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颜色不同罢了
记得有一部香港黑帮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临近凌晨,巡更的巡警和一伙人在街头对峙,巡警看了看手表,对峙中有一人讲:“马上就十二点了。这个地头十二点以前你话事,十二点以后我话事”。
这句话并非威胁,而是世道如此。
有人说香港电影《古惑仔》是描述香港黑社会的。看《古惑仔》中的年轻气盛的场景总会让人沸腾。不过基本的常识是这样,《古惑仔》系列电影归属于香港黑帮电影,而香港的治安情况在全世界及地区的排名中都位居前列。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是以“法治、自由”作为基础的。一个枪弹横飞、刀棍乱入、以力为赢的社会是不会持续繁荣的。而《古惑仔》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有关于“好奇”和“猎奇”的故事而已。而在香港,凡是自称“三合会”的人士均属违法,此言论均可作为检控证据,可入罪。
香港黑帮电影中较为出色是《黑社会》(杜琪峰作品,大陆名为《龙城岁月》)。在这部电影的开场部分是以“洪门”的香堂开堂口进行演绎的。对于香港的黑社会研究资料,在香港警察博物馆中有一部分展馆,是专门作为“三合会及有组织犯罪”的展览。在这个展馆中可以见到“洪门”及“反清复明”的物品。


《黑社会》电影海报《PTU》电影海报
在杜琪峰的作品中还有一部电影是与《黑社会》分路行之,异曲同工。这部名为《PTU》(大陆名为《机动部队》)的电影的核心就是一句台词: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而在《黑社会》中拿到龙头棍就是“堂把子”。这两部电影对比起来,差别就在在于一个是有制服的,一个是没有制服的。在粤语中依然残留着一些意味深长的历史,例如“当差”、“做贼”、“送官究治”、“入禀提堂”。每当我遇到这些词语时,常常会有历史停滞的感觉。
黑社会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如果依照现有的资料研究乏善可陈。相当有权威的一部作品是日人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21年。当时距离中华民国成立刚刚十年。在这部书中平山周就“洪门”、“哥老会”、“百莲会”及“光复会”的缘起和历史做了简述。如果仔细查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的秘密社会是中华民国的巨大的推动力量。在那之后,中国的秘密社会被冠以“帮会”及“黑社会”的名号。正如《黑社会》这部电影的海报上有一句话这样写道: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之为义士。
只有在繁荣之地才会诞生帮会及黑社会。研究晚清的历史,无论是白莲会还是哥老会、洪门,以及后来的“青帮”、“红帮”。在这些帮会的历史中,其聚集之地均为水陆转运之地,同时更多的帮会依赖江河生存。例如长江中下游、大运河、淮河和珠江。这是中国秘密社会分布上的地理特性。这种以江河划分的属性之后,才会有具体地域的划分,也才有了香口、堂口的区分。
中国秘密社会发展到现代,演变成为社团和公司、企业。这又是另一个变化。这些历史研读起来,更像是一个努力求生的故事。只是在这个故事中,不但包含了生死输赢,还包括了权力财富。在获取的方式上,我们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方式划分,有的是白,有的是黑。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故事和人物,我认为还是缺了一点气质。在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会、道、门”等帮会及组织被涤荡一清,每一个人都逐步的成为社会最小单位的个人,再无聚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