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韩鹏杰讲《道德经》中的战争哲学
这一章仍是讲战争之道
是三十章的继续和发挥
上一章着重从后果讲,
而这一章以古代的礼仪来比喻
“左”与“右”是我们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礼仪中又具有怎样的不同含义?反战的老子又为何说君子可以使用兵器战争?老子对待战争的真正态度究竟是什么?
且听韩鹏杰老师为我们继续解读老子的战争哲学。
韩老师在之前的课程里给大家说过,有文学家建议,应该把三十章、三十一章纳入小学课本,因为这里边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对待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热爱。
韩鹏杰教授书说三十一章大致讲了一个什么事情呢,就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中有左右之分。以左为尊,为贵。所以三十章里边几处提到这个地方,君子居则贵左。可是为什么打仗的时候不是这样呢?那么我们来慢慢的揭开这个答案。
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也。有人考证过,这个佳其实是个唯,语气助词。这个佳前边少了一个口字。夫唯兵者,不祥之器也,就是说战争这个事是一个不祥之物,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这个物我们不要把它理解为物质,那就不好理解了。东西。它代表很多,就是这个是大家很讨厌的事情。厌恶,物或恶之。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平常大家坐的时候以左为尊为贵,后来朝廷里边很长时间也是这样,列班的时候,文官在左,武官在右,文官比武官的地位高,君子居则贵左,可是用兵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右将军比左将军的地位高,为什么要这样?大家看老子后边给大家解读的这一段话,非常深刻。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这个战争,兵器,不祥之物,不应该是君子经常用的,不要动不动就说打说杀的,前边讲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现在讲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这是在讲战争的那个凶残,不要轻易的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不得已而用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方法。所以大家注意,有人说老子这个人磨灭人的斗志,其实老子根本不是这样,不得已而用之,并不是说完全可以不用,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大家要奋起反抗的。所不同的是,它强调不要轻易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战争是要死人的,杀人盈野,非君子之器。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恬淡,你看人性情平和的时候,当然不会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恬淡为上。下边这个我觉得太重要了,胜而不美。你看上边讲的那个,善有果而已,果而勿取其强,果而勿骄,果而勿伐,果而勿矜,果而不得已,这不是也在讲这个意思吗?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所以战争胜利以后,第一件事都不应该去放肆的庆祝,应该祭奠在战争中双方的死者,毕竟都是生命,胜而美者,是乐于杀人。这里培养出的是一种乐于杀人的这样的一种习惯,风气,这个不好。所以你看这一段里边,很多人讲话也经常引用,恬淡为上,从容,恬然,淡定,平和,胜而不美,胜而美者是乐于杀人。
韩鹏杰教授说三十章,三十一章,两章的内容,把我们中国人对待战争的这种态度,对待和平的这种热爱,说得清晰而又深刻,是值得大家认真的学习研究,反复的揣摩,并且要讲给别人听的。
我们学一本经典,学到经典里边的一些精彩的内容,再把它讲给别人听,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我们文化的传承,为往圣继绝学嘛!你说咱们自己的文化大家都不学,都不去传承,我们的文化不就断绝了。
精塾学院,
专注于创作有深度、有厚度的精品解读
传递千古不灭的思想价值
韩鹏杰讲《道德经》全集线上课程已经上线
关注“精塾学院”公众号即可领取课程
精塾学院正面向全国书友进行渠道招募以及国学推广大使招募,如果你也爱好国学,并且看好知识付费的行业前景,想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就快来关注“精塾学院”联系书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