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人心浮躁,不骂亲戚情商,来心平气和地聊聊春节

到处都在讨论春节自救话题,从什么时候起,春节开始变得可怕?小的时候,有我们现在年纪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害怕过年,他们唯一的牢骚可能只是要破费几笔压岁钱。春节令人颤抖,无非社会发展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拉开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心变得更加细腻。
以前的春节不可怕,因为大家的生活状态都差不多。彼此离得近,平日里本就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过年聚在一起,也还是那些平实的闲聊。不像现在贫富差距拉大了,亲戚平日里不常相见。过年遇到了,由于常年不在一起生活,话题很少,不可避免地陷入尬聊的寒暄客套。多年不见的亲戚打着关心人的名义窥探别人晚辈的私生活,你说近乎陌生的人不得不凑在一起,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什么乐趣?虽然你长大了,但依然还是那些长辈掌握着话语权,你只得作为被各类标尺衡量的对象。
以前的春节不可怕,因为同学会相对较少,也没有那么多套路。部分原因参考以上。物质文化发展拉开了大家地理及心理上的距离,现在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何况由于大家同龄,处于同一个生态位中的竞争自然更加激烈。不是现在的人们套路多,好炫耀,人性不变,只不过换作从前,群体里没有那么多突出的人,个别混得好的,大家都看得见,没必要再自吹。现在的群体,各方面突出的人太多了,人人求关注,无疑就有了攀比炫耀之风。平时若是走得近,你几斤几两我不知道,还需你用尽插科打诨来树立形象!想想觉得现在的人挺惨的,越爱刷存在感的人越寂寞,平时越隔阂才越骚动。
春节变得越来越可怕,是因为两代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和鸿沟。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体性,长辈们却还停留在那个集体情怀里,又是他们掌握着话语权,一旦他们自然而然地用普世现象的放大镜发现你与众人的不一样,你就成为愉快谈资:众人结婚了你怎么还没结?众人生小孩了你怎么还不生?众人生二胎了你怎么还不生?众人都是公务员都是事业单位你怎么不是?众人工资拿到多少了你收入怎么那么低?至于这个“众人”,只是一个集体概念,随长辈们的高兴来定义,“众人”可能只是他身边个别的人,可能只是一个纯属无意识杜撰的参照。
没必要太过于孩子气的愤世嫉俗,为了避免春节的尴尬,能出国旅游躲避自然好,但我们奔波千里是因为想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摊在沙发上一边咒骂随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边互相吐槽彼此的衣着和身材,感受彼此平时生活的不易和欢喜。我们大老远跑回家,只因为在乎的至亲。其他三姑六婆、少年同学带来的不快就当作对整个人世间的同情,让他们互相纠缠玩弄吧,能出招自然有人接招,增添一点喜庆热闹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