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 || 那个橙色偏执狂
✪ 引言 ✪
|| ◤写个有趣的日本老板的轶事。 ◢ ||
✪【01】✪ ≡ 初见≡
我十年前在日本工作时就认识了他,当时他在日本工厂做3级经理,算是我们部门的客户老板。同事告诉我,不用叫他的名字,叫他Orange-san好了。没有见面之前,我还很好奇为什么叫Orange-san,因为他爱吃橙子吗?
见了面,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称呼他Orange-san了。他简直就是橙色的代言人嘛,戴了一个橙子的棒球棒, 虽然必须穿着工厂的蓝色工作服,但是自己能够控制的物品都是要有橙色元素的,计算器要套个橙色外壳,圆珠笔是橙色的,袜子也是橙色的。下班之后,自己的便服绝对是橙色系列的衬衫。
然后我就问他为什么对橙色这么偏执。
起源是之前在他还是二级经理时被派到美国一个工厂工作,因为各种文化差异以及工作压力,很难融入工厂文化和带领团队,事情进展的不是很顺利。直到他有一次去看了田纳西球队的比赛,田纳西的球队是橙色系的,在蓝天白云下,满场的跳动的橙色给予他无穷的力量和希望。他渐渐开始让自己接触到更多橙色系列的东西,振作起来,低落时不断给自己打气。后来,工作也慢慢推进,等他结束在美国的任务派遣回到日本时,他的自信心也是越来强大, 被提拔到3级经理。

✪【02】✪ ≡ 重逢≡
然后三年前在越南工厂又一次见到他,他已经被提升到4级经理作为越南的厂长。他对橙色的偏执这时候已经不仅仅是自己了,开始让自己周围的环境也要有令人激动的橙色。 于是,越南厂的工服原先是天蓝色配白边,他要求改成天蓝色配橙色边;会客厅的沙发也换成橙色的沙发,办公室也装修成橙色系。 😄 作为老大,让自己的工厂成为自己喜欢的环境也无可厚非。

一年前他被调任回到日本,作为日本工厂的厂长;准备着手改造自己本土的工厂的颜色了。如果十年前,他在日本工厂作为部门经理时,选择橙色是自己的事情,日本人还会打趣和他开玩笑。但十年后,他作为老大回到工厂做厂长时,想让橙色变成大家的事情,这对于固执的日本人来说就不像越南人那么容易听话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厂服颜色投票大会产生了, 一个是日本传统的黄色,一个是厂长要的橙色。最后的投票结果是一半一半,当我和我的日本同事八卦这件事情,他很无奈的给我吐槽:很难办啊,我投的是黄色。但,最后厂长拍板了橙色。 😄😄

✪【03】✪ ≡ 影响≡
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可能算是关于Orange-san的一件趣闻轶事吧;但背后引发的几个点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
1 心理暗示和个人品牌
Orange-san当年给我讲为什么橙色激励了他,后来通过橙色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度过那个比较挑战的工作阶段。这个是典型的心理暗示正向反馈激励大法啊!首先,橙色本身是一个产生激情让人充满希望的颜色;其次,Orange-san面对低谷,把负面的能量转移出去,交给橙色来激励自己;最后,因为橙色链接,自己取的阶段成功时就会把因素归结到橙色,然后再用橙色激励自己下一个阶段的挑战,可以将自己更客观的从自我陶醉中走出来。
同时,对于他个人来说,这变成他自己一个辨识度相当高的个人品牌。Orange-san当年给我说:
我是学市场营销的,刚加入公司时在市场部,因为喜欢工厂的工作所以选择了去日本工厂。 但是我通过这个方法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别人可能记不住我的名字,但是我将我自己和更广义的橙色联系起来。你现在想起了橙色是不是想起了我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化,不仅仅适合产品,也适合个人嘛。
2 个人和集体的边界
如果Orange-san自己选择橙色那是个人的事情,但他成为厂长成为一个掌管几百人的集体的领导时,他是否可以影响集体变成一个集体的品牌颜色呢?
这个问题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他的橙色品牌文化影响,在越南就很容易推广下去;在本土日本却遭到了下属的强烈反对。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件有意思的群体特征啊,从上到下更有凝聚力啊;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法西斯啊,霸道老板不民主啊。
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导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可以影响集体的事情,真是一个需要不断设定边界的课题呢。
如果进一步拓展一个领导者的管理方向和未来战略:自己认为美好正确的事情,对团队来说不一定也是美好正确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团队的领导如果认为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是要竭尽全力义无反顾的带领大家往前冲的,不想在车上的人是可以下车或者被淘汰的。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