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茶叶和杨树叶子
在热带海岛的中国城,我突然想中国北方的老家了。
一、中国城的咖啡店
有次雨天逛街,遇到了这家咖啡店,进来买了一个当地的椰子甜点,味道很不错。后来波波带我到这里吃早餐,很舒服的环境,有很多新鲜的面包。
我喜欢这家店,里面是西方的咖啡店风格,挂着油画,咖啡的杯垫上画着西班牙女郎,我和波波猜测也许老板有西班牙血统。
我今天又来了这里,坐在了靠窗的座位 ,可以看到一辆辆开往中国城的三轮车,这条路好像是单行道,前方好像是一个黑洞,只进不出。
好几次路过这里的时候,我都脑补这家咖啡店里发生的故事,像电影演的那样,中国城里的各色人物都会在这里汇合,黑白道的人到了这里都会表面和和气气实则内心各怀鬼胎的喝咖啡,如果真是这样,倒有点潮汕人喝茶的感觉了,但是这只是我的意淫,住在中国城的人可能还没有出门喝咖啡的习惯,前阵子看一本菲律宾华文作家写的文章,说自己养成了喝黑咖啡的习惯,每天一杯,雷打不动。第三代第四代华人,对于中国茶的执念也没有那么大了。
二、茶叶和杨叶
说起茶,这里有些咖啡厅的茶还是值得一试的,大部分是混合茶,如果点的话,他们会先问你要红茶还是绿茶,选定之后给你几个茶包让你选,光看这些茶包,你根本判断不出茶的味道,上次我点了一个“Africa Sunrise”名字够浪漫,茶上来的时候茶包泡在里面,服务员嘱咐我七分钟之后喝是最佳时机,我掐着表等,中间好几次忍不住好奇的闻冒出的热气,有没有非洲的感觉我不知道,倒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大风天过后,跟着妈妈去树林里搂杨树叶子的场景。
杨树不大,但是种的密,秋天的一阵风过去,灰色的杨叶铺了一地,走上去能踩碎一大片,一般是下午,我妈会带着耙子去镂。耙子是竹子做的,大的像大芭蕉树的叶子,呈扇形,耙子铺在地上,往后拉,地上的叶子被聚了起来。我妈会把他们镂成一个个坟堆一样的小山,然后用肥料袋子缝起来的单子将他们装进去,系成包袱的形状扛回家。一个单子包不了所有的叶子,有时候也会有大口袋,杨叶不重,我也能帮妈妈拖一袋子回家。也是我唯一能帮她的,其他时候,我都跟在妈妈后面找好看的叶子,一半红一半黄的,被虫子咬出好看形状的,大的像桐树叶子的,小的像榆钱的,杨树叶子的样子多了去了,凡是被我抓到手里的都是我的宝贝。
三、柴火
这些杨叶扛回家,会被放在厨屋里,我家的厨屋是土挑起来的,听妈妈说她结婚时并没有个做饭的地方,这是她和爸爸自己挑起来的,厨屋里有个土灶,拉风箱的那种,我小时候经常帮妈妈烧锅。杨叶是上好的引火柴火,最好应该是麦秸,杨叶也不错,只是烧的快,每次塞进去一大堆一下子就烧没了。能用来烧火的还有玉米秆,往里填的时候要先掰成三段,但还是会有一截漏在外面,需要认真的看着,里面的烧完了,就把外面的推进去,还有花柴,就是棉花杆,比较硬,但是很禁烧,我比较喜欢,只是因为我妈不太会种棉花,所有我家花柴不多。当然还有杨叶,初秋的大风天,特别是阴天的时候背回家,第二天经常会下雨,我们不怕,因为一厨屋的杨叶看着就有安全感。
当然柴火太多也不是好事,容易失火,有次我妈在外面喂弟弟吃奶,一会没看火,厨屋里的柴火就烧起来了,还好发现的早,我们家门口又是池塘,邻居过来提着桶去池塘里舀了几桶水上来,很快就扑灭了。从那之后,我爸总是说不要往厨屋里放太多柴火,可我们这个囤积狂可不管,只是可怜了我这个小孩,每次烧火都要我认真的守在前面看着。
火很神奇,有好多种颜色,黄色红色白色蓝色还有我说不上来的,就叫火色吧,还有好多种味道,麦秸杆有麦子的味道,玉米秆有时候很湿,闷着冒出一阵烟,熏得眼睛疼,这还不是最恼人的,最刺激的是他会突然烧起来,好几次让对着它吹气的我被烧了刘海,到学校会被人叫做“羊羔子”,因为头发变卷了,小时候我的头发和现在不一样,是直的,现在没有被火撩也变弯了,不知道和小时候被烧太多次有没有关系。
现在家里没有用土灶了,刚来菲律宾的第一个月,在傍晚的阳台,可以闻到有些人家院子里飘来的木炭的味道,虽说不是家乡的味道,但是火的味道都相通的,无论是中国北方的柴火,还是东南亚芭蕉树下的炭火,都是最先发现火的神奇用途的智人所发现的神秘又亲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