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一半的人出轨了...

海蒂在性学报告里面统计到的美国70年代,男性出轨率75%,女人是70%。中国性学家潘绥铭有一个针对中国人出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位不忠者,至少有1/3的丈夫对妻子有过不忠行为,比例是妻子的3倍!换一句话说,中国女性出轨率为13.3%,男性出轨率为33.33%,算起来的话,大概是46.63%。其实我觉得,中国这个统计数据应该偏保守了,而且比例会持续升高。这位潘教授好像也有过这样类似的解读。
中国现在和美国70年代其实也挺类似的,以前是男权盛行,不过随着女性接受教育和工作机会增多,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当然也包括性自由。个人主义对男女都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人骨子里还有很深的集体主义,在传统和个人之间,在欲望和责任之间,在现实和理想面前,往往会造成很强烈的冲突,让身处其中的男男女女们很痛苦也很困惑,那么必然需要去达到一种平衡,或者说和解,不然就会深陷折磨。这样的案例我自己经手的已经不少了,很多人没看到的我已经看过了。
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得到性,爱,婚姻都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同一人身上实现。于我个人而言,这些年和老公感情一直挺好,也很和谐,他也是我最欣赏的靠谱型人格类型,我们俩都喜欢这种婚姻的生活模式(当然我也尊重其他的生活方式)。如果说目前的感情状态和对方的品行我都不能够信任,那么这个世界上,至少在感情方面,我也没办法真正去信任哪个男人。但是毕竟对人性和人心有所了解,对感情的发展曲线也很清楚,对于时间这个杀手和人的局限性,我也不可避免地会生出担忧,这里还是我需要获取能量和成长的地方。人是需要警觉和审视自己的,特别是在幸福婚姻的麻痹下,会失去灵敏的触觉,慢慢钝化,自己能量变弱,会越发地依赖对方,实际上不利于婚姻关系的健康发展。
目前的生活环境和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我很清楚一生一世一双人难到可以说是人的理想,婚姻的长期过程中完全没有情感的短暂游离难到可以说是痴心妄想,我仍然希望爱情它是我心里的一道光。它给我动力让我去努力,让幸福的感觉走得久一点,再久一点.....这就好比,你知道自己会死,谁也逃脱不掉。但你并不会选择立刻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反而更想活出意义来。爱情也是,就算知道它很不稳定,也谈不上多牢靠,但是当遇到和拥有的时候,也抗拒不了它的吸引,也想让它成为你生命里绚烂的风景,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但是成年人爱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情欲的成分,也就是性的最本能和强烈的能量,过来人能够理解我在说什么。柔情都给一个人的时候,爱会让人克制本能的欲望,不对这个人造成伤害或者减小伤害。但是性也是最容易随着时间出现问题的,于是爱的感觉减少,甚至是不爱,或者是厌恶,婚姻更多地靠责任、孩子和经济维系,这一点对于男人更甚。就是说,婚姻过下去,最后大家殊途同归,管你当初情深情浅,管你是早是晚,最终几乎所有人,对爱情和婚姻,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望。看得越重,失望越多。
不瞒大家说,当初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难过了好几天,看着自己那么爱的男人,他是他自己的,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我,就算狭隘一点说现在是我的,我也可能会失去他,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弄得他莫名其妙。我跟他说,我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幻想破灭了,心里很难过。但是我仍然不忘告诉他,其实这跟他并没有关系,他一直都很好,而是人的局限性给了我这沉痛一击,关键还无解。可能很多男人会觉得女人怎么这么矫情,天生更感性一点更重感情,这也是两性差异啊。
所以问题来了,哪怕当初再怎么相爱,大家最后都会发现爱情和婚姻,它都不可能完美,它有缺失,婚内这个人也无法满足你的那些对于爱、对于性、对于欲望的所有需求,你也仍然会有孤独和觉得虚空的很多时候,这时候怎么办?然后这里应该是,王子和公主相爱,结婚后的故事了。童话作者都不敢写下去了,怕打碎孩子们的美梦,伤害到他们脆弱的心灵。
然后大家怎么做的?这里不得不翻到开头那些出轨数据,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管你能否接受。呈现事实不能带入主观意愿,越来越多的人,婚姻里得不到的需求,尝试过向婚外寻找了。但是就幸福了?谁都知道不会这么简单。就我做过的情感咨询案例里,因为婚外性、婚外情痛苦纠结的,应该有接近一半的比例了。虽然不提倡,因为绝大多数经历过的人都痛过伤过;但是也让人同情,因为很多的婚姻,真的很难很难......
所以我就想问你,如果这种事情,假设万一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有思考过怎么做么?不要跟我说,我觉得全世界的另一半都出轨,我家的那个也不会。通常被打脸打得最厉害的,就是这波人。咨询中很多人都说,从来没想过这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要说,大不了就离婚,不离婚/不分手留着过年么云云。说得这么云淡风轻的人,没经历过婚姻的沉重。即便目前没有发生,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更觉得踏实?这并不是要故意去制造焦虑,毕竟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未雨绸缪和早做准备,总比打你个措手不及要减轻你的绝望啊。
也欢迎有故事的人,给我写信倾诉,我会给你一些建议。同时把这里当做一个树洞,让我来接纳你受伤的心灵。信件接收邮箱:8412990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