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好像还有别的用处
今天看伍绮诗的《小小小小的火》中有段写道米娅母女是如何节俭生活的,突然有感:
小时候和姥姥相处时间较长,印象很深的比如姥姥会微微开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落下,却又让水表不转。一滴一滴,积少成多不一会功夫就变成了一桶水,一缸水。这些免费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抹布拖布以及浇花。这可是一向技术活,需要人很多的耐心,我甚至都能想象当年的姥姥,双手扶在水龙头上,小心细致的样子。
北方冬天家里的暖气大有用处,常见的可以用来快速烘干衣物袜子,姥姥却用大塑料瓶装满滴答来的水放在暖气上,这样一来,晚上滚烫的洗脚水就有了。对,脑海中依旧浮现出了姥姥抱着两大瓶水对我讲,我们家的暖气烧的可旺嘞, 你看这水多烫!
小时候曾有好一段时间帮姥姥捡瓶子,以至于等我大了一些,看见路边随意丢弃的瓶子,我依然有想把它带回去的冲动。尽管现在我完全不再会有这种意识,但是有些东西大概是从小到大慢慢养成的刻骨的习惯
比如,可以封口的保鲜袋,用过一次后我总是不舍得直接丢掉,尤其是之前只装过没有碎屑的食物。我定会收好,留着以后再用。同样道理的还有铝纸,如果不会糊的太严重,我肯定会留给下一次用的。食物也是这样,每次扔掉放了很久或者长毛的食物,我都会很内疚自责,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提前放冰箱或者不要买那么多。
比如,在冬天我不舍得开汽车的暖风,一是因为暖风干燥让人不舒服,二来车发动久了自然可以从发动机带来热风近车内。
比如,在可能的前提下,我会用超市来的塑料袋做垃圾袋。我可不舍得花钱买垃圾袋,换言之,如果用了买来的垃圾袋,超市的袋子又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比如,我会留下一切用空的带盖子的玻璃罐。以至于我每次搬家,总是丢掉一堆瓶瓶罐罐。
比如,袜子破了,我一定会缝补的。缝好了再穿一阵也是可以的。记得曾经有一双袜子是脚后跟处破了,可是其他地方完好无损。扔掉心痛,于是我剪了块布补上了破损处。我穿的很开心,但是看到的人都很不理解,我的确也不敢穿出去让别人看到。
比如,用过一段时间的毛巾,我会当做枕巾或者抹布。
能循环利用的东西,我都尽量让它们物尽其用。告诉它们来吧,发挥别的用处。我想我的这些小习惯一定都继承于我妈或者我姥姥。我总是很开心如果我能发现旧物别的用处,亦或能修复。开心度等同于买了想要的东西。又或者是因为我这些习惯,让我一直在将就着生活?可是,能给我带来快乐的这件事情,可以不必考虑旁人的疑虑。生活是自己的,节约的小心的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