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有感 0214
昨天看完了法国小说《局外人》,小说看得有些仓促,导致小说第二部分看得稍显潦草。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30多岁的中年男人,他对周围的事情都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女朋友问他是否愿意结婚,他回答:你愿意结婚,就可以结婚;如若不愿结婚,现在这状态也很好;老板要在巴黎开辟新市场,问他是否愿意去,又能赚钱,还能到各地旅游,他回答:巴黎的鸽子很多,不是很喜欢那里。由于他的这种态度,经常是一种答非所问的态度。小说的前一部分除了讲述主人公的性格外,还用较大篇幅介绍主人公参加母亲葬礼时的表现。由于自己工作忙,又不想让母亲感到孤独,前两年主人公将母亲送到养老院。这样的话,母亲既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又不会感到孤单。但是在葬礼中,主人公表现得很是冷静。再加上,本身有时会因为外在条件生理上会有很大影响。葬礼当天太阳很大,空气里充斥着烦躁,主人公心思并未在母亲的悲痛中。 小说的第二部分看得稍微潦草。第二部分中,主人公帮好朋友出气。“无所谓”的态度,将一位阿拉伯人枪杀了4枪,最终导致死亡。由此主人公被捕。用了很大一部分章节描述被捕后以及审判期间,法官、神父、律师等人的表现。最终,主人公被判死刑。自己看完后的浅薄体会是:主人公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有些关系,因为文中提到了主人公对父亲的一些态度,有可能这就是一种缺乏爱的体现吧。但是看了两篇网友的分析后,才懂了里面的一些环节。检察官在审问主人公时,判罪并不是针对主人公杀人这件事情来说,而是将主人公母亲葬礼时的表现联系起来,判定是一场“蓄意谋杀”。看过小说的朋友都会明白,主人公杀害那个阿拉伯人,纯属事情的环环相扣,没有任何蓄意安排的情节。由此,小说上升到了批判现实社会的层次。 主人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我不知道如何用更高级的语言来描述,但是这样的人是否做到了真正的自由,有可能过几年,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后,会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