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太空塔(个人微小说作品,科幻)
公元2050年,迪拜塔高450米,约150层。 世界第一高楼的名声和成就来源于几十年前工程师对地理位置的精妙选取以及最佳的地基设计方案。人们都知道,一幢大楼的高度和坚固有一半是取自于地基设计的合理性,而这另一半则是“堆砖”的质量。 在中国,无论是2000还是2050,似乎永远也少不了那些如同“豆腐渣”一般的楼房,而且在如今仍没有开发出新型建筑材料的情况下,建筑公司和房地产对建设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造质量的要求却一步步下降。甚至暗地里牺牲质量提高速度,而监督部门却对此没有太多办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损坏速度也同时被提高了,楼房寿命越来越短…… 公元2070年,迪拜塔高一千米,约三百层。 最近人们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就是:迪拜的大楼有可能超过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第一“峰”吗?对此出现了大量的专家解读和分析,但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而迪拜塔仍在一点点地建设着,对外界议论充耳不闻。虽然进度缓慢,却是在对每一块玻璃、每一块钢筋都进行最佳筛选的基础上踏着坚实的脚步上升。 公元2072年,中国已成功大批量生产纳米材料。 太空电梯,一种用于连接太空与地面的建筑。它是由地面固定站、连接物(梯绳或梯井)和太空同步轨道空间站组成的,一旦建成,人类就可以不需要火箭就能快速往返太空进行各种活动;同时,它也将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没有任何的楼房能够高至太空。 而连接太空站与地面站的连接物的强度至关重要。因为同步轨道上的空间站一与地面连接,就不能再算是空间站,而是一个被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向外甩的物体,此时连接物起到的不是支撑作用,而是牵扯作用。 在二十一世纪初科学家就已经在实验室生产出了极少量的纳米材料,一根头发般细的纳米材料就能承受至少十吨的拉力,用作太空电梯的连接物再合适不过。而如今中国已经掌握了大量生产的方法,有可能世界最高建筑要坐落于中国。 公元2100年,迪拜塔高约三千米,太空电梯建成。 如今关注迪拜塔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关注它的人也不再惊叹它的高度,它在人们眼中只是成为了建筑质量的象征。因为太空电梯已经建成了。每年中国的太空电梯地面基站所在城市总是会迎接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各国开始与中国商讨太空建设的各项事宜,人类似乎即将因太空电梯的建成而加快向太空进军的脚步。 公元2134年,断裂。 在太空电梯建成的三十四年中,没人能发现或者想到批量生产的纳米材料会出现这样致命的问题。因为科学家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一一比对批量生产材料与实验室高精度生产材料的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今天“断裂灾难”的发生。 批量生产的纳米材料在过去的三十四年里都没有明显地出现这样的迹象:在一根细小的由纳米材料组成的“连接绳”中,有一部分细丝强度与周围材料不相等,造成结构上的部分不均匀,最后扩大至整体,基站部分的材料在连锁崩解反应中快速断裂。而此时电梯顶端的太空城早已达到地球自转产生的最大离心力(减去地球引力),结果整个太空城连同上面生活的几千人被以第二宇宙速度甩出地球引力范围,成为了环绕太阳的一颗“行星”,只能等待以后可能的飞船救援…… 公元2187年,迪拜塔高8980米。 快达到上万米高空的迪拜塔现在只能通过在高层处装置推进器来维持平衡。此时的它再次引燃了世界最高建筑的热点,因为它的高度超越了当今世界最高峰,并有向太空发展的趋势。 公元2211年,迪拜塔,井式太空电梯。 与先前中国制造的绳式太空电梯不同,迪拜塔在历经两个世纪的点滴建设以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座与普通楼房电梯样式相同的内部中空的井式电梯,它的强度和安全性都是绳式太空电梯永远无法比拟的。 以后虽然解决了纳米材料强度的问题,世界各地也不断出现了各种绳式井式的太空电梯,但迪拜塔的高度已经在不断的建设中再也无法被超越,就像曾经二十一世纪初的那座人们熟悉的迪拜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