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
大学毕业那会儿,一个人,守着父亲留下的旧屋,过了两年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独居生活。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班下班,一个人看书听广播,一个人在周末变着花样,给自己做一顿舌尖大餐。
门锁坏了,自己修。保险丝断了,自己换。那时候觉得,自己动手能力简直是无师自通,怎么自理能力就那么强!
那会儿,我的住处离某广场很近,步行十分钟的距离。夏天晚饭后,当做散步,一个人会去广场上的英语角做个listener。
在那里练习口语,是上大学后的习惯。起初张不开嘴,觉得别扭又不好意思,不知道该跟陌生人如何交流。看着别人侃侃而谈,只觉得无比崇拜。慢慢的,敢于开口说了,有时候会遇到比较健谈的partner,聊的比较投机,于是身边就会围了一堆听众。一个个竖着耳朵认真倾听的模样,现在想想还觉得很有趣。不过到了毕业时,基本就保留习惯而已,每次去也并非为了练口语了。遇到老朋友就打个招呼,简单寒暄一下,再继续在人群中转,偶尔遇到口语好的,驻足听上一会儿。直到月亮升高,聚集的人慢慢散去,我才会在月光下独自踱回家。
有时候,和年轻的同事们下班后出去聚餐,吃完了意犹未尽的家伙们也会嚷着到我的小窝闹腾上一会儿。实在不愿意走,反正三个房间都有床,也住的下。
偶尔周末,会有一位男性友人到我家里坐坐。他是我在英语角认识的,个子不高,一米七左右的样子,爱笑的眼睛,口语很棒,很会说有趣的事让人开心,嘴巴很大,每次笑起来感觉嘴巴就像大青蛙一样占满半张脸。我们从认识开始便没有什么拘束感,聊来聊去混的熟了,他就没事周末去我那里小坐。我会挑选我们都爱听的磁带,一边听歌一边喝茶,一边漫无边际的聊天,有时候一个下午就那么缓缓的流过去,但是心中纯净的没有任何杂质和欲望。现在想想那段生命中有他的出现和陪伴真的很美好。只可惜,后来不知道为何,他慢慢的从我的生命中离开了。而我,始终没有问他原因。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种遗憾,走着走着,原本很好的朋友就走散了,再也寻不回来了。
或许,骨子里,我是个喜欢精神自由的女人。即使结了婚,我也不愿意过柴米油盐的生活,更不喜欢和其他女人一样,每天去讨论老公孩子,买菜做饭。是的,珠宝首饰,锦衣玉食,从来都不是我所求。唯有心灵的空间,我始终保留。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有双重身份,一个是懂事的女儿,孝顺的儿媳,通情达理的妻子。一个是游走在精神世界,喜欢不断尝试和体验一切美好事物的精灵。
在远离俗世的世界里,我希望认识更优秀的朋友,从而让自己更美好和优秀。如果遇不到,我依然享受独处的时光,弹弹古筝,听听意境深远的曲子,养养花,写写字,跟我的爱犬玩耍。
活到这般年纪,似乎一切都该看开看淡,活的优雅而从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