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云顶天宫
我看过很多的网络小说,bg的热门小说好多都看过,偏好古言,还有大热的盗墓和全职高手。
盗墓笔记是我追得最凶的一本小说。至今还记得高中的时候11点半回到家里12点在床上刷半小时的盗墓笔记再睡觉。那时看盗墓是我一天当中最为舒畅的,尤其是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和作业,看着神神鬼鬼、奇怪灵异甚至有些血腥的文字描述,精神上的压力会被释放出来。就仿佛憋了一天的气,瞬间被排出,舒畅啊!半个小时的欢愉,这种精神的刺激仿佛我的安慰剂,缓解了我一天的压力,再安然入睡。我把这本小说放在了床头,读书上学的日子就靠这样子过下去。
我钟情这部小说吗?回答是:是的,我的确喜欢它。自己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的时候,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最终回到了长白山而去了一次长白山。那时是国庆节,约好了4人抢到了去的飞机回来的高铁站票,便无所顾忌地出发了。
经历最为神奇的是从安图到二道白河的这条路。这条路是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的。可以选择大巴车,要从高铁站下车后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达;另外可以选择黑车,25块钱一个人。当地开黑出租的人,看着让人恐惧,又高、又壮、又黑,还有粗粗的金属链子套在脖子上,有的人手里叼着烟,嗓门大大地朝电话里嚷嚷,能让人深切体会到“人为砧板我为鱼肉”八个大字。如果我们一行人全是女生的话,我们是绝对不会选择坐黑出租的。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几个女生完全没有对抗的能力。
长白山的实际体验并没有云顶天宫给我的梦幻。它把我拉回了现实。
《盗墓笔记》中的长白山,带着异域的色彩,来自西藏或者更西边更神秘的地方。故事发生在冬季,自然满山白雪覆盖,所以长白山的主基调是白色的。宗教和文明的交织,仿佛作为一个外来者不小心走入了埃及法老的墓地,带着崇敬和畏惧,想起来时,我脑海中给它配色是红色、黑色,那种神秘莫测的文化像是三星堆的图腾样式,线条不柔软,带有原始的冲动和野性,遥远且神秘的张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
现实却是满山的秋叶,很黄,没有很红的,叶子还未完全掉落,没有秋天或是冬天的萧瑟感。远处望去,厚厚的叶子盖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反而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把即将到来的冬天的味道都给冲散了。坐在黑出租上,一路开往二道白河镇,2个多小时的车程,道路旁全是这样的群山,让人很放松,很惬意。我开始在车上讲起了盗墓笔记的故事,有人睡着了,也不知道是我的故事讲得太差还是一天的赶路太过疲惫。
这种想象与现实的交错和远离,让我迷失,但是这样的体会又是令人新奇的。幻想碎裂,在现实的触摸后重构,再次建立,像是把原来的自己打碎再建立起来,构建一个不一样的脑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