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石桥烧火龙
年前好不容易放假时间终于确定通知下来,折腾着把回家的票敲定了。好像现在对于现在,过年只意味着筋疲力尽的抢票大战和回家后各路人马轮番上演的“嘘寒问暖”。过年再没有小时候带给我的期待、惊喜和好玩。
城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讨生活的地方,而不是家。每年一到年底,城市里的人就开始撤退,留下一座空城,高速、火车、机场则挤满了回家的人。有人评论每年一度的过年回家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过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为了家人团聚?为了朋友聚会?一到了年底,一大波人坚定要回家,哪怕火车上要站几十个小时,哪怕骑着摩托车穿越几千公里,哪怕黄牛手中高价票,哪怕堵车遥遥无望,都阻挡不了大家回家的心。这是为什么呢?过年回乡可能是根深蒂固于中国人的民族潜意识,从我们生下来就深受此影响。我们总是被教导: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人在外都是在漂泊,余光中的乡愁如此闻名,人总归要落叶归根的,总要追本溯源,不能忘本的。
躺在床上,窗外的天空是黑中带着蓝泛着红的,我想起了五彩缤纷的烟火,在这里呆了几年没看见过烟花,城市里没有烟花,我也是这里的一个过客。
石桥是一个小镇,小时候每到过年,各街道就会开始张罗筹备火龙:制作火龙的材料,烟花大多也是自制的石头花钵,各家的小伙子踊跃报名组成舞火龙的几只队伍。光这个筹备过程就充满了欢欣鼓舞,大家都欢喜的积极的准备。
等到正月十几,耍火龙正式开始了。下午去挑水河请水,晚上火龙还没出来,街上已经人山人海,大人把孩子举在自己的肩头上,手里提着烟花的人奋力挤在最前,都在等着这一刻,火光终于亮起来了,锣鼓声一响,舞龙队伍缓缓出发,烟火光瞬间点亮了街道,人潮声瞬间响遍了天空。

烟火全都往舞火龙的队伍身上招呼着,火花四溅,小伙子被烫得龇牙咧嘴,想加队伍快速度逃走,拿烟花的人都使着劲呢,加上周围早已水泄不通,双方便跟打游击似的,最后小伙子把舞龙的棒一撑地下,开始硬刚接受烟火的洗礼,任由焰火往身上环绕。周围人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哄笑声。









一条街总有几个这样的花钵集中点,等到烟花差不多没了,队伍终于又前进起来。人流跟着一起涌动,我也被朋友拉着在这人群中,感觉不是自己在走,是被人流推着走的,街上烟熏缭绕,可是真的好开心啊。
每年都会耍好几天,到最后一天元宵,火龙会沿着街道挨家挨户拜年收红包。
街头还分布着打铁水花,把铁球放火里烧得滚烫,然后拿出来一人夹着一人迅速一打,铁球便分裂出无数的亮亮的小小的铁水花洒遍天空,像烟花一样,流光溢彩,特别特别好看。

那个时候的过年好简单,就是买新衣服,要压岁钱,出门疯玩。过年可能只是属于小孩子的节日。
慢慢的长大了,不仅自己变了,连耍火龙都变了。街道路线有规定了,烟花统一了,舞龙时间有限制了,满大街都是警察维护秩序,也不能说不好,可是再也没有小时候追着龙尾巴跑的兴奋了。出于安全考虑,也不是每年都耍了,时隔几年,去年再一次耍火龙,据说盛况空前,我已经在上班只能在朋友圈一睹大家的热情。
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
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