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折——《參翁同書片》
天下第一折——《參翁同書片》
區區六百字裏連連追問:“……豈宜逍遙法外?應請旨即將翁同書革職拿問,敕下王大臣九卿會同刑部議罪,以肅軍紀而昭炯戒。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王伯恭是翁同龢的門生,李鴻章的部屬,與兩派都有關係。據其所著《蜷廬隨筆》,他曾試圖調和翁李之爭,特地從天津趕往北京,拜謁翁同龢,力諫主戰之非,翁同龢不以為然,笑話他書生膽小,他道:
「臨事而懼,古有明訓,豈可放膽嘗試。且器械陣法,百不如人,似未宜率爾從事。」
翁同龢答:「合肥(李鴻章)治軍數十年,屢平大憝,今北洋海陸兩軍,如火如荼,豈不堪一戰耶?」
他道:「知己知彼者,乃可望百戰百勝,今確知己不如彼,安可望勝?」
翁同龢終於說出了心裡話:「吾正欲試其良楛,以為整頓地也。」
開戰之後,中國屢敗。翁同龢奉旨到天津見李鴻章,時為光緒二十年(1894)九月初二日。據其日記,先慰勉,後嚴責,李鴻章惶恐不已,引咎曰:
「緩不濟急,寡不敵眾,此八字無可辭。」
翁同龢問:「陪都重地,陵寢所在,設有震驚,奈何?」
李鴻章答:「奉天兵實不足恃,我又鞭長莫及,此事真無把握。」
另據胡思敬《國聞備乘》,二人之間,還有一段激烈爭執。翁同龢問及戰事,李鴻章
「怒目相視,半晌無語」,反問道:
「師傅總理度支,平時請款輒駁詰,臨事而問兵艦,兵艦果可恃乎?」
翁同龢答:「計臣以撙節為盡職,事誠急,何不復請?」
李鴻章道:「政府疑我跋扈,台諫參我貪婪,我再嘵嘵不已,今日尚有李鴻章乎?」
翁同龢為之語塞,回京以後,再也不敢言戰。這裡有一句話,即李所言「師傅總理度支,平時請款輒駁詰」,常遭引用,被視為翁同龢打擊報復的證據。不過我們既然已經推論,翁李之間並無私怨,那麼翁同龢限制北洋軍費,說到底還是公事,「計臣以撙節為盡職」,可謂大實話,撙節者,節約也,理財之要旨,無非開源節流,翁同龢之於理財,本是外行,無力開源,只能節流,勤儉持政,正符合他的性格。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8m2on6l.html
苗佩霖氏曾有一副對聯,頗能窺出其心跡:
什麼天主教,敢稱天父天兄,喪天倫,滅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攪得天昏,何時伸天討天威,天才有眼;
這些地方官,儘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憐福地名區鬧成地獄,到處抽地丁地稅,地也無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mlqp22.html
◆清代帝師翁同龢《翁松禪墨跡》
https://kknews.cc/history/bqpazmj.html
王开玺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不是卖国 是减损,中华文史网, 2010-10-26。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不是卖国 是减损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0/26/2898815_0.shtml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0/26/2898815_1.shtml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0/26/2898815_2.shtml
硃諭:協辦大學士翁同龢近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參奏,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任樞機之任。本應察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
2010年10月26日 中华文史网 【】 共有评论47条 核心提示:综述上所述可见,清廷上谕中之“量中华之物力”,就其本意或主观意图而言,并非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而是在“不败和局”,确保其政治统治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尽可能少的“中华之物力”,去“结与国之欢心”。
作者简介:王开玺,男,1949年10月10日生,汉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1977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9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尤致力于晚清政治史的研究。出版有《南国风烟》、《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清通鉴.道光卷》(合著)等著作。发表论文约 60 篇。
慈禧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