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读书观影总结

2月份的总时间安排,电影看得比较少,看书的数量则有所提升。一般不允许自己像之前那样一回家就打开电视,限制了看电视的时间,本周所看的电影数量也就减少了不少。取而代之的,这部分的时间被用在了阅读上。现在下班后每天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阅览室里看一个半小时的书再回家做饭,吃完饭后就用kindle进行阅读或者在电脑上写点东西。 本月还参加了一个豆瓣鉴书团的活动(https://www.douban.com/note/706946129/),要在一周的时间内看完并写出《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的书评,这对于上个学期的我怕是难以想象的,到现在我不仅能够完成还能有时间去阅读别的书籍。说明这段时间对自己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是有效果的。2019年的年度目标里的52本书,光是1月2月就已经完成过半了,这对于上学期的我来说也是难以置信的吧。 本月电影: 二月份看的电影只有几部,又是一个和之前的我大相庭径的一件事。主要集中在贺岁片。 想要给别人推荐的只有五部:《绿皮书》、《谁先爱上他的》、《飞驰人生》、《时空旅行者的妻子》、《时空线索》,并且排名分先后。绿皮书看完之后故意在短评那里只写了“希望这部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就是为了让自己写一篇对应的长一点的影评出来,结果又是一再拖延。奥斯卡的颁奖结果都出来一个多星期了,我还没开始动笔写。
本月书籍: 首先,《告白》、《白夜行》、《那些男孩教我的事》都是补标以前看过的书,其实不能算入二月的读书量里。
二月份看的书主要有: 科幻小说类的有:《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这两本都是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集,不过一本是获奖作品集,一本不是,并且这两本里的文章有所重合)、《北京折叠》。(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虽然我很期待电影,但是由于在老家没法看,回深圳后朋友们都看了,所以一直没找到人一起看,因而二月份一直没看,直到写这篇月总结的今天下午才和一个朋友去看了,因此电影就不标到这个月啦。) 推理小说类的只读了东野圭吾的《浪花少年侦探团》,他20年前的作品实在是一般,其实仔细想想,东野圭吾的作品如果纯粹当成推理小说来看,还真没几本出彩的书。 文学类的书籍:一是补看了鲁迅先生的《呐喊》与《朝花夕拾》,其实这两本书都是在读书的时候就要求看的,然而那时也没钱去买所以也就没看,而且那时读不懂鲁迅的文章,自然也就一直没看。如今再次看来,只觉得鲁迅先生被选入课本中的文章还不够多!这两本书读完后都分别写了一篇书评,然而实在是没能写出啥像样的内容,甚是惭愧。 二是开始读三毛,先是读了她的《温柔的夜》,从这本书被这个女子吸引,从而继续去读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希望自己三月份能够按顺序把三毛全集给读完。这两本书读完之后再豆瓣标记的时候都只标了一句话,也是提醒自己要去写多点感想,然而实际上温柔的夜的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18365/)今天才写好,撒哈拉的故事书评也是懒得动笔。看来自己的拖延症和懒症还真得好好想办法改改了。 三是参加了豆瓣鉴书团的活动,看完了《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像这样的书其实还真不是我感兴趣的,但毕竟这本书是豆瓣送的,也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并写完了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09777/),可见我为了免费能有多拼。 四是顾城的一本诗集《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这本和克林索尔都给我一种感觉,诗人和艺术家们一样,心灵都是敏感的,眼睛都是敏锐的。
社科类的书籍则只有两本:《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经济学讲义至少能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书则是有料但无趣。 此外还有几本书,一本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算是对电影的再一次回顾。 《鱼翅与花椒》是一本纪实文学作品,在引人垂涎的美味食物之外,更多的反应了当时国内的文化和历史。 《父与子全集》就是一本轻松漫画。 《问题之书》也算是本轻松读物吧…… 把这些书籍的名字一个一个打下来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的能够在一个月内读完这么多本书,虽然多是文学作品或者轻松类的读物,而且种类杂乱、质量参差,然而阅读量也算上去了。当然,光看这些书名,我想别人绝对不会相信我是一个学数学的…… 希望自己三月份读书能够加强筛选,加大思考,读完书后写点有质量的感想。增加社科类书籍的占比,也算长点知识吧。 三月希望自己能读完三毛全集、三本教育类书籍,就当以这种方式来迎接三月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