col. Samuel Trautman
布莱恩•丹内利Brian Dennehy .....Hope Sheriff Will Teasle
大卫•卡罗素David Caruso .....Deputy Mitch
布鲁斯•格林伍德Bruce Greenwood .....Guardsman #5
影片类型:动作 / 惊悚 / 剧情
演员 Actor: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 .....John J. Rambo
理查德•克里纳 Richard Crenna .....Col. Samuel Trautman
布莱恩•丹内利 Brian Dennehy .....Hope Sheriff Will Teasle
大卫•卡罗素 David Caruso .....Deputy Mitch
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Guardsman
◆内容简介:
兰博,美军特种部队退役,多年在越南战争中洗礼,已无法融入美国社会,重返原居的故乡小镇,又遭小镇警长诸多挑剔及无理指责。最后,他无法忍受。他要站起来对抗警长的挑衅,还要对抗警长召来的大批特警。兰博用他在越南常用的军事知识,来对抗这一批人。除了他尊敬的上校,无人、无法律、无武器可将他阻止。导演泰德.考切夫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含意拍得大快人心。
精彩对白
Teasle: He was just another drifter who broke the law!
提索:他只不过是个犯法的流浪汉!
Trautman:Vagrancy wasn't it? That's gonna look real good on his grave stone in Arlington: Here lies John Rambo, winner of the Congressional Medal of Honor, survivor of countless incursions behind enemy lines. Killed for vagrancy in Jerkwater, USA.
特罗特曼:流浪罪?那在阿林顿国家公墓的墓碑上就有好戏看了:这是约翰•兰博之墓,国会 荣誉勋章的得主,战功显赫的幸存者,因流浪罪被杀于美国哲克沃特。
Teasle: Now don't give me any of that crap Trautman. Do you think Rambo was the only guy who had a tough time in Vietnam? He killed a police officer for Christ's sake!
提索:现在别跟我说废话特罗特曼。你认为兰博是唯一在越南饱受摧残的人吗?他为了上帝杀了一名警察!
Trautman:You're goddamn lucky he didn't kill all of you.
特罗特曼:他没把你们杀光就已经很幸运了。
Teasle:Are you telling me that 200 of our men against your boy is a no-win situation for us?
提索:你是在告诉我200人都没法拿下他吗?
Trautman:You send that many, don't forget one thing.
特罗特曼:你派去那么多人,别忘了一件事。
Teasle:What?
提索:什么?
Trautman:A good supply of body bags.
特罗特曼:要有足够的裹尸袋。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炮弹休克症
作为参战军人在战后易患神经症中的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首次发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距今已有90余年。当时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学者查尔斯•迈尔斯发现了参战军人多表现出神经症的症状。这种病症是由炮弹爆炸发出巨大声音产生的冲击,所以称作“炮弹休克症”。后来“炮弹休克症”不单指由炮弹爆炸巨响引发的惊吓,还包括各种战争惨状刺激引起的病症。就像妇女儿童在受到性侵犯时陷入无能为力,男人在战争的死亡和暴力面前也产生无力感,表现出类似歇斯底里症的神经症症状。
但是部分专家拒绝做出歇斯底里症的诊断,他们认为战士应该是毫无畏惧的。他们认为患有所谓炮弹休克症的军人都是因为胆怯而装病,根本原因是他们懦弱的人格。因此持有这种观点的精神学家对炮弹休克症患者不采取治疗,反而使用胁迫、威胁或者处罚等方法来集中精神。比如对无法正常说话的患者使用电击刺激咽喉,直至其能开口说话为止。现在看来,这些治疗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刑罚。
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进步精神科学者渐渐多了起来。精神病医生埃布拉姆•加德纳在其著作《战争创伤神经症》一书中最早阐述了战争的残酷会给人留下精神上严重的创伤。而后更多的精神病学学者也相信对受到战争创伤的军人应该给与安全感和人性化的关怀,这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接受这种科学、人性的治疗方法,对此不屑一顾。
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多的军人患上战争神经症,对于战争神经症的研究也随着活跃起来。精神医学专家开始认可战争精神症症状并不是军人由于内心软弱胆怯而产生的心理疾病。无论心理坚强脆弱,激烈的战争会成为任何人的创伤事件,引发创伤神经症。之后又有几位心理学家为了准确把握战争对心理创伤影响的程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美国心理学家埃菲尔和威维通过研究,发现了在战场上连续待上200~240天的军人,无论多么勇猛坚强都会患上精神后遗症。“没有人能最重适应战争的环境,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和战争神经症有直接关系,因为战斗的每个瞬间都是紧张的延续。”他们的研究证明,如同子弹或者弹片给身体留下的创伤一样,战争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也是不可避免的。
《勇敢的人》(The Brave One)
内容:暴力的受害者,爱人被人杀害的创伤,复仇
◆概况:
中文名称:勇敢的人/勇敢复仇人/强复者
英文名称:The Brave One
发行时间:2007年
语 言:英语
类 别:动作/犯罪/剧情/惊怵/动作
片 长:119 min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Warner Bros
导 演: 尼尔•乔丹 Neil Jordan
主 演: 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 Erica Bain
特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Dashon Howard .... Detective Mercer
尼基•卡特 Nicky Katt .... Detective Vitale
纳威恩•安德鲁斯 Naveen Andrews .... David Kirmani
玛丽•斯汀伯根 Mary Steenburgen .... Carol
简•亚当斯 Jane Adams .... Nicole
布赖恩•戴拉特 Brian Delate .... Detective O\'Connor
◆剧情简介:
对于艾里卡•贝恩来说,纽约的街道就好像是她的家,也是她赖以生存的工作所关心的地方。她主持着一档名叫“漫步街头”的电台节目,每天都与听众分享着发生在这个她所热爱着的城市的故事。到了晚上,艾里卡就会飞奔回家,因为她一生的挚爱--未婚夫大卫•科曼尼正在家张开怀抱等待着她,在艾里卡的眼中,生命是美好的。然而,在一个可怕的夜晚里,艾里卡却突然失去了她曾经拥有的一切,她和大卫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蓄意攻击,大卫死了,艾里卡也差一点就命丧黄泉。
即使躺在医院里的艾里卡受伤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复原,但是她内心深处的伤口却永远都不可能愈合了--失去大卫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痛苦,她甚至感觉自己心疼得就快没办法呼吸了。曾经熟悉的街道突然开始变得陌生起来,艾里卡发现自己每迈出一步,都被令人窒息的恐惧感缠绕着。那些她曾经无比热爱、并喜欢在上面漫步的柏油路,包括所有温暖、清新的气息,现在看来都是如此地阴森恐怖,充满着杀机和危险。当恐惧最终积累得太多,而没办法再忍受的时候,艾里卡被迫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武装自己,对抗一切。艾里卡发现,只要是她手中拿着枪,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一大帮无形的敌人在暗处窥视着她,伺机而动,而枪就成了保护她的惟一工具……又或者,是她的神经太过紧张,产生了幻觉?
当你手中拥有如此威力的武器时,你就避免不了想要去使用它:第一次,艾里卡将枪口对准某人扣动了扳机,确实情非得已,因为那是在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危急情况下;第二次,她仍然有理所当然的原因,因为她必须得保护自己,可是她似乎忘了,她完全可以选择不置身在这种危险之中……曾经差点让她崩溃的恐惧感如今已经被其他东西取代了,她的身体似乎有什么要“破茧而出”,拼了命想要找回那个可怕的晚上她失去的一切,只是艾里卡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完全凭着感觉指引自己的身体。于是,纽约城的街道上突然多了许多有关于一名“义务警察”的故事,随着传闻越来越神乎其神,警探肖恩•莫瑟也在不断地加深信念,要亲手逮住这个无视于法律的街头暴徒。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的证据都显示,那个拿着枪在街道上横行的似乎并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身上背负着怨气的女人。
◆心理链接:
经受创伤的人格分裂
心理创伤的患者对此只能接受事实,只有忘记过去才能集中于现在的生活。可是大部分的心理创伤患者内心因为还遗留对施暴者的愤怒和仇恨,所以很难接受现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凄惨现实确实很难接受,这是冰冷的事实和不可挽回的失去。无论怎么恢复,受过心理创伤的人都不能完全回到原有状态,这本身就令人痛苦难当。因为时光永远不能倒流,死去的人不能复生,残疾的肢体不能复原,失明的双眼永不见光亮……
因为施暴者遭受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和失去,对于受害者可能自然产生仇恨和复仇意识,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之后才能安定下来。有些患者在睡梦或是想想中向施暴者宣泄愤怒,或得到施暴者的道歉后,心理渐渐平稳下来。经过这样的过程,受害人的丧失感和愤怒渐渐远离生活的中心,本人也会渐渐接近受创伤之前的状态。
“过去的事能怎么办?从现在开始的生活才是重要的。”与其这样安慰受伤的人,莫不如说句“想想怎样释放因为那个人产生的抑郁?”可能是更有效的安慰。
《绷带俱乐部》(日本 The Bandage Club)
关键词:童年创伤
◆概况:
◎译 名 绷带俱乐部
◎片 名 The Bandage Club
◎年 代 2008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剧情/喜剧
◎语 言 日语
◎字 幕 日文
◎IMDB评分 (awaiting 5 votes)
◎IMDB链接 http://imdb.com/title/tt0949804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 2CD 2 x 50 x 15MB
◎片 长 117min
◎导 演 堤幸彦 Yukihiko Tsutsumi
◎主 演 石原里美 Satomi Ishihara .....阿笑(骑马笑美子)
柳乐优弥 Y ya Yagira .....迪诺(井出埜辰耶)
田中圭 Kei Tanaka .....基摩(柳元绅一)
贯地谷志保利 Shihori Kanjiya .....丹志绪(丹泽志绪美)
关惠美 Megumi Seki .....天波(本肴阿花里)
佐藤千亚妃 Chiaki Sat .....律希(芹泽律希)
原田美枝子 Mieko Harada .....阿笑的母亲
风吹淳 Jun Fubuki .....天波的母亲
◆剧情简介:
关东附近的县市,在一个蓝天穿透的城市。住著一个女高中生.笑美子(石原里美),乍看下只是过著普通的校园生活,但在内心深处却是阴暗不安的。偶然的一时冲动而跨过医院屋顶的垣墙时,却遇见一个说著奇怪关西腔的少年住院患者、井出埜辰耶(柳乐优弥)。埜辰耶直觉地看穿了笑美子心中的阴暗,因美笑子跨过垣墙而系结在她手腕上的绷带。就像是在蓝天中随风飘动的白色旗子。是怎麼样的心情?放松了绷带,对心也有效!?这就是《绷带俱乐部》的开端……描绘在关东附近的城市,受伤的地方和风景里包上绷带治疗的《绷带俱乐部》高中生们的青春电影。
◆幕后链接:
父母的离异、窘迫的家境、失恋、背叛、意外事故……生活中的经历在心灵上留下一道道伤痕。绷带原是用来处理肉体伤口的东西,一群少年突发奇想,用它来治疗内心的伤痛。虽然现实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然而望着飞舞在碧空下的白色绷带,心头似乎漾起了一点温暖的感觉。
《绷带俱乐部》改编自天童荒太的同名小说。天童荒太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每部作品都很有名——1986年的《白色家族》获野性时代新人文学奖、94年的《孤独的歌声》获日本推理悬疑大奖提名、95年的《家族狩猎》获山本周五郎奖、2000的《永远的孩子》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奖。本片的原作小说是天童荒太出版于06年2月的最新作品,其独特的构思和贴近生活的细腻描绘俘虏了无数读者。小说的销量已过18万册,曾有十多家公司争夺电影化的授权。
主演本片的是最年少的戛纳影帝柳乐优弥。继凭借《无人知晓》一举成名之后,柳乐又主演了训象师传记片《星星少年》和青涩爱情片《风味绝佳》。在人们的印象中,柳乐总是扮演那些内向安静的少年,而这次的角色则和以往不同。片中的迪诺喜欢把自行车骑得飞快,还会在帐篷里放炮仗,带着少见的“生猛”气息。柳乐动了很多脑筋来塑造自己的角色,他设计了迪诺背着吉他走在街上的形象,还建议让迪诺在大冬天穿凉拖以显示其个性。柳乐表示,他自己很喜欢迪诺这个角色,采用了自然的感觉去表演,他希望自己的表演能让观众们忘记迪诺是柳乐优弥。
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石原里美是活跃在影视剧和话剧舞台上的新秀演员。石原刚出道就凭借在电影《我的爷爷》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各种新人奖荣誉,06年她又因《北之零年》而获得日本学院奖的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其实力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田中圭、贯地谷志保利、关惠美、佐藤千亚妃这些年轻的演员也出色地演绎出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萌动之心。成人配角阵方面则有原田美枝子这样的大女优加盟,也相当有分量。
《绷带俱乐部》是一群高中生们的故事。如果静心去倾听他们的点滴心情,即便是大人或许也能获得感动。
——今年秋天,你在哪里缠了绷带?
◆花絮:
2007年1月11日一大早,本片摄制组在高崎市举行了电影成功祈愿仪式,在仪式上摄制组向特制的高崎不倒翁许愿。不倒翁玩偶是高崎的特产,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摆,在影片中也是随处可见。
本片一共用掉了两千条白色绷带,总长度达一万八千米。摄制组在高崎市各处扎起绷带拍戏,其中甚至包括当地的著名景点——高崎白衣大观音像。07年2月3日,摄制组在高崎市政府大楼的顶层直升飞机场扎起了几百条绷带,蔚为壮观的胜景令过路的行人惊诧万分。这场戏在二十一层的顶楼拍摄,为了保证安全,工作人员们都系了保险带,堤导演还起用了直升飞机进行航拍。
07年2月7日,其他主要演员都已经完成拍摄任务,只剩下柳乐优弥一个人的回忆戏。在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后,柳乐热泪盈眶,热切地表示很想再拍续集。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Big心理创伤,small心理创伤
人对自己或世界产生否定的、不合理的、错误的认识,造成这种认识的所有经验从广义上说都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创伤进行分类,一是重大big心理创伤。包括战争、灾难、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强奸、幼年性侵犯等不平常的重大事件,这些带有极端影响的事件经历称为重大心理创伤;这种创伤经验能动摇并冲击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起如噩梦、记忆重现、不安、恐惧、逃避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在快速发展变化之中,有太多的未知和意外时时处处威胁着我们,如果一生中没有经历重大心理创伤事件,那就可以吁一口气,感谢命运的眷顾了。
另外一种是微小small心理创伤。在个人的生活中,造成失去自信心或者自尊心等经验可以归类于微小心理创伤。比如,幼年被同学嘲弄,在教室里尿了裤子,发言的时候忘了词,迷路,看到群架受到惊吓,被孤立等经历都可以归为此类。
闪亮的风采
内容:太严格的父亲带来的创伤
◆概况:
电影 - "Shine"
◎中 文 名 闪亮的风采
◎片 名 Shine
◎年 代 1997
◎国 家 澳大利亚
◎类 别 剧情/爱情/音乐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05 Min
◎导 演 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
◎编 剧 斯科特•希克斯 Jan Sardi
◎制 片 人 Jane Scott
◎原创音乐 David Hirschfelder
◎改编音乐 Ludwig van Beethoven
◎演 员 表 乔弗瑞•拉什 Geoffrey Rush .... David as an Adult
Justin Braine .... Tony
Sonia Todd .... Sylvia
Chris Haywood .... Sam
Alex Rafalowicz .... David as a Child
Gordon Poole .... Eisteddfod Presenter
阿明•缪勒-斯塔尔 Armin Mueller-Stahl .... Peter
尼古拉斯•贝尔 Nicholas Bell .... Ben Rosen
Danielle Cox .... Suzie as a child
Rebecca Gooden .... Margaret
Marta Kaczmarek .... Rachel
John Cousins .... Jim Minogue
诺亚•泰勒 Noah Taylor .... David as an Adolescent
Paul Linkson .... State Champion Announcer
Randall Berger .... Isaac Stern
◆剧情介绍:
50年代时,少年戴维就已显露钢琴家的才华,她的父亲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时时督促他勤学苦练。戴维的琴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之后,接到赴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后来,戴维又得到赴英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后来,戴维又得到赴英深造的奖学金,带着父亲“永远不许回家”的禁令离开了澳大利亚。在皇家音乐学院,他师从塞西尔教授,并继续与作家曾里查德太太通信,同时废寝忘食地准备在音乐会上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于精神负担太重,他在演出结束时晕倒,被送进医院。后来,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励下,他终于成功地举办了音乐会。
《Shine(闪亮的风采,钢琴师)》获得了世界电影界的一致好评。第6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获得者、澳大利亚著名演员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才华横溢的优秀表演,是影片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令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他在酒吧里叼着烟蒂,行指如飞地弹奏拉赫马尼诺夫改编自同行里姆斯基•萨柯夫作品的那首著名的钢琴小品:《野蜂飞舞》。而影片这一情节之所以令人激动和信服,就在于作为戏剧演员的杰弗里•拉什所拥有的钢琴演奏技能——他在青少年时代曾学过多年钢琴。所以在影片主角不同年龄段的3个演员中,只有他是在需要弹琴的场景中自己演奏——不用替身的。尽管出现在影片中的一些专业难度过大的作品象李斯特《升C小调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等等他必须依靠模仿动作和钢琴家原型——戴维•赫尔夫戈特的配音,但他本人把一首《野蜂飞舞》从头弹到最后一个音符时表现出的流畅到位和手指触键感觉的专业感,不仅征服了酒吧里的全体客人,也征服了世界上的所有观众。
◆心理链接:
父亲赐予的重生
从旁人看来,离开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征服了艺术的顶峰,这是自己的成功,也得到精神上的绝对独立。那么为什么他会在巅峰之际晕倒过去?之后因为精神崩溃在精神病院里度过十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冲击使他如此陨落?
答案还是家庭,在幼年时期充满了父亲带来的大大小小的心理创伤,父亲曾经反复充分的命令,“抗拒父亲就要受到惩罚”的强迫意识,过去多年戴维依然不能将它们从脑中抹去。所以当没有借助父亲帮助独自成功演奏了最难的乐曲,在登上巅峰的瞬间也正达到了反对父亲的顶峰,戴维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抗拒父亲的恐惧不安。幼年期经受父亲的虐待辱骂,在戴维成年之后依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这些幼年积累的创伤在那一刻集中爆发,戴维精神系统随之崩溃,父亲的惩罚变成了后来十年的精神病院生活。
出院后的戴维还是性情怪异过着特立独行的生活,某个雨天在餐厅,戴维看到钢琴本能地弹了起来。虽然时隔十年之久没有触碰琴键,但时间磨不去的是戴维的才华。虽然精神崩溃,意识荒废,但戴维却好像因此得到了精神世界的自由,他找回了童年世界缺少的随心所欲。戴维依然热衷演奏,他的乐曲依然感动着周围的人,他回到餐厅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钢琴师。戴维挥手作别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不再是希尔什菲尔德,而使用了新的姓氏——“Shine”。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内容:身体残疾的创伤
◆概况: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黑白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编剧
温斯顿•格鲁姆 Winston Groom .....(novel)
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 .....(screenplay)
演员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Forrest Gump(阿甘)
莎莉•菲尔德 Sally Field .... Mrs. Gump(阿甘的妈妈)
罗宾•莱特•潘 Robin Wright Penn .... Jenny Curran(简妮)
加里•辛尼斯 Gary Sinise .... Lt. Dan Taylor(邓•泰勒中尉)
海利•乔•奥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Forrest Gump Jr.(小阿甘)
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 .... Elvis Presley (uncredited) (voice)
鲍伯•霍伯Bob Hope .... Himself (in Vietnam)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内容简介: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向同坐等公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一个受父亲“虐待”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巴布(后来阵亡了)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中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电影中删略此段)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3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儿子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心理链接:
人生是个甜蜜的巧克力盒子?
这个世界是收集惨痛的垃圾桶,还是装满甜蜜的巧克力盒子?就像在影片的最后阿甘感悟到的那样,人生当然饱含着喜怒哀乐。但是饱受创伤折磨的人,往往会绝望地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收集各种不幸的垃圾桶。然而更悲哀的是生命中有多少幸福的经历,却被消极的眼睛视而不见。生命中有多少好事,开心的事,多少笑容,幸福,成就感,和爱人分享的纪念,归属感……即使是再不幸的人生,其实也有着许多幸福的瞬间,只是被绝望和消极的心忽略了。意识不到这些幸福,我们只能背向幸福渐行渐远,否定的想法和感情成为了习惯。这样下去创伤不会自己恢复,而不利的影响却与日加重。
幼年经历的肯定事件很难被回想起来。这对幼年经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来说更困难,他们总是把生活全盘否定,认为自己的生命中没有半点值得肯定的。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自我反问真是这样么?人生就只是一个垃圾桶么?这时候需要的是肯定的想法,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盏灯找到肯定的记忆。让自己的神经回路活跃起来的好办法有深呼吸,冥想,散步,唱歌,跑步,演奏乐器等。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干的事,只要是能感到内心平和,获得休息,汲取力量的。如果找到了肯定的记忆,一定要鲜明的呈现出来,用心去体味那个瞬间。这个时候请把身体感觉,声音,气味,体温,视觉,感情等所有感觉机能调动起来,通过反复这样的练习,肯定的思维将帮你得到克服心理创伤的力量。
就像《阿甘正传》这样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看完之后我们得到新的希望,这不就是一段肯定的经验么?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内容:童年不懂事的行为闯下大祸,童年的创伤
◆概况:
导演/编剧:埃里克•布雷斯Eric Bress
J•麦凯伊•格鲁伯J. Mackye Gruber
主演:艾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 饰 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马特Amy Smart 饰 凯勒•米勒
凯文•施密特Kevin Schmidt 饰 少年兰尼
米罗娜•沃尔特斯Melora Walters 饰 安德里亚•泰瑞博
类型:剧情/科幻/惊悚
级别:R级(暴力,性内容语言和轻微毒品使用)
片长:113分钟
发行:新线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
◆剧情简介:
埃文•泰瑞博(艾什顿•库奇饰)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从童年时代起,就有心理学家不停记录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细节。某天,埃文忽然读到了那些记录中的一部分,顿时,那些已经被他自己埋葬在内心最深处许多年的黑暗记忆又再次被唤醒,那是改变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不堪回首往事。
机缘巧合,埃文忽然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一直搁在床下那些写着当年记录的笔记本回到过去,进入自己当年的身体。也许这些落满灰尘的笔记本可以让他从此摆脱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抱着这样的想法,埃文回到过去,力图改写历史,以为这样就可以治愈他受伤的记忆,让他和所爱的人们能从此之后幸福生活。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来发现也许你可以按照一个全新的方向重新生活,你会选择改变吗?”埃文说:“是。”
他制定出无懈可击计划,执行起来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现实,却发现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损失惨重的改变,而他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经南辕北辙。特别是他的初恋女友凯勒•米勒(艾米•斯马特饰),他们是儿时玩伴,在经历了长久的漠然以对之后,发现彼此还是相爱。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过去,但每次总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时层出不穷地发生,之后一连串连锁反应,到底让他和他朋友们的生活更加彻头彻尾的改变。于是埃文一次次尝试,他们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车一般刹那间从山顶冲下,树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过。凯勒从女招待到学生会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运和他一样不停改变。
一团糟的现实最后到底要怎么收场?他们真的还会坚持对彼此的爱么?
埃文真的能得偿所愿,让每一个人幸福吗?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放大镜:分裂现象,没有出路时的出口
《蝴蝶效应》中主人公小时候遇到危险地状况就会失去意识昏倒,之后对于当时发生的情况没有任何记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分裂现象。
分裂现象是理解心理创伤的核心概念之一。140年前的1870年法国精神学家加奈特首次使用了“分裂”这一用语,意为“使心理创伤记忆在意识中不能呈现的心理机制”。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性侵犯受害者。性侵犯的受害者对于性侵犯事件无法清楚记忆,出现无法解释原因的麻痹现象,同时做出异常的逃避举动。加奈特认为分裂是一种为逃避忧虑、恐惧、不安情绪的心理自发活动。他发现一个人为了逃避心理创伤的刺激,分离为不受影响正常生活的和重复再体验创伤的两种相反的人格构造。之后加奈特还发现,分裂现象如果引起了患者对于心理创伤的记忆和感觉时,分裂现象随即终止。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加奈特的很多研究在实际治疗中作用有限,但是加奈特在140年前发现分裂现象并指出其治疗方法,这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心灵捕手
内容:童年的创伤使受害者变成问题少年
◆概况:
其他名字
骄阳似我
善意狩猎
色彩
彩色
演员
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Sean Maguire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Will Hunting
明妮•德瑞弗 Minnie Driver .....Skylar
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Morgan O'Mally
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Chuckie Sullivan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Prof. Gerald Lambeau
科尔•豪瑟 Cole Hauser .....Billy McBride
◆剧情介绍:
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 (Will Hunting),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大楼的清洁工作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聪明小孩」;一人独处之时,就「一目十行」各式人文与科学的新知。某天「随意解答」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旋即引起学校师生们的惊异;在与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之後,蓝勃教授便费心地将他保释出来,要求他参与数学研讨与接受心理辅导。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
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与他有「爱恨交织心结」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的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洩;日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经典对白:
如果你和我谈及艺术,你会滔滔不绝的讲每一本写艺术的书。
就说米开朗基罗,你一定知道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他的生平,与教皇的关系,他的政治报复和性活动。对吗?
可你绝对不能告诉我在西斯延教堂里会闻到什么气息,你从来没有站在那美丽的天花板下抬头仰视。
如果我和你谈及女人,你会给我列举了你喜欢的女人的样子,也许你还和她们睡过几次觉,但你却不能告诉我满怀欣喜的叫醒你身边的女人时的心情。
你很强壮,如果我和你提起到战争,你也许会和我说莎士比亚,亲爱的朋友,和我一起再赴战场。可你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战争,当你的朋友将头枕在你的大腿上,那求助的眼神最后的呼吸,你却未感觉。
我和你讨论爱情,你会给我背上一首诗,但你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女人,仅仅是那样一个眼神,让你理解,爱情的真谛。
那时你会感到上帝,只是为了你才将天使降于人间,救你脱离生命中的苦难。
你也不会知道做一个女人的守护天使,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你不知道,让爱永远停留在她身边,那种爱会穿越一切阻碍,癌症也无法使之分离。
你也不知道整整两个月在医院床前守候的滋味,仅仅握着她的手,医生不会将你赶开,因为她知道探视时间一词对你毫无意义。
你更不会知道,失去的意义,因为只有当你失去了比你自己还重要的感情时,你才会心有所动。
我想你恐怕不敢这样去爱别人,当我看着你的时候,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机智的男人,自信的男人,而是一个讨厌的毛孩子,不懂事理的毛孩子,一个没用的男人。
你的确是个天才,这一点没人否认,也许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你,对吧?
可你仅仅凭我画的一幅画,就对我的人生指手划脚。你是一个孤儿对吧?你以为我怎么知道的?
你过去的生平,你的性格,你的感情,你认为我读过雾都孤儿吗?那个人是你的缩影,开始我对此没有兴趣,因为我不愿意读那种书,我从你那里学不到任何东西。
◆心理链接:
“那不是你的错”,西恩教授的大声重复一句句地击碎了威尔封闭心灵的墙,“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创伤,我能理解你。不要担心,你不是一个人……”西恩教授用自己和威尔的共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在心与心之间建立起依赖,这种信任关系的形成对心理创伤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很多心理创伤患者脑子里想着“这不是我的错误”,但是内心深处却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因为加害者和周围旁观者反复传递给受害者“是你的错,应该受罚”的错误信息。所以对于幼年创伤患者,经过洗脑后否定意识根植于心,与其帮助他们摆脱否定意识,不如先帮助他们建立肯定的信念,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但也很艰难。这种信念的变化左右这治疗者和受害者关系能否成功建立。只有治疗者和受害者联合起来才能一起击碎加害者的诅咒。
“那不是你的错”的声声重复推翻了威尔心里多年以来“是我的错误”的扭曲想法。威尔在西恩教授的怀中得到了久违的轻松,积郁多年的负担终于可以卸下来。他把灵魂中的勇敢完全释放,这下他终于能选择自己想干的事了。他放下兰波教授给他终身保障的职位,踏上了追寻爱人的旅途。克服了困扰自己二十年的心理创伤,威尔得到了重生。创伤的克服,能给人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
《情键四分钟》(Vier Minuten)
内容:创伤导致不愿与人交往,两个受伤的女人
◆概况:
编剧: Chris Kraus
导演: Chris Kraus
主演: Monica Bleibtreu / Hannah Herzsprung / Sven Pippig / Richy Müller / Jasmin Tabatabai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官方网站: http://www.vierminuten.de/start/
上映日期: 2006-06-23 >更多
语言: 德语
又名: 4分钟 / 琴键四分钟 / Four Minutes
◆剧情简介:
年届八十的克鲁格夫人(Monica Bleibtreu)有极深的钢琴造诣,因为藏有不为人知的青春秘密,她六十年来如一日地在一所女囚监狱教授钢琴,不在乎有无薪水,也不在乎学生的多寡。费劲周折将一架崭新的钢琴搬到监狱后,她的钢琴课却因一名学生的自杀面临被终结的危险。
替人顶罪的叛逆女孩杰妮(Hannah Herzsprung)要求学钢琴,但因举止粗鲁遭到克鲁格夫人的拒绝,前者自顾自地弹下流畅、激情、放肆的音符,后者发现她在音乐上不可限量的才华,定下苛刻条件答应教她,又强迫她去参加一个专门挖掘21岁以下的天才钢琴师的大赛。慢慢地,音乐冲破了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距,她们曾受过深重创伤的心灵也渐渐通过彼此获得慰藉,然而,一切并非表面般风平浪静。
◆心理链接:
电影中的简妮表现出很多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像简妮这样的患者情绪激动,无理的要求确实让家人感到无奈。对此,患者父母好像找不到解决方法。因为父母很难完全接受这些无理的要求。但如果父母放手不管,孩子感到被忽视和被拒绝,继而表示出愤怒。父母如果加以强制干涉,孩子会因为压抑而暴躁发怒。
有个母亲对于自己女儿边缘性人格障碍束手无策,有人建议她将女儿送精神病医院治疗。无奈的母亲只好求助于精神病医院,强制地使女儿入院治疗。但是效果不见改善,女儿数次尝试逃跑和自杀,最后绝食到濒死状态。母亲只有将女儿接出医院在家疗养。
女儿回家后数年几乎只待在自己的房间不出来,母亲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反应只有吼叫和扔东西。之前母亲的做法确实有失考虑,强制入院让孩子感到“母亲因为厌烦而抛弃我”这样彻底的背叛感,因此引起了心理创伤。入院治疗和幼年遭虐待、抛弃的刺激一样,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产生强烈的绝望感和愤怒。
实际上家人帮助患者自我调节控制冲动的情绪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分寸。父母在告诉孩子限制之前,应该先用理解的态度温暖孩子受伤的心灵。为此,父母必须从根源上理解孩子心理创伤的根源是什么,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能够最透彻的洞察孩子心理。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部电影展开,父母对于孩子心理创伤的时间点和构成都应该聊熟于心。情绪不稳要求无理的孩子在治愈的开始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而不是冰冷的禁绳。
《儿子的房间》(La Stanza Del Figlio)
内容:心理医生自己的创伤,亲人突然去世的创伤
◆概况:
中文片名
儿子的房间
原片名
La Stanza del Figlio
更多中文片名
生命中的最痛
人间有情天
导演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编剧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林达•费里 Linda Ferri
Heidrun Schleef
演员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Giovanni
劳拉•莫瑞特 Laura Morante .....Paola
捷斯米•特丽卡 Jasmine Trinca .....Irene
吉塞普•桑菲里斯 Giuseppe Sanfelice .....Andrea
Sofia Vigliar .....Arianna
Renato Scarpa .....Headmaster
◆剧情介绍:
乔万尼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里。他的家庭十分幸福,有深爱他的妻子宝拉,有些害羞的、十七岁的儿子安德烈和快乐的女儿爱琳。乔万尼是一位心理医生。每天在公寓旁边的咨询所里,病人都要向他倾诉那些令他们被受折磨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痛苦。相形之下,他自己的生活平静而美满,只是时不时有些小小的风波。
一天,学校的校长打电话来说安德烈在学校偷了一只昂贵的贝壳,虽然告状的学生很快就收回了他的控诉,乔万尼依然对儿子表示怀疑。果然,不久安德烈就向母亲吐露他和朋友一起偷了那只贝壳,而初衷仅仅就是为了捉弄一下校长。
终于有一天,这种美好的日子被打破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乔万尼接到病人的急诊电话,他不得不改变与安德烈去晨跑的计划。安德烈只好与朋友去潜水,但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了绝望之中,乔万尼不断地自责:如果那个早晨他拒绝了病人,也许生活就不会是这些。
◆心理链接:
心理创伤后遗症患者的一大痛苦就是自己经历过的痛苦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情况的原理是,患者回想创伤记忆时,大脑语言中枢供血不足,血液更多地流向了管理情感和身体反应的大脑杏仁核和边缘系。在患者在谈及创伤记忆的时候,控制不安情绪的自律神经系统也会过度兴奋,因此患者涉及到创伤记忆的谈话时,会越发感到吃力和混乱。患者真正能谈及创伤经验时,一定会伴随着生动的记忆重新,这对患者来说是恐惧的再体验,所以很多患者闭口不谈创伤,并且逃避治疗。
很早之前,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把患者保持沉默视为对治疗的抵抗。他们认为治疗过程虽然痛苦,但是保持沉默对患者治愈没有好处。于是早期的心理治疗师往往会强制地应对患者的抵抗,通过各种方式让患者开口说话。但随着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深入,学者们发现强制、直接地控制心理创伤记忆的方法不仅效果甚微,还可能适得其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害。心理创伤记忆的直接控制会引起创伤经验的反复发作,对于患者特别是未成年患者反而会加重情绪的不安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