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后, 八路军又打了一仗, 结果让人万分悲痛。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大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作为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的首次打胜仗,平型关大捷广为人知,但是还有一场战斗,发生在平型关大捷不久之后,八路军同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时至今日,少为人知,这就是温塘战斗。

1938年1月,日军调集2000余人,向五台山一带的八路军第四军分区驻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时间,八路军、各地方部队以及根据地人民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决心好好教训一下敢于来犯的日军。日军来犯,温塘镇至南红岸河寨一的山间公路,是其必经之地。八路军决定以688团为主力,配以少量兄弟部队,于日军必经之处预先设伏,打一场痛痛快快的伏击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1938年1月22日上午10点左右,八路军侦察兵发现日军已经完全进入了伏击圈。688团团长陈锦绣一声令下,我军火力全开,轻重机枪一齐向日军射出密集的子弹,手榴弹如天降冰雹一般砸进敌群。日军毫无防备,一时间被打得晕头转向,人仰马翻,遗尸遍地。
但是日军毕竟训练有素,久经沙场,首次遇挫后即快速调整部署,以一部向我军占领的高地实施反扑,试图抢占有利地形,对我军进行火力压制;另一部则掩护炮兵,退至有利位置,布设炮兵阵地,妄图发挥其重火力优势。

日军在困兽犹斗的同时,还不断呼叫增援。 陈锦绣深知,如不尽快结束结束战斗,待敌援军抵达,我军必定会陷入被动。因此,他命令全团主力以及兄弟部队集中火力,狠狠地打击敌人,绝不能让日军的阴谋得逞。但是由于八路军武器低劣,弹药不足,有的战士用的还是鸟枪,战士们平均每人仅有不到20发子弹,因此虽然八路军占据地利优势,但是火力方面却占据下风,无法给予敌人大量杀伤,战斗一时间陷入了胶着状态。
战斗正酣之际,一路增援的日军已经赶到,大约有一个中队的兵力,随即对我军发起反击,以掷弹筒、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不断轰击我军阵地。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688团团指挥所附近,团长陈锦绣、营长王国清,以及5名警卫员瞬间倒在了血泊里,全部壮烈牺牲。团长阵亡后,688团全体官兵悲痛万分,只得含泪撤离了阵地。

温塘战斗结束后,日军继续西进,对附近辛庄村的无辜群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共有108人被杀,193间房屋被毁,史称“辛庄惨案”。陈锦绣团长牺牲时年仅26岁,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