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盛唐-445窟-北壁《弥勒经变》【贵族男女剃度图】与南壁《阿弥陀净土变》
敦煌壁画-盛唐-莫高窟445窟-北壁《弥勒经变》【盛大的贵族男女剃度图】与南壁《阿弥陀净土变》
445窟北壁的《弥勒经变》保存完好,是莫高窟经变画中的上乘之作。画弥勒经变一铺(上部五代重描),主要描绘了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时,弥勒世界的美好景像。内容包括弥勒上生、下生经,画面中,弥勒佛端座于莲座上,周围簇拥著众多的听法菩萨和天人。平台楼阁屹立其间。
壁画上部是兜率天宫,景象极为奇特——坐落于大块岩石之上的十座袖珍式庭院建筑,各种形状,让人目不暇给。 壁画下部剃度图中,画有儴佉王从七宝台献佛,两侧画儴佉王及后妃、太子、大臣、长者、彩女等纷纷剃度出家为沙门,比丘尼或立或跪、或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或含首凝思、或翘首张望,各种神情心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图:445窟-北壁《弥勒上生下生经变》(全幅):

下图:这幅壁画上部天空“兜率天宫”一览(局部):
描绘了10座庭院建筑,位于独立的山岩峭壁之上,庭院每一座形状都不同,包括:方形、圆形、前圆后方、前面是对称心形后面是半圆形等等。

下图:兜率天宫,10座庭院之一,位于独立的山岩峭壁之上,形状各异。 这是上图里的一个岩上庭院的特写(位置在正中主尊佛头顶宝盖正上方第三块岩石,即上图右上角的一座)。 这座庭院形状很奇特:前面是对称心形,后面是半圆形。



(上图就在下图右上角位置)
下图:此壁画左边上半部分,云层天宫景象——天空祥云间有许多块大岩石,岩石上建有一座座袖珍式庭院:

下图:此壁画右边上半部分,云层天宫景象——天空祥云间有许多块大岩石,岩石上建有一座座袖珍式庭院;天空下方,是正中佛陀说法图(右侧胁侍菩萨部分):

下图:兜率天宫,10座庭院之一,位于独立的山岩峭壁之上,形状各异。 这是上图里的一个岩上庭院的特写(即正中主尊佛头顶宝盖右上方位置):



下图:壁画里有三间小殿,殿前有左右两个台阶;殿里站立着五位僧人,姿态各异。

下面看一下这幅壁画里的几处说法图场景: 下图:此壁画右边下半部分:佛说法,前面山坡、阁楼(屋顶坐着身形很小的一佛二菩萨)之间围坐着众多听法菩萨与弟子,佛之供桌前是剃度场景:

下图:此壁画的左半部分:左下角是佛说法,佛之供桌前是剃度场景;左中位置,有行走的立佛(一手指向左边山峦)与随行菩萨、弟子。 山坡、阁楼(屋顶坐着身形很小的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之间围坐着众多听法菩萨、弟子,与其接壤的(即下图右边场景)是此壁画正中主尊佛左边胁侍菩萨部分,簇拥着众多听法天王、菩萨、弟子等,天上有飞天散花。

上图里,画面中间的局部:





下图:这幅壁画下部的剃度图 这是弥勒下生经变中的情节,表现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宫下生阎浮提成佛后的弥勒凈土,儴[ráng]佉[qū]王和王妃听弥勒说法后,欣然率太子、大臣、长者、婇女等剃度出家的场面。图画面上共6组男女剃度图,中央是供养法具及袈裟,右侧是儴佉王与大臣,长者等出家剃度场面。左侧的女剃度场面,由比丘尼为王妃落发,有围屏遮挡,众婇[cǎi]女侍捧盥洗器具,已剃度的王妃跪拜礼佛,等候剃发的婇女聚依在围屏中,反映了当时削发为尼的真实情景。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下图:壁画下部左边的贵族女子剃度图:

下图:壁画下部右边的贵族男子剃度图:

下图:44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的剃度图,描绘了贵族女子出家场景
最左边有遮挡的围屏,围屏内,一位尼姑正在为一女子剃度,下图右边与中间各有一组——中间这一组:一尼姑、一剃度女子、一位红衣侍女,侍女端盘,盘中是剃下的头发;右边这一组:一尼姑、一剃度女子、一位侍女跪着捧盘接发,一尼姑展开一件袈裟,正往右看;画面左边排队的是等待剃度的世俗女子。地上摆着水盆、水瓶,水盆上有金属环。

下图:最左边有遮挡的围屏,围屏内,排队的是等待剃度的世俗女子。画面右边是一位红衣侍女,端着盘,盘中是前面剃度者剃下的头发;画面上部露出的裙裤、盘腿赤足与莲花座,是诸多听法菩萨(比例显得很大):

下图:中间一组剃度场景:一尼姑、一剃度女子、一位红衣侍女,侍女端盘,盘中是剃下的头发;地上摆着水盆、水瓶,水盆上有金属环。


下图:右边一组剃度场景:一尼姑、一剃度女子、一位侍女跪着捧盘接发,一尼姑展开一件袈裟,正往右看;地上摆着水盆、水瓶,水盆上有金属环。下面有二位披袈裟的尼姑(应是刚剃度完毕的贵族女子)跪在席子上,向正中供桌(供桌在下图里看不到)跪拜:

下图:上图这一场景的今人临摹图:

下图:此壁画下部右边,贵族男子剃度场景: 一位僧人正在为一男子剃度,下图左边与中间各有一组——左边这一组:一僧人展开一件袈裟,正往左看,一僧人正在为一坐着的男子剃发,一位侍者跪地,端着盘,盘中是剃下的头发;中间这一组:一僧人、一剃度男子;画面最右边有小桥,桥前拱手弯腰侍立的是文武大臣。地上摆着水盆、水瓶,水盆上有金属环。

下图:画面最右边的小桥,桥前拱手弯腰侍立的是文武大臣。画面左侧是一剃发僧人,地上摆着水盆、水瓶,水盆上有金属环。画面上部露出的裙裤、盘腿赤足与莲花座,是诸多听法菩萨(比例显得很大):


下图:左边一组剃度场景:一僧人展开一件袈裟,正往左看;下面有二位披袈裟的僧人(应是刚剃度完毕的贵族男子)跪在席子上,向正中供桌(供桌在下图里看不到)跪拜:

下图:中央是供养法具及袈裟;右边是男子剃度场景;下部还有婆罗门拆毁楼阁等其他情节:




下图:曲腿香炉
莲花形香炉,底座有六条曲腿,上部如盛开的莲花,在花瓣尖上还有小铃垂下。镂空的炉盖中央饰有宝珠。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6组场景全幅图,今人临摹作品:
(上文所展示的原壁画,即下图中央供具左右两边的两组场景):

表现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宫下生阎浮提成佛后的弥勒凈土,儴[ráng]佉[qū]王和王妃听弥勒说法后,欣然率太子、大臣、长者、婇女等剃度出家的场面。
共6组男女剃度图,中央是供养法具及袈裟,右侧是儴佉王与大臣,长者等出家剃度场面。左侧的女剃度场面,由比丘尼为王妃落发,有围屏遮挡,众婇[cǎi]女侍捧盥洗器具,已剃度的王妃跪拜礼佛,等候剃发的婇女聚依在围屏中。




以下8幅图:445窟-弥勒下生经变里的《剃度图》当代画家史苇湘的临摹作品:
下图:临摹的《剃度图》局部一览(上文所展示的原壁画,即下图中间这两组场景):

下面,将这幅临摹的壁画下部《剃度图》6组场景,从左往右依次来欣赏: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一段: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二段: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三段(这就是上文所详细展示的——原壁画里贵族女子剃度的画面):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四段: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五段(这就是上文所详细展示的——原壁画里贵族男子剃度的画面):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六段:

下图:壁画下部剃度图,左起第七段:

下图:剃度图下面位置的一幅婚嫁图:

婚礼图的帐设置在宅院旁侧,为长方形,盝顶状,两壁垂直,山面敞开,帐内设宴席;表演场地没有用帷幕,而改用有斜撑的六座屏风围合而成。
通过与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加以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今天户外野营用帐篷等同于古人的帐,古人的帐篷比今天的多了一个帷。

下图:婚嫁图。
这幅是在敦煌壁画弥勒下生经变中,有反映其中「弥勒世界」、「女子年五百岁尔乃行嫁」的情节,即其中的「婚嫁图」场面。具体情节如这幅壁画所描绘的那样,在一大宅院建筑外面的一侧搭一帐篷,内设宴席,一长桌上堆放各种食品,男女分宾而坐。其外又以屏风围成婚礼的会场,场内当中可见一人独舞,并有乐队伴奏。新郎新娘身着盛装,在男女嫔相的簇拥下,面对宾客,在乐舞中礼拜。整个婚礼场面十分热闹,在屏风外又有人在探头偷看,很富于生活气息。

穿红衣的举袖舞者,所跳之舞为“六幺舞”,旁边有六人乐队,正在演奏箫、笙、鼓、拍板等乐器。 左侧是帐篷、筵席,中间是乐舞,右侧帷幔里,新郎新娘在拜堂,前面是围屏,围观者隔着屏风往里看。后面是青庐,呈圆顶,为新人婚礼之后所住。

下两图是这一画面经修复、较清晰的版本:


445窟-南壁:
画阿弥陀经变一铺(烟熏,中部被盗走一方。东角被凿穿一洞)。南壁此阿弥陀净土变布局特别,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天宫建筑富丽堂煌,人物众多。

上图描述:主尊顶光如珠;莲座造型完美,色彩鲜艳,不在硕大无比;胸部,胳膊的晕染,给人以健美之感。
下图:南壁《阿弥陀经变》(局部):右半部分,上座胁侍菩萨,周围有诸多小菩萨:

下图:右侧大菩萨周围平台,围坐的诸多菩萨:

下图:小桥,桥上立着两位菩萨,一位一手托举香炉,一位双手合十;平台地面上一个个小白圆点,表现的是佛国净土的“七宝地”:

下图:注意左下角栏杆边上,有两位人首鸟身、弹奏乐器的迦陵频伽(妙音鸟,佛国一种神鸟),有类似孔雀的尾翅,有似鸟的脚掌:

下图:右侧大菩萨:

下图:右侧大菩萨身后方,青翠双树掩映之下,有一座阁楼,铺砌着黑白错落的台阶地砖;柱间有两位僧人,双手合十向外望:

下图:445窟南壁,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高台,形如幡幢,这种建筑十分罕见,初唐壁画里能见到,盛唐时已很少见到,盛唐以后壁画中再没有出现。 高台上面立着一组伎乐,各6人,身形很小。 这是其中一座高台上的6人伎乐乐队:

下图:紧挨着这座高台的菩萨,身形比例显得很大(下图里左侧有一位菩萨,双手做捧莲花状,右上角也有一位菩萨,伸出手掌;左下角也有一位菩萨,托腮):

下图:这是另一座形如幡幢的高台,上面也站立6人,组成一支伎乐乐队:

35 宝幢上的乐队
描述:主尊的左右两侧,有两座大型宝幢,第一层与第二层的阳台上排列着乐队。演奏者全立,是否与唐代“立部伎”有关,尚待研究。

上图与下图:这座高台6人伎乐乐队,演奏的乐器从左往右依次是:横笛、箜篌、直项琵琶、排箫、笙、一对铙钹(可能是,看不清,从下面临摹图里看,应该是铙)。

下图:上图这一场景,今人的临摹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