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记录2019-2-15
画画的时候听了两本书,挺有意思的,打开了脑洞。把有意思,有意义的片段记录下来,不断复盘,就是干货。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从物质的角度去说历史,人对于他们则是无关紧要的了。反而人其实是为他们服务的。这其实也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来帮助我们多维度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我们其实对周围的东西一无所知,我们就像睁眼瞎一样,每天都是浏览触摸各种名胜古迹,但是却因为认知受限理解不了它们的美。
这就是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它能提升我们的洞察力。而洞察力这个东西,一旦提升了就降不下去了,也就是说看完这本书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是一本角度很独特的科普书,选了6种常见的事物,分别是玻璃、冰块、声音、清洁、时间和光线,串起了近代一系列重要的创新发明历史。我们着重讨论了其中的三点,把它们都聚焦到手机上,从一种变焦视角来看手机这个常见的工具,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个观点是,没有稀缺就不可能赚钱,很多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商家故意制造出了一种稀缺感;
第二个观点是,经济学家之所以喜欢市场,是因为市场可以自动把稀缺的东西调节到不那么稀缺,这对全社会都有利,政府代替市场会加剧稀缺;
咖啡就不怎么稀缺,连肯德基麦当劳都有卖,但是在每个城市的星巴克里,咖啡都被卖得巨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占据了地段的稀缺性。对于星巴克来说,它之所以能拿到最好的地段,是因为它花钱买断了其他竞争对手出现的可能。
飞机头等舱或火车头等车厢要比普通座位的价格高很多,他们用的办法是尽可能拉大最佳服务和最差服务之间的差距,让最佳服务看上去很稀缺。
第二个观点,经济学家之所以喜欢市场,是因为市场可以自动把稀缺的东西调节到不那么稀缺,这对全社会都有利,而政府代替市场却经常会加剧稀缺。
星巴克为了防范竞争者进来,只能把价格压到刚好覆盖成本,只有一点利润的情况,其他竞争者觉得无利可图,才不会和星巴克竞争那块稀缺的店面位置。
政府为了公平起见,结果催生出了学区房。有钱人去好学校周围买个房子,孩子就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了,但富人付出的成本归了谁呢?不是给了学校,而是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假如政府让教育行业完全市场化,好学校收费高,差学校收费低,有钱人多出钱就可以上好学校,那么富人付出的高额成本最终留在了教育行业,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之类的政策,把这部分钱回收相当一部分,然后投到差的学校上。
政府用平均主义的思路去分配,结果就是加剧了好学校这种稀缺资源的稀缺性,被房地产商钻了空子,穷人更得不到好的教育了,这和市场起的作用是完全相反的。
第三个观点,用稀缺的视角去审视世界,会帮你获得不一样的认知视角,让你超越直觉和常识,成为一个更理性的人。
千万不能用法律强制工厂同工同酬,不然会让大批妇女失业的。
而用摇号的方式买车,虽然保证了穷人富人的机会均等,但问题在于稀缺的东西还是稀缺的。
所以你看,我们从稀缺的价值本身思考问题,就会发现直觉上觉得公平的做法,其实对穷人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