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和随感
1.
我要完成自己,令自己清静。
2.

这个纯粹的澄明者……它是三合一,既是明澈,又是高超,又是欢悦。……明朗者就是神圣者……通过欢悦的明朗者,它照亮人类心灵。(读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诗阐释》)
3.
如果依照荷尔德林在1799年写给母亲的信中所说,“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以及诗人的著名阐释者海德格尔所写,“作诗是完全无害的。同时,作诗也是无作用的;因为它不过是一种道说和谈话而已”,那么如今很多写诗的人确实不是“诗人”。当然我需要注意的只有那一句话:
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
4.

一个作家——尤其是诗人——要像信任自己的伴侣那样信任拥有的可以言说和书写的语言,即便它曾经被在他人甚至在自己手上玷污过,它们看上去已经是那么普通……也要勇于去使用它,语言身上真正的魔力才会在你这里显现,照耀你,也被你拥有,令你可以创作,内心也会获得喜悦和平静。
5.
在写作上我还总是四处碰壁,诗和小说都是。就在刚刚,《山花》又退回了我的一组诗,分别是:青梅竹马 给亲人的诗 死亡如此美丽 奥菲利娅之歌 霍拉旭之歌 雨果的历史 辛波斯卡 关于忽必烈的传说 大汗的信使 二零一八 安纳托利亚往事 养蜂人 一组诗。这是已经习惯了的事,习惯性的伤感,甚至是加重的伤感。但没有办法,这也是写作者必须面对的,即便神圣的乔伊斯,他的《都柏林人》也屡屡被拒。我又是谁?如果不是那几个刊物的主编和编辑,不是他们最贴心的朋友和门徒,发表总是不容易的……而我甚至走在成为他们的敌人的路上。想想那几个好笑的人,他们写着不如我的诗,却有刊物和网络四处为他们鼓吹,那是权利、交易和交情。
一个作者写出了作品,他作为创作者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而令那些作品去发表和传播,去教室和广场朗诵,让更多人阅读和理解,又再一次、又一次地传播,直至流传下去,是一部作品生命中应有的过程——尽管绝大多数作品会死在这条路上,被忽视,被践踏。
严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难以入睡(5.16.) (1人喜欢)
- 多么文学却又无奈(5.16.) (4人喜欢)
- 散心(5.15.) (1人喜欢)
- 散心(5月14日) (4人喜欢)
- 五一国际劳动节(散心0506)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