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得想标题第三天
现在是北京时间2019年二月二十四号凌晨两点整。我——本文作者躺在大学宿舍的小床上,翻身望去,另外的三张床上都亮着手机屏幕,毫无声息,光的末尾长长短短勾勒出三张模糊的脸。
这注定是一个日夜颠倒的日子。早上醒来时已经是一点,磨磨蹭蹭洗漱,饿极了出门觅食。这一系列的连贯动作在夹杂了数次窝回床之后与四点全部完成。接下来的六个小时,时间聚焦在狼人杀上,夏洛克先生则及时承包了接下来的四个小时。最后的时间则花在了写豆瓣上。
以上是废话。
催动我在两点上床的是疲惫,这似乎很合理,每晚都不外乎如此。但是错了,通常催动我上床睡觉的是第二天的早自习而不是第一天的疲惫。但是今晚不同寻常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疲惫催我上床,还有我居然疲惫。一个下午一点起床,一天只做了吃喝拉撒睡洗玩走了三千步没有面对任何压力的瘫坐男孩感受到了不得不入睡以恢复的疲惫。当然,这原本丝毫不能使我有一点波动,我会甜甜睡去,做个一夜暴富的美梦。然而,睡前一篇关于高质量休息的文章引发我我的思考。
文章告诉我要高效休息,建议我轮流用脑,午睡,以及做想做的事。实锤是一篇鸡汤文好吧,我不信,大家一起把它票出去,好人就赢了好吧。虽然鸡精放的不少,但是毕竟还是有鸡肉的。休息和懒散还是有区别的。度的问题,休息——懒散——放纵——自废,这就是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
作者困到睡着了,坚持把主观点打出来:高效休息就是完全放下压力一段短时间。
第二天的晚上,嗯……是不是应该有分割线什么的?不管了,这一段算是吧。
昨天说到高效休息就是完全放下压力一段时间。这是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的。我看过每天忙碌几乎没时间休息的农民工的雪亮的神采奕奕的眼睛,也看过瘫睡两天浑浑噩噩上学的学生。一个肉体紧绷一个精神紧绷。这不是打我脸吗?还真不是。高效休息的前提不是二者有其一,是兼备。睡觉,玩手机,阅读,听音乐,喝茶,运动,旅游……每一件可以被视为休息的事,都是在占比小的情况下才成为放松方式。职业运动员不会把运动作为休闲,职业导游也不会把旅游作为放松。而无形之中人为自己选的都是占比小的休闲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就满足没有心理压力这一条。其次,肉体压力是一个看似可以轻易界定但实际上没有办法界定的概念。工作的时候一天八个小时坐着累的要死,旅游的时候一天走十公里也还好。在没有研究过的情况下,我把这个归根于身体恢复的快。一天的劳累活着几天的劳累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高效休息的第一个重要的点是休息方式的不确定性。不要固定思维,上班时候玩手机是休息,长假玩手机就不是。不要跟风,人家蹦迪来休闲,我蹦迪可能是劳累。
高效休息的第二个点是休息的兼顾性。精神的放松比身体放松重要些,这两项休息可以不同步,但必须存在,而且建议先精神后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