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公婆婆一起旅行
嫁入胡家后,很有意思,我成了丈夫与其父母沟通的桥梁。这在之前还不明显,在丈夫出轨后达到了顶峰。丈夫不满父母对其的道德指责,恨恨地半年不回家。后来我们关系缓和,看似破镜重圆,一切就像没发生过似的照常进行。但那种心知肚明的暗打算盘在各自人心酝酿。
我与丈夫的关系颇像其父母的翻版,他与其父亲非常相像,他厌恶他又不自觉成为他,遇到同样的人生困惑与选择。公公说他自己成熟大概是在四十岁后,我说我可等不了那么久。我在公婆面前说话很直,从不拐弯抹角,有啥说啥。我想丈夫是个有自省能力的人,也许可以加速自我成长。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天使般的儿媳妇,一点心眼也没有,朴素善良,很久以来,我并不清楚他们家的人为何有些难以亲近,是一种非常客气的冷漠,也带一种平级的友善。但渐渐的,似乎能理解了。
带着公公婆婆和我宝宝一起旅行,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相处模式、育儿模式,就可以窥测出很多问题。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口舌相争时互不相让,力争输赢,有时忘我地吵架如入无人之境,嗓门大到让人惊颤,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必然害怕争吵,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冲突。这也许可以解释我与丈夫从不热吵却也几近人心涣散分崩离析。
旅行实在太检验关系,各种细节都容易出岔子,随身物品极易丢失,丢失后便容易引起矛盾,打乱行程。婆婆是个打死不肯认输的犟人,且对人类有普遍的不信任,她对植物和动物展示出亲近性,对人却小心翼翼,这是她在社交中最大的障碍。头天,我的手机落在租借的自行车车筐中,后来好心人捡到并联系到我的公公,便要与我接头,婆婆展示出极其焦急的担心,一担心失窃,二担心哪怕归还也会敲竹杠。而这些担心,我似乎从未有过。我这样的傻人确实有点傻福,仔细想想,也许源自我母亲对人类的极大信任,她能与任何初次见面的人攀谈,相聊甚欢,别人也极其信任她。第二天,我网上订了个vip小团,导游去停个车,婆婆都能很恐惧,怕他是骗子,把我们丢下不管。如果进行催眠疗法,也许可以发现其强烈不安全感的缘由,据丈夫描述,和那段无法诉说的历史有点关系。在婆婆强烈的不安全感面前,公公就是唯一的依靠和桥梁,像眼睛,像肩膀。而公公在充当了这些角色的同时也找到了自我价值,他因为其父亲的常年鄙视侮辱价值观很低。公公会嫌弃婆婆愚笨,婆婆会嫌弃公公动作慢,这简直完美复制了我与丈夫的相处死穴。其实无非是做事的方式不同,一种人深思熟虑缺乏效率,一种人风风火火却容易失误与焦虑。既互补又相克。不过,据我观察,公公还是体谅关爱婆婆的,当婆婆一心挂在小孙女身上,伺候吃喝拉撒时,时刻担心婆婆饿着累着的是公公。我在我丈夫身上没有感受过这种爱意。他是个完全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相对的,也许我也没有我以为的那么体贴吧。我只是宜人,不喜欢与人起冲突。但根本不关心别人。(这点和我妈也很像,我妈一直想抛弃一切远走高飞,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经历这些后,我们都在反思和改变。
旅行很累,也让人很亢奋,和他们相处,总体是愉悦快乐的。不是一家胜似一家的感觉。和自己的父母反而没有那么深的联结。
这也许是婚姻带来的附加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