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估算缝线用量,外贸小白被主管痛批,该怎么补救?

最近在逛百度贴吧,看到一个低价出售多余缝纫线的帖子。后来我私聊楼主小A,问她为啥低价贱卖缝纫线。她说:自己是一个外贸小白,在一家服装工厂做外贸跟单。因为错误估算缝线用量,浪费缝线,导致仓库积压。做完此批大货后,该缝纫线已经毫无用处,最终只能贱卖。因为这个原因,她被主管狠狠批了一顿。

她向我吐槽:因为刚进入职场,不懂服装的详细针法,面料与线的弹性等特性。师父和主管忙于出差,很少传授相关产品知识,只是让她多花时间下车间熟悉产品。在订购缝纫线时,因为损耗率预留过多,她向供应商订购大量的缝纫线,导致缝线积压仓库。主管当场气的火冒三丈,不断痛骂她。为了弥补错误,她就打算把这批缝线低价贱卖出去,减少损失。
1.为什么要合理估算缝线用量?
说实话,我挺理解小A主管的行为。原因有2个。
其一:外贸主管通常是负责成本核算的,一旦订购物料数量过多,再加上高档缝纫线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目前,一个高士绣花线市场价格要24元,而金属绣花线的价格更高。单价过高+数量过多=成本上升,成衣利润骤降。

其二:因为缝纫线是服装辅料中消耗量较大的材料,合理计算缝纫线用量,既便于服装成本的核算,又加强生产管理的计划性与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服装质量管理,减少缝线的浪费和积压,降低库存压力。
2.如何合理计算缝线用量?
为了避免小A的悲剧再次发生,我在网络上找到缝纫线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仅供参考:
企业通过CAD软件测量缝迹线的长度,并对总长度乘以一个系数(一般为线迹总长的2.5~3倍)。
一件服装缝线消耗量= 服装所有部位缝线消耗量之和×(1 + 损耗率)。估算法无法精确获得缝纫线用量,科学的缝纫线用量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公式法
公式法的原理是对线迹结构采用数学几何曲线长度的方法,即观察交叉连接在缝料中线圈的几何形状,利用几何公式计算一个循环线的耗用量。通过计算一个针迹线圈的长度(包括缝迹线圈长度+缝迹交叉处用线量),然后转换成每米缝迹的缝线用量,再乘以服装整体线迹长度。
公式法综合了线迹密度、缝料厚度、所用纱线支数、包缝的切缝宽度以及针距等因素,因此公式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但是使用相对较为复杂,成衣品种的规格、款式、缝制工艺,缝料(坯布)厚薄,缝线支数,针迹密度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为计算带来太多的不便,所以企业基本不用。

2、缝迹-线长比
缝迹-线长比,即车缝线迹长度与消耗缝线长度的比值。
此比值可根据实际生产测定或根据公式法计算得出。测试的方法有缝线定长法和缝迹定长法两种。
A.缝线定长法:在开始车缝前先在宝塔线上量好一定长度的缝线并作好颜色标记,缝完后测出这一长度所形成的针迹数,从而推算每米长缝迹的耗线量。
B.缝迹定长法:先用不同厚薄的缝料进行缝制,然后剪取其中缝迹成形较好的一段,把缝线分别细心地拆解出来,量其长度或称其重量,从而换算出每米长缝迹的用线量(长度或重量)。
因为“缝迹-线长比”计算缝纫线用量比较简单,而且计算结果准确,广泛适用服装生产企业。
3.影响缝纫线用量的因素
缝纫线消耗量的多少不但与缝型长度密切相关,也与缝纫线本身的粗细、捻度,面料的组织结构、厚度,缝制过程中的针码密度等因素息息相关。
但是现实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使得缝纫线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其它主要的影响因素为:

A、面料与线的弹性:缝料和缝线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变形越大,对缝线用量计算的影响就越大。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对于过厚过薄、特殊组织结构的坯布和特殊材料的缝线需要加入修正系数进行调整。
B、产量:在生产数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工人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强,损耗所占的比例会相对减少。
C、后整理:面料或服装水洗熨烫等处理会造成服装收缩的问题,需要适当进行增减。
D、员工:在缝线使用过程中,由于员工的不同操作习惯带来人为的误差和消耗,该消耗量根据工厂的技术状况和实际经验制定,通过正确的操作指导可减少此项浪费。
信息来源: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我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本文版权归玛姬所有,私人微信号:today754783065。非诚勿扰,以下是我的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