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帝后陵寝之南陈废帝临海王陈伯宗墓

陈伯宗(554年6月12日或552年6月20日—570年5月),即陈废帝(566年到568年在位),字奉业,小字药王,陈文帝陈蒨的嫡长子 ,母安德皇后沈妙容,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三位皇帝。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伯宗在陈文帝死后即帝位,由于陈伯宗年幼,便以叔父安成王陈顼为司徒、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于是政局都为陈顼所掌握。次年改年号为光大,陈顼晋位为太傅,准许佩带剑履上殿。光大二年(568年)11月,陈顼叛逆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
太建元年(569年),陈伯宗去世,年仅十九岁,葬于陈废帝陵(临海王墓)。
历史评价:
姚思廉《陈书》:“临海虽继体之重,仁厚懦弱,混一是非,不惊得丧,盖帝挚、汉惠之流也。世祖知神器之重,谅难负荷,深鉴尧旨,弗传宝祚焉。”;“帝仁弱无人君之器,世祖每虑不堪继业。既居冢嫡,废立事重,是以依违积载。”
李延寿《南史》:“临海懦弱,有同于帝挚,文后虽欲不鉴殷道,盖亦其可得邪?”; “帝性仁弱,无人君之器。”
后妃:
王少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阳太守王琳孙女,侍中、金紫光禄大夫王固之女 ,南朝陈废帝陈伯宗的皇后。
天嘉元年(560年,《陈书·王固传》作天嘉四年,即563年),王少姬嫁给皇太子陈伯宗,成为皇太子妃。后来王少姬为陈伯宗生下儿子陈至泽。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伯宗的父亲陈文帝陈蒨去世,皇太子陈伯宗继位,史称陈废帝。同年七月二十二日,陈伯宗立王少姬为皇后。
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陈伯宗的叔父安成王陈顼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降封陈伯宗为临海王,王少姬为临海王妃。至德年间(583年—586年),王少姬去世,终年大约三十多岁。
关于临海王陵的确切地点,有学者认为出土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墓,或与临海王陵有关。
如王志高先生《简议“竹林 七贤”砖印壁画时代及墓主身份》即认为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出土“竹林七贤及荣启期墓”壁画墓为陈伯宗墓。
其一,西善桥宫山墓甬道只发现一道墓门,而六朝时期,帝王陵甬道多使用两道门,从这座墓的整体形制看,该墓应该是一座王侯之墓。符合陈废帝陈伯宗的身份。
其二,石子岗和西善桥宫山墓发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完全相同,二者不仅出自同一粉本,而且是同一模范制作。这说明两座墓所处的年代是非常近的,这一点与丹阳修安陵和金家村南朝失考墓的特点相似。石子岗墓和西善桥宫山墓墓主其他关系近且身份类似,入葬时间亦接近。陈废帝陈伯宗死于太建元年(569年)四月,距其父亲陈文帝葬永宁陵的天康元年(566年)仅三年。
其三,考古报告证实,该墓为夫妻合葬墓,而据史料记载,陈废帝皇后王皇后王少姬,金紫光禄大夫王固之女,天嘉元年(560年),册为皇太子妃,陈伯宗即位,立为皇后。陈伯宗降为临海王,王皇后也降为临海王妃。至德年间去世。至德为陈后主陈叔宝的年号。陈后主为陈宣帝长子,礼葬陈废帝皇后,也是陈宣帝父子的一种政治姿态。
其四,史料记载,陈宣帝废黜侄子即位,造成了朝局动荡,人心不安。陈宣帝礼葬陈废帝,并在废帝墓中象征性的使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也是一种追求心安的心理诉求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