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钧|民国以来藏书家刻书举隅之三: 徐乃昌

漫乙卢黄甲戴钱,北江戏语费衡铨
世间尽有洪崖骨,不遇金丹不得仙
朝访残碑夕勘书,君家故事有新图
衣冠全盛江南日,儒吏风流总不如
前有随轩后随庵,二徐焜耀天东南
海滨投老得至乐,石墨琅书共一龛
以上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为徐乃昌“随庵勘书图”所赋的三首诗。 徐乃昌(1868—1936)字积余,号随庵,室名积学斋。安徽南陵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历任江苏候补知府,淮安知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日考察学务。宣统三年(1911年)授江南盐法道兼金陵关监督。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徐乃昌一生以藏书、著书、校书、刻书为业,是近代以来著名的藏书家。
徐乃昌早在青年时代就开始了藏书活动。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十岁的徐乃昌在古书的渊薮——京师琉璃厂结识著名学者缪荃孙。缪荃孙是近代最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他参与创建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他的版本目录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关于古书善本的标准至今还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与缪荃孙订交,使年轻的徐乃昌获益匪浅。在与缪荃孙的交往过程中,徐乃昌大大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鉴藏古籍的标准,坚定了以藏书为终生职志的信心。耐他日后的藏书刻书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徐乃昌一生藏书达五十年之久,所藏至为宏富。据说徐氏生前已将藏书志编就,然却未见刊行。致使世人不能确知积学斋藏究竟有多少,内容究竟如何,值得庆幸的是,有几种徐氏藏书目的稿本、钞本流传于世。一是郑振铎先生《西谛书目》著录有《积学斋藏书记》四卷,现藏北京图书馆。二是上海图书馆藏《南陵徐氏藏书目》稿本,存一册。所录图书,颇多善本。三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积学斋善本书目》及《金石拓本目录》稿本。四是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积学斋书目》一卷。五是丁福保藏《随庵徐氏藏书志》卷数不详。通过上述几种目录,使我们可以约略知道徐乃昌藏书的大致规模和特点。

徐乃昌卒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徐氏藏书开始陆续散出。他的后人一度还在沪上设肆售书。南北书贾闻讯也纷纷云集沪上购求徐氏遗藏,故徐氏藏书散落世间还是比较多的。时至今日,在古籍书店或者拍卖会上还能偶然得见徐氏遗藏。笔者访求古籍有年,曾经寓目者尚不在少数,寒斋所藏亦也数种,多为清刻精致小品。
从流传下来的徐氏书目以及徐氏身后散落人间的古籍遗藏来看,徐乃昌的藏书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收藏范围广泛,不管是经史子集四部,还是佛经道藏、社会科学、应用技术书籍,均在徐氏收藏之列。
二、从实际出发,不专以宋元本为搜求对象,重视明清罕传的秘本、精本。从上海图书馆藏《南陵徐氏藏书目》来看,徐氏除藏有几册宋版佛经零本外,并未见宋本古籍。现代藏书家黄裳先生向以藏书精雅著称于世,他在《前尘梦影新录》一书中著录了许多令人艳羡的精本秘笈,而这当中,南陵徐氏旧藏的就有三十余种之多。由此可见徐氏藏书的旨趣。又如鄙藏清嘉庆本《四妇人集》,其书刻印俱佳。传世寥寥,无疑应归之清刻善本之列.也是南陵徐氏的旧藏。近人于莲客于卷末有题跋一则,详述沈氏刻书经过,并记徐氏藏书印记,亦属书林掌故,兹录之如下,以与读者共赏。于跋日:
古倪园沈绮云(恕)沈十峰(慈)兄弟为松江藏书家,与黄荛圃相友善。绮云影宋刻《鱼玄机诗》、《薛涛诗》及《杨太后宫词》为《三妇人集》,底本即假自百宋一鏖。迨绮云故后,十峰复补刊元孙蕙兰《绿窗遗稿》附之,曰《四妇人集》。其原刻初印本今已难得。此为藏书家徐积余(乃昌)所藏,尚系初印者。后来翻刻时,即依此为底本。卷端所钤徐乃昌马韵芬夫妇一印亦照刊焉。三、重视收藏清人的文集和词集,重视乡邦文献。在徐乃昌的藏书中,清人文集占有相当数量。据郑振铎先生《清代文集目录序》和《跋》称,清人文集虽然年代较近,但有些却非常罕见,如欲罗致齐备,则更非易事。据说清末大藏书家缪荃孙颇重清人文集,他以一己之力收罗清集达一千种以上,然而与徐乃昌所藏清人文集相比,也还只能是相形见绌、甘拜下风,由此可见徐氏所藏清人文集之多。黄裳先生在《前尘梦影新录》中说“积余萃毕生精力收清词,尤着意于皖人著作。”兹列举积学斋旧藏而见于《前尘梦影新录》的清人词集数种如下,以见一斑。《三百词谱》(康熙)、《陈其年词集》 (康熙)、《香胆词选》(康熙)、《看蚕词》 (雍正)、《银藤花馆词》(嘉庆)、《生香馆词》(嘉庆)、《栖香阁词》(道光)、《享帚楼词钞》(道光)等。
正由于徐氏重视清人词集的搜集和研究,无怪乎他有刊刻《小檀栾室闺秀词》之举了。
四、重视金石书籍和金石拓本的收藏。清代是金石学研究最为鼎盛的时代。有清一代,金石学著作之多,超过历代。徐乃昌生逢其时,且一生酷爱金石,收藏金石书、传布金石学就成为徐氏一生活动事业的重要内容。据《随庵藏器目》载,徐氏不但收藏金石书籍,而且收藏金石器物。据《随庵藏器目》载,徐氏收藏的钟鼎彝器等有九十多件,收藏古铜镜数量更多。罗振玉在《小檀栾室镜景》题签后注曰:“积余先生藏古镜至富,兹精拓以传艺林。”徐氏不但收藏古器物,而且还大量收藏金石拓本。他在致友人柯昌泗的书信中,称“敝处藏碑,积四十年之力.已得一万三千余通”,可见其藏品之富。据稿本《南陵徐氏藏书目》,徐乃昌藏清人金石学著作颇多,其中不乏精本和罕传之本,如:《函青阁金石记》,商城杨铎,传抄稿本;《金石学录》,嘉兴李遇孙,道光四年刻本;《汪本隶释刊误》,黄丕烈,嘉庆士礼居本;《话雨楼碑帖目录》,吴江王楠鉴藏,道光十二年刻本;《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吴县吴大激,美浓纸精印本;《古玉图考》,吴县吴大激,光绪己丑刻本,罕见;《续三十五举》,桂馥,嘉庆八年婺源胡翔云刻本。其中《续三十五举》一书,辗转归寒斋所藏。或可谓余之书缘不浅也。
同许多大藏书家一样,徐乃昌的藏书用印很多。其藏书用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楷书入印,在与其他藏书家用篆文印的对比中显得格外醒目。徐氏藏书最经常用的一方印是朱文楷书长方形印“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据笔者所藏所见,徐氏其他藏章还有“徐乃昌读”,见嘉庆本《续三十五举》;“乃昌校读”,见万历本《晏子春秋》;“徐乃昌印”,见影印本《小檀栾室镜景》;“南陵徐乃昌校勘经籍记”,见嘉庆本《古周易音训》;“南陵徐乃昌审定善本”,见拜经楼本《陶渊明集》;“积余秘笈,识者宝之”,见康熙本《三百词谱》;“徐乃昌马韵芬夫妇印”,见嘉庆本《四妇人集》。据载,徐氏尚有“积学斋镇库”、“徐乃昌曝书记”等藏印,惜无缘寓目。

徐乃昌在藏书、刻书活动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学者、诗人、藏书家、金石家有着广泛的交往。他们或彼此交流、评隧藏品,或赏奇析疑,砥砺学问。这样浓厚的学术空气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徐乃昌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事业的成功,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据《缪荃孙年谱》、《艺风堂文漫存》、《缪督庐日记钞》等文献记载,徐乃昌与之交往的文人学者有陈宝琛、陈三立、叶昌炽、缪荃孙、沈曾植、褚德彝、吴昌硕、李葆恂、朱祖谋、罗振玉、王国维、傅增湘、柯昌泗等等。
徐乃昌不但是著名的藏书家,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出版家。他自光绪十八年起,直至民国二十多年,即本世纪三十年代,乃昌师友的著作如宋祖谋的《杭鞠录》、李葆恂的《无益有益斋论画诗》、文廷式先后刻书印书近二百种。是民国藏书家中以一己之力刻书最多的人之一。
提起徐乃昌所刻书,人们不能不首先想起他覆刻的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玉台新咏》。《玉台新咏》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版本很多。仅明刊本就有明嘉靖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嘉靖兰雪堂活字本、明万历华亭杨钥刊本、明万历茅元桢刊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小宛堂重刊宋本等。据有关学者研究,《玉台新咏》现存的本子当以敦煌唐写本残卷为最早,现存刻本中以明五云溪馆本为最早,明崇祯寒山赵氏覆宋本最接近徐陵原本。而赵氏据以覆刊的宋本今已不知尚在人间否。这样崇祯本《玉台新咏》就成为下宋本一等一脉单传的佳本,自从它一问世。
即备受学者和藏书家的珍视。由于小宛堂本《玉台新咏》当日模印无多,且历经三百年的岁月风雨,故时至今日原刊本存世者已寥寥无几。徐乃昌覆刻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重见明本乃至揣摩宋本的需要。
徐乃昌覆刻的《玉台新咏》,摹刻工致,与明本惟妙惟肖。除了“后序”中多一行某年月“南陵徐乃昌影明崇祯吴郡寒山赵均小宛堂覆宋本重雕”外,全书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当时徐氏的一些友人如傅增湘等以乾隆旧纸模印者,更是神采焕发,下真迹一等。由于徐乃昌这个覆刻本与崇祯原本非常逼真、神似。于是就有人以此做起手脚来。他们或撤去后跋,去掉徐氏覆雕明本的痕迹,或将纸色染旧,以充明本牟利。这种以徐氏影刻本《玉台新咏》冒充明本的现象不仅在书肆中存在,而且在已人藏图书馆而且被列为善本的图书中也有发现。这一事实,从反面证明了徐氏本刊刻之精。
徐乃昌所刻单刊本,除了《玉台新咏》以外,还有《徐公文集》(影宋明州本)、《永嘉四灵诗》(影毛钞残宋本)。这两种忆也都摹刻甚佳,堪称民国刻书的新善本。
除上述单刊诗书外,徐乃昌还刊刻了九部丛书。兹依年代先后,分述如下:
一、《积学斋丛书》计二十种,完成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收录的都是清人关于经史考证的未刊稿本。其中有著名学者金榜、孔继涵、洪颐煊、江藩等人的著作,也包括徐乃昌自著的《南陵县建署沿革表》一卷。
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书刊于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895—1896)。全书分为十集,每集分为十种,收录清代女子词集一百家(内有少量明人词集)。另附闺秀词钞十六卷,补遗一卷。刊刻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三、《 斋丛书》二十一种,刊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所收录者大多是清人的考据和辑佚之作。另外包括徐氏撰辑的三种书,即《续方言又补》二卷、《后汉儒林传补逸续增》一卷、《焦里堂先生轶文》一卷。
四、《随庵徐氏丛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刊成。收录的十种书都是宋元旧本,影刻十分精善。其中影宋本《唐女郎鱼玄机诗》、影元本《苍崖先生金石例》、影元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都摹刻逼真,刀法工致,深受藏家喜爱。
五、《怀豳杂俎》丛书,刻于清光绪至宣统年问。全书十二种,既包括前人的著作如姜绍书的《琼琚谱》,罗聘的《我信录》、焦循的《花部农谭》,也包括徐的《云起轩词钞》等。当时。徐乃昌正任职江南盐法道。道署中有“怀豳园”,故将丛书定名为《怀豳杂俎》。
六、《随庵所著书》四种,民国四年 (1915年)汇印。收录徐氏自著的《续方言又补》、《后汉儒林传补逸续增》、《焦里堂先生轶文》(以上三种先已收入《 斋丛书》中)和新辑的《皖词纪胜》一种。
七、《随庵丛书续编》,该书刊于民国五年(1916年),所收录的十种书都是宋元旧本,底本则是徐乃昌借自江南藏书大家——瞿氏铁琴铜剑楼。其中包括影宋钞本《补汉兵志》、影宋本《忘忧清乐集》、影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论》等。
八、《宋元科举三录》,刊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包括《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卷(据明弘治本景刊)、《宝祐四年登科录》一卷(据明嘉靖本影刊)、《元统元年进士录》一卷(据元元统本影刊)。这三种底本均为徐氏自藏本,在民国影刻本中,也是质量较高的。
九、《南陵先哲遗书》,民国二十三年 (1 934年)刊成。这五种书包括《休庵前集》一卷、《后集》一卷,清人盛于斯撰,据顺治五年本影刊;《史弋》二卷。清人汪桢撰,据康熙四十年影刊;《谈史记十表》十卷,清人江越撰,徐克范补,据雍正影刊;《芸莽诗集》八卷,清人刘开兆撰,据嘉庆二十年本影刊。以上五种都是徐氏南陵乡贤的著述。

《小檀栾室镜影》书影
徐乃昌一生除酷爱藏书外,还酷爱金石。他收藏金石古器物和金石拓片至多。他根据自己丰富的收藏,编印了大量的金石书籍。其中有《随庵吉金图录》、《小檀栾室镜影》、《镜影楼钩影》、《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至圣林庙碑目》、《积余斋集拓古钱谱》、《积余斋金石拓片目录》等。值得一提的是,徐氏影印的《随庵吉金图》、《小檀栾室镜影》等书,与他刊刻的其他书一样,无论是选纸用料,还是装帧设计,直至印刷装订,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讲究。在民国影印本中是足以与罗振玉影印善本竞相媲美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