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银河帝国三部曲》
一口气读完了《银河帝国》基地前三部曲,笔者心中的惊喜与震撼真是溢于言表,阿西莫夫写成的基地系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在今天依旧有其超越时光的魅力,给人无穷的思索与启迪。
如果说第一部情节略显老套,易于揣测的话,那么第二部骡的出现便让整个故事进入了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境界,最后第三部两个基地的对决更是错综复杂、眼花缭乱,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与结果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当兴奋与激动的情绪平息后,我们回头再纵览这三部曲,故事的发展以及现实中的影射又变得耐人寻味。

一、 谢顿危机与第一基地
数万年以来,人类只是栖居于太阳系的一颗小小星球之上,然而随着科技的爆炸性进步,人类踏出了迈向地外星球的第一步。正如同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一样,身怀科技与武器的人类显露出最原始的扩张本性,在千年之中迅速征服了整个银河,建立了空前的银河帝国。
光辉灿烂的首都川陀,四通八达的星际道路,数以百万的郡县省份,无坚不摧的帝国战舰,超过百代的和平岁月,超过万年的帝国历史……这一切一切似乎都骄傲地宣布了银河帝国的坚不可摧,宣称了皇帝的威望神圣不可侵犯,宣示着人类文明的长盛不衰。
然而一位睿智的老者,一个专攻心理史学的老教授——哈里•谢顿经过漫长的计算,得出了震撼的结论。他用坚定的语气宣告了银河帝国的末日:千百年来,银河帝国从上到下都已经染上了不思进取、腐败堕落、阴险算计的不治之症,帝国实际上早已江河日下,几百年内便会土崩瓦解。到那时,人类将会进入了长达三万年的衰弱期,经过无数的厮杀战争,第二帝国将会在野蛮之地诞生。谢顿建议皇帝接受自己的提议,将最精锐的科学家集中起来,在银河边缘的端点星上建立一个科学殿堂,修建集合几万年文明的银河百科全书以让新的帝国能够轻易地汲取几万年来的人类智慧。他相信这样的努力能够让人类文明的中衰期缩减为一千年。
谢顿的预言如同飓风一般冲击着整个帝国,皇帝、丞相、将军、野心家、阴谋家……统统行动了起来。然而,在给帝国元首提议的背后,谢顿还暗中进行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计划与布置……
历史的发展正如谢顿的预料,昔日掌控整个的帝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收缩阶段。虽说皇帝的威名依旧响彻整个银河,然而他的军队对与帝国边陲却已是边陲莫及。端点星作为供养着帝国最杰出的科学家失去了皇帝的眷顾与保护,因此受到周边野蛮王国的觊觎与进攻。在哈定、彭耶慈、马洛等一代代杰出领袖的带领之下,端点星不但从一个不设防的星球变成了一个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基地,打退了各种侵犯势力,度过了三次谢顿危机,更是利用自己强大的科技力量征服了周边各个星球,一跃成为了银河中的一大势力。而在每次危机爆发之时,先知谢顿都会从时光穹窿中出现,告诉了端点星人处理危机的手段,这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未来重建帝国的选民,端点星是取代银河帝国的基地。
基地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旧帝国的不安。帝国已然没落,它丧失了整个银河外环,昔日的星省、星郡纷纷自立为国 ,依附在新兴的基地旗下。然而帝国虽已日薄西山,它依旧是银河中最为强大的势力,依旧掌控着最为富庶的银河内环与四分之三的人口,依旧拥有轻易摧毁星球的帝国战舰。
一个年轻的将军,一个自信的天才——帝国最后的大将贝尔•里欧斯不甘心困于谢顿定律,决定向既定命运挑战,就如同罗马帝国的查实丁尼一样希望收复失去的领土。将军的眼中只有征服与光荣,他绝不容许任何能够抗衡帝国的势力,他想的是一举攻占基地立下不世之功,收复因帝国堕落而丧失的土地。里欧思拥有的是不世出的统帅天赋,全军上下唯其马首是瞻,甘愿为其赴汤蹈火;他带来的是帝国最精锐的舰队,其战力足以轻易摧毁整个星系,他的助手则是帝国最精明能干的布罗缀克,其计谋与铁腕堪称举世无双,他的后盾则是整个银河帝国的财富与亿兆子民的人力。
阔别两个世纪,银河帝国再度开始了自己的军事征服。
将军的征服无往不胜,随着帝国星舰与巨炮的前进,一顶顶皇冠落在地上,蛮荒之地的君主稽首称臣,甘愿呈上国土以归顺帝国,“星舰与太阳”的旗帜一幅幅地升起于银河的边缘地带,就如同二百年前那样闪耀夺目。银河帝国再度将疆域扩大到了银河边缘,兵锋直达端点星。只剩下本土的基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它动用了全部的武装力量,付出了上千艘星舰与五十万人的代价;它选拔了最能干的行商,周游于将军与大臣身边暗中计划。然而穷尽全力的基地却依旧看不到任何一丝胜利的希望。里欧思战无不胜,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基地的武装抵抗;布罗缀克算无遗策,将基地所有的阴谋诡计扼杀于萌芽之中。
昔日的银河帝国似乎即将再度统一,帝国军旗也即将飘扬于端点星的赤道之上。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阻挡里欧思的步伐,然而正在此时,事情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
里欧思与布罗缀克被皇帝召回、下狱并处死。
为何英明一世的皇帝会在最后关头做出这么愚蠢的决定,以致于帝国中兴事业功败垂成?
长者巴尔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沉重与深思:银河帝国的内部陷入了巨大的不稳定,以致于四分之三的君主是不合法的篡位者而非正统的王朝世袭,帝国虽暂时中兴却依旧藩镇林立,这就决定了皇帝的不自信与皇位的不稳定。当皇帝弱势时,帝国不可能考虑到开疆拓土;当将领平庸时,英明君主也不能决胜千里之外。唯有强势的君主与杰出的将领同时出现才能真正威胁基地的存在。然而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帝国却自发陷入了危机。元帅里欧思战无不胜,清正廉洁,非常可疑,他在图谋什么?宰相布罗缀克步步为营,屡屡得手,全力帮助元帅,更加可疑,他在企图什么?当帝国最厉害的两人结合起来时,还有什么能够阻碍他们?更何况他们手中还有足以摧毁基地的军事力量,倘若再攻占基地立下不世之功,难道还有可以赏赐的余地吗?英明的君主能够让这样的组合存在吗?即便是文武双全的克里昂大帝年轻二十岁,御驾亲征来征服银河边缘的基地,首都川陀也会迅速出现叛逆者与篡夺者,致使帝国陷入内战之中。如此一来,谢顿的幽灵已经将帝国完全困扰,致使衰弱期的帝国即便出现英明君主、能臣干将,最多也不过是控制住帝国的核心地带,绝不能劳师万里成功地征服银河边缘的基地。
就这样,基地击败了最为强大的旧帝国,成为了银河中最为强大的势力,基地公民证取代了星舰与太阳,成为了银河世界新的权威与标志,将基地的威名传播到银河的各个角落。

二、 骡
从征服安纳克里昂星球开始,基地踏出了端点星外的第一步,到击败欧里思和旧帝国后,基地俨然已经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整个银河。发达的商业、尖端的科技、强大的武力,基地正在一步步地践行谢顿的预言,击败了任何值得击败的对手,即将成为取代帝国的第二帝国。然而所谓“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基地在谢顿的帮助下扫清了前进的敌人,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旧帝国的陷阱。基地领袖从自称人民公仆的民选市长变成了深居宫殿的世袭皇帝,基地也从一个人人平等的科学城发展成了贫富分化、缺乏自由的专制国家,它对外的统治比旧帝国还要残暴。更严重的是,基地最引以为豪的进取精神、批判精神也变成了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基地的发展势必是要重蹈旧帝国的覆辙,而谢顿所计划的却是建立高尚的、平等的大同社会。在他原本的计划中,第五个危机将会降临到日益腐败的基地身上。基地的发展势必引发人民的不满,其中最强大、最具自由精神的行商(对外殖民者)将联合起来发其对基地的进攻,经过短时间的内战后,双方势必会达成和解,建立一个理想的联合政府:既具有理性精神,又能够集中权力,并且能够妥善处理分配问题。倘若历史能够正常发展,基地势必会自发地修正弊端,纠正走向。
骡的出现,全然改变了历史进程,几乎将整个谢顿计划毁于一旦。
又长又大的鼻子,如同一把扫把安插在了丑陋的脸上,两只大眼睛如同两只硕大的鸡蛋,时时露出恐惧的神色。瘦弱的四肢像麻杆一样拴在身上,整个人就像是火柴棒搭成的木偶一样。谁又能想到,就这样一个滑稽柔弱的小丑能够征服整个银河,攻占基地呢?
滑稽的表面下是沉稳老辣的内心,骡几乎集合了所有帝王的优点,其为人心思缜密、能力超群,有着堪比里欧思的战略与布罗缀克的智谋。更难以想象的是,骡天生就具有极强的异能——心理控制。他能够轻易地改变任何人的思维,操纵人的七情六欲,让最顽固的敌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让最坚强的战士在一瞬间放弃抵抗,倒戈相向。从二十二岁开始,骡先是征服了一个小队,再是征服了一只军舰,后又攻占了繁华之城——卡尔根,拥有了仅次于基地的军事实力。最后,骡将征服的矛头指向了已是老牌王者的基地。他一面派遣大军与基地军队正面对决,双方在银河展开大战;一面亲自出马,扮演贝泰夫妇身边的小丑,并随之掌控了行商集团的领导,与其一同降落于端点星的市政府,一举改造了最高统治者的精神思维,基地随之全面投降,骡因此不战而胜。
征服基地之后,骡自称第一公民,建立了第一个在真正意义上接近银河帝国的行星联盟,其稳固程度远远超过了基地鼎盛时期。在他的心灵统治之下,没有任何军官存心叛乱,没有任何臣民心存不满。然而,骡本人却并未因此高枕无忧,他在与基地对决中发觉到了第二基地的存在,并感受到了第二基地的能力与自己同样属于精神操纵。在他看来,第二基地的使命是维护谢顿计划,迟早要出手阻碍自己。因而,骡放弃了帝国对外的扩张,转而竭尽全力去搜寻第二基地的下落。第二基地对骡的行动深感不安,同样决定先发制人,双方展开烈的智谋对决,构成了全系列最为精彩的篇章。
第二基地派遣足智多谋的程尼斯打入骡帝国的内部,成为骡手下唯一不被心灵控制的宠臣,成功地获得了骡的信任,并接到了寻找第二基地的任务。在程尼思的带领下,骡的心腹普立吉全面相信了达辛德即第二基地的说法,甚至要将军舰与核铳交给程尼思。正在此时,骡突然现身,一举掌控了局面。原来,他从一开始便意识到了程尼思是第二基地分子,因此将计就计,亲率大军尾随二人来到达辛德并将整个星球毁灭,并在精神战斗中击败程尼思,从其精神最深处得知了第二基地的真实地点并非达辛德而是罗珊。至此,骡可以说是大获全胜。正在此时,第二基地的首领第一发言人亲自来到骡的面前,与其面对面地展开精神对决。
事实的真相最终揭开,从一开始,第一发言人就意识到程尼思必然会被骡看穿,转而在派其前往之前就对其进行精神改造,让其误以为罗珊才是第二基地。他也相信骡为了彻底铲除威胁,必然会御驾亲征,与拥有精神能力的第二基地成员开展决斗。第一发言人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转而将第二基地成员集体派往骡帝国的首都卡尔根。倘若骡身居首都之中,凭借其最强的精神能力与无数忠心耿耿的舰队战士,第二基地断然不能伤其分毫。然而骡已离开大本营,第二基地成员便可以通过精神操纵解除骡对其手下的精神控制,煽动叛乱;而毁灭了达辛德与罗珊的骡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获,第二基地依旧是扑所迷离。
在骡得知真相的一刹那间,无穷的愤怒与绝望涌上心头,严密防范的心灵出现了一丝裂痕,而第一发言人利用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便完成了对骡的精神改造。骡遗忘掉了第二基地,变成了一名和平主义者,成为了行星联盟的开明统治者。由于骡没有生育能力,他的帝国也随其生命终结而土崩瓦解,一度中断的谢顿计划再次展开了其神秘进程……

三、 终章——两个基地的对决
具有精神操控能力的骡一旦离世,整个帝国便随之瓦解,基地率先独立,并重新征服了过往的势力。然而由于第二基地暴露了自身的存在,第一基地的精英层认识到了第二基地的精神能力。他们深感自身并非是谢顿计划的唯一传人,甚至认为自己只是牵线木偶一般受到第二基地的操纵,转而表示了对第二基地的敌意。他们全力钻研精神科学,掌握了一系列精神技术,决心像骡一般铲除第二基地,以确保自身成为第二帝国的唯一接班人。
此时,在未知的星球上,第一发言人也揭示了第二基地存在的意义:“人类的精英大多只具有物理科学的潜力,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能够为人类开拓精神科学的领域。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稳定度大于百分之五十五的文明,唯有让精神异能者成为领导阶层,建立新的帝国。在谢顿计划的千年岁月中,第二基地将培养出一批精神心理科学家,接管整个帝国。简而言之,第一基地通过物理科学的发展建立起单一政体的有形架构,第二基地则提供统治阶层的精神架构。”显然,第二基地虽无消灭第一基地的心思,却同样将自己视为第二帝国的唯一接班人。
两个基地的对决同样是险象环生,环环相扣。不过总的情节与骡和第二基地对决相似,都是无间道与碟中谍。最后的结局是第一基地认为已经彻底消灭了第二基地,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帝国继承者。然而这又完全落入第二基地的掌控之中,他们通过五十五人的牺牲,彻底地抹杀掉了自身在第一基地的存在。至此,自以为独一无二的第一基地会再度将研究重点放在物理科学,继续将自身的势力伸向宇宙之中,而昔日对付第二基地的心理学、精神科学则将伴随第二基地一起进入历史的尘埃。第二基地则依旧潜伏于暗中,认真地为执掌第二帝国做自己的准备……
纵览这个系列,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阿西莫夫对现实和历史的关怀。书中的各种科幻事物占的分量相对较少,远远比不上《三体》这种硬科幻作品,甚至还存在些许漏洞。(如银河帝国衰弱后,安纳克里昂独立,退化到了电气和煤炭时代,丧失了核能,但却依然能够进行星际航行。)但是,阿西莫夫通过宏大的史诗叙事,缜密的逻辑推理,深度的社会剖析,让整个系列从一般的小说作品一跃成为风靡世界的科幻经典。我们可以看到,阿西莫夫相当程度上借鉴罗马帝国自身的兴衰历史,又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身影。任何帝国都不可能长久繁荣,势必要走向自己的没落,经过漫长的角逐,终将有新的势力取而代之,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历史规律,也就是贯穿全书的谢顿预言。然而新兴的帝国却依旧不可避免地走上旧帝国的老路,第一基地的自身专制腐化便是最好的说明。骡的出现是阿西莫夫的神来之笔,他将整个带有宿命论的故事推向了不可预测的方向,使得读者耳目一新。故事最后两个基地的思考与较量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基地自认为是第二帝国的唯一继承者,宁愿不惜一切代价铲除曾经多次帮助自己的第二基地;第二基地则认定了精神心理学家注定将成为第二帝国的领导阶层,必然要去接手第一基地建好的框架。双方均是这样的自信与自负,深信自己是唯一的领导者,这样的第二帝国难道真的是谢顿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真的能够摆脱第一帝国以及无数帝国的既有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