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书笔记
小茜#6月25日#《可怜小姐》 无意在青年文摘里翻到的一篇文章,讲的是高中时期最普通不过的一类人。我想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一定都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可怜小姐”。不管那个人就是你自己,还是你周围的人。。。 人在青少年的那个时期,跟着“人群”一起去欺负别人,或是被别人欺负也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你总是只会在自己变成受害者的时候才意识到“可怜小姐”的痛苦,分辨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所以“无论当时的你是另一个可怜小姐,还是强大先生,都已无所谓,无论如何,我们长大后不会变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模样”
小茜#0625#负责洗牌的时光 “年少时容易把一切看的很重,更容易把看的很重的东西瞬间推翻。就像哭闹的孩子看到新玩具的那一刻,嘴角在眼泪干之前就已经上扬。对那时的我们来说,一个升学前的暑假就是对人生的洗牌。有些人被连起来,有些人被打散,还有些人成了对子。” 学生时代的情感是这样子的,你们在一个岔路口相遇,共同走过一段路程后又在另一个岔路口分手。淡淡的交际之后,便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去,各自跟随着自己认为更加重要的东西。。。 或许很多年后的某一个瞬间你恍然回顾的时候会微笑着想起有这么一段“重要”的记忆。只是当时,一阵轻快的上课铃声,一片片操场里传来的欢乐口号声,就已经足够拉回你的思绪,烦扰你的那个世界那个人刹那间就跟你没有了任何关系。
小茜#0727#地铁妖怪图鉴 这是一群时刻潜伏出没在我们身边的妖怪,也许就在昨天你才刚刚和这么一只“妖怪”擦身而过,当然我们自己身上多多少少也会有它们的影子。。。 非常有趣的一组小漫画,把地铁里一些人的自私行为用“妖怪”的形式呈现,幽默又讽刺。很好的呼吁大家去遵守公共秩序。
小茜#0705#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人越长大越成熟,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不再只与自己有关,还会对你的亲人产生巨大影响时,就会变得胆小,谨慎,裹足不前。。。但这不该被称为懦弱。 盲目地勇敢是不安全的,并不值得赞扬。
小茜#0709#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张幼仪 看完张幼仪的故事想起以前读过的一句话:坚持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情,难的是改变。 一段失败的婚姻,腐朽的中国传统思想,让多少女人变成张幼仪这样的受害者。她们习惯性忍耐,直到这种忍耐变成习惯。和已知 一成不变的沉闷日子相比她们更加害怕改变和未知的未来。然而张幼仪却在他们孩子刚出生 她最需要徐志摩的时候坚强的选择了成全。亲手斩断自己最后一丝痴心妄想,决绝的放弃从新开始。
小茜#0815#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苏青) 坦白与真诚代价巨大。百分百的坦白和真诚,就好像没装防护程序的电脑,随时能让生活崩盘。苏青这个直率不矫饰的女子并没有错,只 是,人生哪能因为你个人没有错就一路绿灯呢? 生存法则是这样的。换到当下的社会中也是如此。 坦白与真诚的人多半也是固执和尖锐的。过于计较对与错早晚碰壁,也会因为尖锐锋利的菱角被撞到满身是伤。所以成熟的大多数人会选择生活在黑与白之间那个长长的灰色地带。
小茜#0716#土豆丝是这样做成的 这是“睡不着”众多漫画里的一张。 看到这张就忍不住笑起来了,把生活中很平常的刨丝机联想成了滑梯,而要被切成丝的土豆却是开心的去玩滑滑梯的小朋友,一路滑到底就从脚底到头顶慢慢变成盘中土豆丝了。很脑洞大开却也很生活,虽然解释起来有点恐怖,但确确实实能把看的人逗乐了,所以给点赞。
小茜#0721#天堂在左 肉身在右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里写‘生活在别处。’仿佛天堂永远是住在我们隔壁的某个地方,伸开双臂无法碰触,踮起脚尖遥不可及。一个庸俗的肉体茫然无措又事儿兮兮的。而我又是那种天生软柿子的人,一辈子不想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喜欢的放方向冲,不想犟筋,不想撞南墙,不想热泪盈眶。 天堂在左,肉身在右,与其四顾无望的茫然追逐,不如凿壁偷光,让自己活的柔软而敞亮。” 。。。。。。 一个普通的故事。和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一样,作者在现实和理想之间选择妥协。不同的却他对待这些“无法碰触遥不可及”的态度――不钻牛角尖不执着――我不确定不执着算不算一件好事情,它可能会让你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显得不那
小茜#0723#不速之客 一个短小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犯罪现场。 当抢劫犯用手枪抵住他脑袋的时候,他手上还戴着刚刚“清扫”后没来得及摘掉的橡胶手套和脚套。他乖乖的告诉了身后抢劫犯保险箱的密码,布置隐蔽的保险箱第一层是空的,第二层却装了满满的25万美金。。。 抢劫犯走后主人公长呼一口气,拿出内兜里的一颗闪闪发光祖母绿宝石,放在嘴边轻轻一吻。脱下手套脚套毫无痕迹的离开了这所房子。 。。。。。。 谁能想到故事里一直以“被抢劫者”出现的主人公才是正真的抢劫者呢。两个罪犯同时洗劫了一户住所,先来的那个被后来的当成了房子的主人,不仅没有发现最有价值的绿宝石,还被迫背了黑锅当了替罪羊。 简短的一个片段描写的非常引人入胜,前期铺垫也很到位,看完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小茜#0729#痴情人的伤心期限 “让自己在执着中痛苦着,在他人的眼中活成一个痴情人的样本,也许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但绝对是对自己的一种残酷惩罚,迅速的恢复,迈向新的生活,虽然被世人所“不齿”,却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惜。你要选择哪一种?” 。。。。。。 我觉得所谓“伤心期限”还是要看自己对待这段感情的深浅程度而言。有时候执不执着,痛不痛苦,忘不忘的掉,并不是自己能说的算了。。。可能是新缘分的到来改变了你原本“痴情人”的路线,也可能是你自己伤心够了忘却了开始寻找新的缘分。 就像文章里提起的梁思成 林微因和林洙的故事一样。。换个角度来想,梁思成的伤心期限究竟是因为林洙的无微不至而感动而终结?还是因为梁思成他自己累够了痛够了不想继续活在过去里,所以才开始发现身边林珠的点滴与众不同?
小茜#0730#百尺竿头退一步 “善于恶好像做跷跷板。一边起了,另一边就会想法压下去。 怪不得老爸最近总叮嘱我:‘你最近又生儿子又接大节目,称得上爬到百尺竿头了。但是小心,百尺竿头容易忘形,容易出错,所以别急着再进一步,再进一步就掉下去了,百尺竿头要退一步省思,怎样走好下一步!’ ”
小茜#0730#不必对虚荣心嫉妒心说NO “虚荣心听上去不是好东西,不过当它成为你的自我驱动力的时候,就变得无比珍贵。” “。。。但嫉妒还有另一种方案,就是努力变得更强,努力变得比你嫉妒的那个对象更好。你可以晚上用针扎小人,但是早上你要比他起的更早,要比他更努力,有朝一日你可以说,嚓,不就是那个全年级排名第二的谁吗?不就是那个进公司比我早,升的还没我高的人吗?不就是那个腿还算长,但腰完全没有我细的人吗?我猜,到那个时候,你都不肯说这些话了,毕竟,谁会关注不如自己的人呢!” “。。。。。。没办法,只有自己变得更美更富有,虚荣心才会被满足,只有自己变得更强更厉害,嫉妒心才不会泛滥。”
小茜#0806#疏不离间 从诸葛亮和刘琦的故事开始讲起,阐明什么是疏不离间:“夫妻吵架,兄弟之间有纷争,第三者绝对不能讲话,讲话是最笨的事情。” 然后延伸到一些企业公司纠纷的处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参与过的事情就不晓得内情。这个道理也可以推及天下一切事,绝对不随便讲话,因为你不懂别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但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 历史都是循环重演的,读史明智。前人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下来的道理教训不可小嘘。
小茜#0806#中国人的宗教 “表面上中国是没有宗教可言的。中国的智识阶级这许多年来一直都是无神论者。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又是另一个问题,但佛教在普通人教育上留下的痕迹很少。” “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然而像山水画中必不可少的留白一样,这些虚无――“并非懵腾地骚动着神秘可能性的白雾,而是一切思想悬崖勒马的绝对静止。” “中国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样的约束美。”
小茜#0806#花好月圆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被迫分居两地。一条海峡隔开了台湾和大陆,也隔开这两个年轻人整整50年。 50年后再相遇他们都已是耄耋老者。在大陆的姑娘独自养大了他们的孩子,在台湾的小伙子一辈子没有再娶晚年凄惨。 “有人等了他一辈子。他用一辈子等了一个人。龙应台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年轻人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最坏的故事,他们却经历了这个时代最好的爱情。” “这世界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请好好珍惜。”
小茜#0806#花好月圆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被迫分居两地。一条海峡隔开了台湾和大陆,也隔开这两个年轻人整整50年。 50年后再相遇他们都已是耄耋老者。在大陆的姑娘独自养大了他们的孩子,在台湾的小伙子一辈子没有再娶晚年凄惨。 “有人等了他一辈子。他用一辈子等了一个人。龙应台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年轻人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最坏的故事,他们却经历了这个时代最好的爱情。” “这世界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请好好珍惜。”
小茜#0812#掰谎 很多童话都是掰谎用来骗小孩的,注重了教育问题的同时忽略了逻辑性。但即使是这样也不影响很多故事留在人们心底。。。 “文学和生活,都一样破绽百出,编不圆的谎言也会是经典,因为说了永恒的誓言、永恒的爱恋和永恒的常识。 我不愿小朋友说‘童话都是骗人的’,也不想他失去质疑的能力。别因少许的情理不通就忽视它的直指人心。更别因为它给你的打动就拒绝承认它里面的虚假荒谬。” 观赏文学作品时可能也需要这样一种比较中立的心态吧。既不要因为某些不合实际就否定了它的文学价值,也别因为它的感人而陷得太深,忘记那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过之后的作品。
小茜#0813#哪一件不是闲事 “ ‘世间事处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诗云。但这位传奇的情圣喇嘛64岁离世时是不是会想修改一下诗句呢――独坐须弥山巅,一眼看开,连世间生死,也不过是桩闲事。” 所谓闲事,就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像垂钓,看书,搓麻将,都是日常都算闲事。那么和闲事所对应的最最要紧的事情又是什么呢?是人命是生死么? 可是文章作者认为连生死都算闲事:楼下一对相伴多年的老夫妻里的老太太走了,本以为老爷爷会伤心颓废很久。可七八天过去后,留下的老人依旧神态正常的散步垂钓,独自做着平常会和老伴一起做的事情;对好友来说最重要的父亲去世了,葬礼上悲痛欲绝的她和 几天后神色正常的在水果摊前挑选葡萄的她形成了鲜明对比。 “似乎是种残酷,却也是理智的清醒。是人给自己在危崖铺的一条小路――如果不想在断裂处一闭眼跳坠的话,死亡不能取消垂钓搓麻将,不能取消夏日的葡萄,死亡不能取消活着的世界的一切运转与欢愉!它只改变某些当事者的内心,在某些心底留下雾霾或雨水。世界一切如常。” 一切如常,并不代表离去的亲人不重要,只是悲痛归悲痛,生活还是得继续。和“继续生活”下去相比,生死就不再是那个最最要紧的事情了,也变成琐碎成了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