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想结婚的90后正在面临什么?

今日出门的重点依然是面试,只不过心态放轻松很多,我和面试官聊得倒是很开心。
出来等公交车的时候,我看着站台的男男女女,很多都是90后,瞧着稚嫩些的大概是95后,各自玩着手机,带着耳塞,十分自洽。
车上的人不多,上车时,年轻人纷纷找了旁边无人的空座坐下,左右两排虽然有空位,可是没有几个年轻人过去坐下,反而在宽敞的地方站着,听着耳塞里的音乐。
因为懒,我没有向后择座,反而是坐在了背对司机的反向座位上,正因为这样,车上所有人的举动通通落尽我的眼里。

窗边的那个女孩儿一直望着外头,耳朵里听着歌,从来没有向前方看过;前面座位的一个女孩儿在看小说,手指翻得很快,偶尔抬头看下窗外;一直站在车门旁带着魔音耳机的男孩子看起来白白净净的,像是学生,他茫然地刷着手机,手指不耐烦地往下滑······
一个人上车,一个人听歌,一个人看小说,一个人打游戏,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空间里,对身边的人毫无兴趣。
我们孤单很久了,忘记了怎么主动,却又希望别人主动关注自己,这样的小心思真是要命!
我们90后真的对身边的人没有好奇心了吗?
我想,如果我们对已知的人失去好奇是再自然不过的,可是当我们不再对未来认识的人也失去了好奇,似乎单身也变得理所当然。
对一个人感兴趣,想要主动了解TA是发展深度关系的开始,如果没有这点心情,单身或许是更适合自己的状态。

过年的时候,我妈给我安排了相亲,我和相亲对象彼此加了微信,却没有人主动开口说话。介绍我们认识的亲戚说,女孩子不要主动,让男生主动来找你搭话。
我并不认可亲戚说的话,可我照做了,因为我对相亲对象毫无兴趣,自然没有什么想问的。后来这个相亲对象找我聊了几句关于工作的话题,也停了聊天。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聊了工作、毕业的学校(我们是校友)、城市的天气······唯独没有问到对方的业余爱好,他没有问我,我也没有问他。
我才想起,我已经好久没有问过新朋友的兴趣爱好了,也许久没被问过,原来我们不过是,认识而已。
说来可笑,我们对微博上各种话题聊得热火朝天,看到微信群发的美食也讨论得十分热闹,可是,生活里,还是愿意一个人宅着,一个人吃饭,常常独自出门也不愿约别人,究竟是我们害怕打乱了别人的生活还是害怕搅乱了自己的频率?
其实单身没什么,中国单身青年超两亿,各自也有生活的精彩,并不比有家庭的人枯燥。可是循环着工作伙伴和独自一人的生活周期真的没问题吗?工作日和同事在一起,休息日就在家玩手机,不想接触新的人,不想结识不同性格的陌生人,这样不止是单身,可谓是独居了。
说起独居青年,日本是不得不提的,日本的年轻人逐渐走进无欲无求的状态,不想奋斗,也不要伴侣,只要简单活下去就好,相比之下,中国的年轻人还想着暴富,积极地赚钱和折腾,算是一件幸事。
生活成本每天都在增加,年轻人的压力非常大,自顾不暇的我们自然没有精力去顾上别人,单身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年轻人互相理解,可是长辈还在没完没了地催婚,也是可笑。
我父母常说,你看人家哪个不是结了婚才定下来买了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不像你们这些单身的存不到钱买不起房,永远在飘着。
不是说结了婚的人更有钱,只是结婚的双方承担一套房减轻了彼此的压力,而单身者自己去买一套房确实难度变大,也不甚必要。所以说,婚姻是社会最经济的小型集合体,两个人合在一起,本来两个人都买不起房,互相凑一凑,就能勉强付个首付,这也是为什么已婚人士看起来比未婚人士有钱的原因之一。
婚姻是适应社会规则的,也是一种世俗的标准化模式:结婚生子有房有车安稳度日。
可是安稳是短暂的,婚姻是将就的,9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想要这些枷锁了,正如《我家那闺女》焦俊艳说的一样:90%的人都会走的那条路,我已经知道结果了,我现在想走另一条路,我想看看我最后会是什么样子,我的人生拿来体验一下怎么了?

失去好奇心的生活,长辈的逼婚,梦想的遥不可及,这是单身90后面临的冰山一角。
能承其痛则继续体验人生,抵抗不了便败给婚姻,没有谁是生活的幸存者,无论怎么选择,最终我们都会感受到幸福和不幸的瞬间。
生活的仪式感Day2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