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乡村公路的面包车
要说山区最具有挑战性又是最接地气,同时又无聊说来又算有趣的工作,在我看来,非面包车司机莫属了。还有他的搭档卖票员,我们常说的,跟车人。
盘山公路绕来绕去,从大小的村落中间穿过,还有一些村民的小车停在村落的路边,加上许多路段狭窄,要是遇上那种蓝色的大卡车,面包车司机还得亲自下车充当指挥员。赶上集市就更热闹了,虽说集市的摊子也不会摆在路边,自有专门的场地,但是到了那天,连隔壁村的人也会前去赶集,那场面,人挤人是难免的,路边也都是刚下车和等着上车的人,开在马路边的菜店的生意也比往常好,门前挤着挑菜讲价的阿姨们。(扯远了: ) 这种时候,面包车司机要小心避让路上的村民,碰上堵车,还要使出十几多年驾龄的技术来破出这条长龙。而且乡下的集市是轮流来的,逢农历初四初六这个村,逢二八那个村。这种场面每月都要上演几次。如果是脾气暴躁的面包司机,碰上乱开车的小车司机(明看到堵车,旁边有空位不停,偏要挤上去硬堵的),就直接一踩油门,堵上空位,让小车前后无处可去,还要拉开窗户探出头去咧咧的骂:"狗娘养的!你他妈不长眼睛啊! 硬要堵上去,我让你倒车倒个爽!"非得跟车人劝"别骂啦!等下又要吵架啦!"才关上窗户,大口喝起放在一旁的椰树牌椰汁。



车外是司机与人的较量,车里就更加和谐热闹,就说若是碰上前面的集市,车里头多半是前去赶集的村民们,这个去肉铺剁了几斤猪肉排骨,那个买了只土鸭,还有是为了自己买了套加绒内衣砍了多少钱咧嘴炫耀的,也有隔壁村挑着菜去集市摆摊子的。车里的空气混着猪肉蔬菜泥土味道,在一车的吵吵嚷嚷中钻进每个乘客的鼻孔。如果是过年的时候,那车里的前面必定是叠着一箱箱王老吉加多宝,或者是一桶桶金龙鱼油,从那年六个核桃进入大众视野后,拜年礼品中几乎没怎么出现优酸乳的影子了。
就算不是赶上集市,平常日子里,这些穿越在乡村公路的面包车里也必定不会安静下来。这里说到跟车人,作为这辆车上司机唯一的也是最佳搭档,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收钱的任务。因为乡村公路上分布的村落零零散散,不像城区里的公交站牌一般,两个村落之间的距离有长有短,而且也有村民听不懂普通话,所以跟车人要背下自己所在的面包车途径的所有村落名字,还有它们的票价。然后在村民刚上车门时能立马回答出其抛出的"到xx村多少钱?"的问题,并利索的完成一系列收钱再找钱的动作,大声的报给司机刚才上车的乘客有几个,分别到哪个村。司机再在旁边的表格上画 "正" 记下来。

除此外,跟车人会被发放一个手机,专门用来联系乘客,因为有的人拿了车上的名片,就会打电话联系车辆,而跟车人充当这个联系的角色,要回答 "现在车开到哪个地方了,你可以出来在你们村哪个地方等车了,我们大概几点钟到你们村" 。往往一辆面包车每天要在自己的路线上来回四趟,这样一年365天下来,除了过年期间放几天之外,跟车人和司机每天的大量时间都在车上度过,和坐车的村民建立起不算十分亲密但也不同寻常的关系。往往是一个婆婆才刚上车,跟车人就:"又去女儿那里啦!"又是"哎呀!怎么不多抱几天孙子,这就回来了..." 乘客之间也不会闲下来,他们满眼放着光,谈论着自家事,这个是自己女儿不会照顾孩子,月嫂多贵简直吃人钱啦,还是自己去料理才行,那个又儿子又换了新车,年轻人真是乱花钱,还有年轻点的阿姨脸上洋溢着骄傲,自己的孩子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啦,还有叔叔说自己昨晚打扑克又输了多少钱......跟车人也会加入这些最令过年回村的年轻人恐惧的八卦龙门阵...
听说从明年起,全部乡村面包车都要改制,换成和公交车一样的形式,安装自动投币机,以后或许就没有跟车人了。
© 本文版权归 ineedmorehu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