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8年冬天的末尾,我人生第三次来到北京。
前两次来北京都是夏天,于是就想看看北京的冬天。北京的冬日果然是平时图片上看到的感受到的如出一辙,黄色灰色的调调。没有太多雪,也积不起来。所以我们没看到北京下雪也谈不上过多遗憾。。。
虽然我对北部西部的文化没有什么热爱,但毕竟是帝都。年轻时渴望创业,也想着三十岁来北京干一番事业。如今只是带着妻子,随意的走两步。仍然不太清楚未来要干什么,才只能这样亦也可以说是反而有幸可以随意的走两步。。。
饮食上我是偏向广东和日本的,虽然在北京吃了各种特色,但吃不惯也尝不出什么好味道。。唯独谈不上北京菜的火锅。。铜锅刷肉。。给我留下了最好印象。撸起袖子吃的热火朝天,王者上分。。。那一顿想打满分。。。。麻酱是北京刷锅的特色,我觉得很好吃。这个酱算是这个区别于其他地方火锅的最大味觉上区别。不沾是很可惜的。再还有,比起一气放入很多食物的吃法,我是喜欢一样一样刷的。慢慢吃慢慢聊慢慢玩。先至好。
在外面多了,有时觉得自己应对事物更绰绰有余,有时也觉得麻木感日渐,害怕有一日全无感慨。
在函館山面对百万夜景,也只是三五分钟两张照片。站在北京景山顶,饶是十里连绵的大故宫,心跳亦着实难加速一秒。
却记起旧日很多事,各种人。原来南锣鼓巷是这般潦草,但当时约我逛的女孩一定单纯无比吧。
原来三里屯酒吧街这样坑游客,这些年印象很好,不过是当日选择了太古里内不宰客的酒吧。。
这是我第三次来北京了。第一次是小学来的,一点映像都记不得了。第二次是在上海工作时来的,几乎全程都在和朋友玩。只记得后海风光绮丽,望京偏僻却生气,三里屯时尚艳丽,夜色妖娆。
这一次来,是终于带着一种有心的看世界的想法来的。
北京是座大与小的城市。我平生所到城市,建筑物之巨大以京城为首。真的无出其右,无论东京上海香港,都没有这样来的。。。身处其中,北京是让我觉得自己作为人类感受最渺小的一个城市。必须要依附一点什么才能活下去。寒夜里走在路上真叫一个寂寥。
一日我们出了北海公园后,在北海北走了巨长一段胡同(恭检胡同),在这儿买了炸豆皮,一大袋十元,爆米花,一小袋三元,还有两串五元的冰糖葫芦。这价格简直惊呆。仿佛回到上个世纪。。胡同一个角落里还有大黑板报,学校的围墙上则印着广播体操的图画。这些我在大陆别的大城市都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见着了。。。想想这儿离东直门崇文门也不过稍许距离。。。就觉得特别神奇。两种人都能相安无事的生存着。。。
大概无论什么时代,市民再小,也在夹缝中努力活下去。
接下来要回家属的家—湖州,去度过春节了。30代的第一年,第一个不在家的春节。顺带感受了春运,春运没有想象中繁忙错乱(也也许是调整的越来越好了),只是人比往日多一些。。。
2020年的秋天再想来北京走走,去北京坊住住mujihotel。。逛逛前门大街。还有家属想去的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