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之巅】黑泽明:导演中的导演,大师中的大师

张艺谋曾撰文: 我第一次看到了黑泽明的电影,是《罗生门》。我一下子被它迷住了。几年后,在戛纳,我坐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亲眼目睹了黑泽明接受终身成就奖。他受到了东西方人民的热爱和崇敬。我从未和他相遇,尽管曾经有过一次机会。有一次,我去东京办事,一位日本友人建议我去见见黑泽明。我不敢去。无论如何,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在电影的王国里,我那时不过是个小人物。

人物名片
黑泽明 Akira Kurosawa
性别:男
星座:白羊座
出生日期:1910-03-23
去世日期:1998-09-06
出生地:日本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今品川区东大井町三丁目18番附近)
民族:大和民族
血型:B型血
身高:181cm
更多中文名:黑泽天皇 / 黒澤明 / 黒沢明
更多外文名:Wind Man (昵称) / The Emperor (昵称) / くろさわ あきら / /
家庭成员:黑泽勇(父)(原为陆军学校军官,由于看不惯军人武士道作风,改做中学理事)/黑泽缟(母)(出身于大阪的商贾之家)/矢口阳子(妻)(本名加藤喜代,婚后更名黑泽喜代,1944年,黑泽明执导电影《最美》与矢口阳子相识,翌年与矢口阳子结婚) / 黑泽久雄(子)(1945年出生) / 黑泽和子(女)(1954年生于东京。学服装设计出身的黑泽和子从电影《梦》开始,担任黑泽明电影的服装师。黑泽明去世后,她继续在电影领域开拓,曾为《黄昏清兵卫》、《座头市》等影片担任服装设计)/黑泽丙午(哥)
人物关系:山本嘉次郎(老师)/三船敏郎(前好友)
主要成就: 第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 第3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IMDb编号:nm0000041
人物自传
拾●事
1.哥哥黑泽丙午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东京都的一个武士家庭,是地地道道的东京土著。

《蛤蟆的油》里,黑泽明描述了自己一片惨绿的少年经历。小学时,他智力发育晚,被当成特殊学生对待。老师讲课时,常常故意望着他说:“这个,黑泽君大概不懂吧?”。同学也常常取笑他,折磨他,做游戏时知道他反应慢,都故意把球往他身上砸。学校对他如同“地狱”,而他的某些短板后来甚至相伴终生:他一直写不好阿拉伯数字,不会开汽车,不会使用普通照相机,他儿子则称其挂电话的神态“简直就像个黑猩猩”。但幸运的是,“毒刺与诋毁”之外,他遇到了一些不同的人。这些人如荒漠甘泉、冬日暖阳,滋润着他,温暖着他,使他看到生命脆弱之外的坚强,生活艰难之外的美好。

家人以不同的方式爱着他,影响着他。哥哥丙午虽然经常骂他,但他受欺负时,却一定会站出来保护他,为他撑腰。有一次,哥哥从船上冷不丁地把“小明”推下水,却让他自此学会游泳,不再怕水。自杀前几天,哥哥专门把弟弟叫下车,“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阵,颇为不舍;父亲脾气严厉,却经常带他去看电影(据说黑泽明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7岁时,父亲带他看的多是西部片和武打电影),看曲艺,带他学书法,学剑道;而母亲则以非凡的坚韧,为儿子作着生活的示范。有一回油锅起火,母亲的手、眼、头发都烧得滋滋作响,她却依然镇定地端着油锅穿过客厅,把它放在院子里,不喊一声疼。

他是家中四男四女八个兄弟姊妹中最末的老八,从小到大伴他左右的都是三哥黑泽丙午,哥哥丙午自小在许多方面展现出过人天资,但与此同时,脑子里却又有着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1923年,关东大地震爆发,震级达到7.9级(96年经过精确计算更改为8.1级)。地震后的第二天,17岁的丙午就带着13岁的黑泽明来到灾后现场,年幼的黑泽明惧怕动物和人类的尸体,哥哥鼓励他勇敢的去面对这些遇难的尸体,对幼年黑泽明的心里造成了很大冲击。

如果你以为丙午只是个欺负弟弟的混蛋那就错了,不同寻常的性格决定了他“培养”弟弟的方式。就如他对黑泽明所说:“面对可怕的事物闭眼不敢看,所以就觉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地看它,哪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虽然他毕业时给弟弟写了辛辣难听的毕业词,还故意嘲笑在台上难以启齿的黑泽明,但也是他将外国电影最早介绍给了黑泽明。
黑泽丙午天赋秉异但学业不顺,在落榜高中之后便离家出走。20年代成为被称为“活弁 [biàn] ”(The Benshi)的无声电影解说员,但没过几年有声电影取代默片,丙午失业,心灰意冷。1933年,27岁的丙午自杀。

黑泽明一生都活在哥哥带给他的影响当中,对他的创作影响深远。
2. 绘画生涯
黑泽明出生在武士家庭,家教非常严厉,父亲从小就让黑泽明学习剑道、书法,但黑泽明自幼却表现出了对绘画的兴趣和天赋,立志要当一名画家。
1923年,正在上中学的黑泽明学习了西方绘画,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期间他参加过一个叫做“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话题),并参与了《无产者新闻》这份报纸的相关工作。后来因为不想让父亲担心,而离开了该组织。初中毕业后,黑泽明仍然热衷于绘画,甚至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17岁入选日本画界新人展“二科会”。
哥哥黑泽丙午离家出走后,有段时间追求绘画理想的黑泽明就与哥哥住在一起,两人亲密无间。真正让黑泽明放弃绘画梦想的还是哥哥的自杀,他不得不放弃这份回报微薄的理想,扛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但艺术总是相通的,绘画和电影都有通过视觉表现创造力的一面。在后来的许多电影作品中都能看到黑泽明的绘画天赋。


1928年(昭和4年) ,18岁的黑泽明报考美术大学落榜,但其静物画入选日本著名美术家团体“二科会”的美展,1929年(昭和4年) 他跻身日本无产阶级美术家同盟,师从西洋画派的冈本唐贵(1903年12月3日-1986年3月28日,原名冈本登喜男,冈本唐贵的长子是漫画家白土三平(原名冈本登):https://site.douban.com/174590/widget/notes/10873447/note/267829653/) ,受梵高、塞尚等画家影响。

黑泽明正式大量绘制分镜头脚本是从《影子武士》(https://www.douban.com/note/410511699/)开始。他拍战争史诗片《影子武士》的时候,预算遭遇到了问题,于是他画了几百幅电影分镜头画面,把他对这部电影的热情通过画面传达给投资商。

他在他自传中这样描述这段经历:“我的目的不是要画得好,我用我周围各种容易到手的绘画材料,用最便捷的方式把脑中的画面画下来。” “在绘制分镜头时,我会想很多事情。场景的设定、出场人物的心理、感情和动作。为了表现这些东西,应该从什么角度拍摄,灯光、服装、道具等等,不一一仔细考虑,就画不出场景来。不过,应该说画分镜头是为了思考这些事情更为准确。我就是这样,把电影里的一个个场景抓住并固定下来,再一点点丰满,最后拍成电影。这个过程从我写剧本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经常能在剧本稿纸背后发现我画的画。”
《影子武士》
山县之死:


风林火:


《乱》




《梦》
红富士:


水车小屋的老人:


狐狸出嫁:


有水车的村庄·奢华的葬礼:

《八月狂想曲》


其他作品对比








《大海作证》(黑泽明编剧作品)

《八月狂想曲》
祖母用毛毯包着孙儿们:

祖母在讲故事:

《袅袅夕阳情》
学校:

老师的梦:

老师的家·秋:

《梦》
落下的我:

有水车的村庄·女孩儿们:

飞翔·被影子呼唤的我:

桃园·陌生的少女:

桃园·夫妇人偶:

《影子武士》
内藤昌丰之死:


雪中春日山:

渔夫的小屋:

《乱》的人物设计草图:








“与大家对话” 黑泽明电影分镜头绘画展:
http://www.zxart.cn/Detail/194/108885.html

http://i.mtime.com/wangwenjie/blog/7014836/
3.师徒情深
20岁时,黑泽明接到征兵通知书,因征兵检察官是他父亲的学生,悄悄让他免除了兵役。放弃了绘画生涯,1934年,黑泽明看到了新成立的PCL电影公司的招牌信息,便写了一封信(电影论文)给这家公司,怒斥当代日本电影的种种缺陷,这让他引起了这家新公司的注意,得到了面试的机会。这家公司,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日本五大映画公司之一的东宝株式会社(全称东京宝冢映画株式会社),而面试他的导演,正是三、四十年代最重要的日本导演之一山本嘉次郎。在山本嘉次郎手下,黑泽明做了五年助理导演,学到了很多必要的导演技能:选场、排练、灯光等等。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黑泽明在山本嘉次郎那里得到的最重要的教导是:导演必须懂编剧。积累一些经验后,山本嘉次郎要求黑泽明动手写剧本。
1936年,黑泽明完成了自己编剧的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经山本嘉次郎推荐,发表于《电影评论》,由此进入了电影圈。随后,又相继创作了剧本《寂静》和《雪》。

1941年,在拍摄完剧情片《马》之后,黑泽明就从副导演的职务中解放了出来,专写电影剧本,只是偶尔完成一些山本嘉次郎的B组工作。当时信息局悬奖征集电影剧本,黑泽明拿《寂静》和《雪》两个剧本去应征,前者得了二等奖,奖金三百元,后者获一等奖,奖金两千元,当时黑泽明的月薪是四十八元。




但就是这位恩师,却阻挠了黑泽明的一段姻缘。
4.无疾而终的爱情
在拍摄《马》时,黑泽明接手了剧组的大部分工作。影片的女主角是东宝力捧的高峰秀子。根据高峰秀子自传的说法,拍完《马》之后,黑泽明曾给高峰秀子一封信,内容如下:
“现在已是半夜时分。我正在写剧本,可是,突然想要撒尿。到楼下上厕所,我又嫌麻烦,于是我打开窗子就撒了起来。哗、哗、哗……正在屋顶上的一只大猫被吓跑了。我撒的时间很长,说不定楼下的人还以为是下起雨来了……”
黑泽明的这封情书确实不太讲究,高峰秀子也觉得非常“粗野”,但心中却不是没有波澜。
随后两人在另一部影片的片场偶遇,黑泽明邀请她去家中玩耍,秀子欣然答应。
某天晚上,秀子趁养母出门来到黑泽明家中,当时压力颇大的高峰秀子看到他突然情绪奔溃泪流不止。但两人还未怎么交谈,秀子的养母便带人来到黑泽明家中……结果是高峰秀子被关在家中一个星期,而黑泽明再次见到高峰秀子时,居然转身离去,未做任何解释。
原来,高峰秀子的养母、东宝公司董事森岩雄、山本嘉次郎都反对两位年轻人的爱情,更有报纸用“订婚”的字眼八卦二人。多发阻挠下,还没开始的感情就已经被结束。
但对日本电影来说,这倒算不上一件坏事。后来,黑泽明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电影大师,高峰秀子成为昭和时代最伟大的女演员,但两人从未合作过,也不会再有人惋惜无疾而终的爱情。


5.小津安二郎的帮助
日本电影史上伟大导演众多,但可争一二的恐怕只有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或许还有沟口健二),两人作品风格迥异,前者如菊幽美后者如刀刚烈,成为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在导演生涯中,黑泽明的电影大多由东宝出品,小津则是松竹的旗手导演,交集并不多,但在黑泽明生涯刚起步时,得到小津的知遇之恩。
黑泽明拍摄了导演处子作《姿三四郎》时,日本战时电影必须通过内务省审查。当时的审查官认为影片有明显的“英美”风格,破口大骂,看起来不能过审时,此时负责审查的小津安二郎淡淡的说:“满分百分的话,《姿三四郎》可以打120分,恭喜你黑泽君!”影片顺利通过审查。

6.《罗生门》获大奖
《罗生门》刚上映时,日本国内对影片并没太多反响,虽然票房尚可,但评论界不冷不热,黑泽明也没往心里去,就开始准备下部作品《白痴》。黑泽明不知道的是,一位意大利电影公司的代表在看过影片后,对其大加赞赏,并极力推荐给第1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片不仅入围主竞赛,还摘得最高大奖金狮奖。西方影评人被黑泽明的电影创造力深深折服,日本电影一时间成为高品质电影的代名词,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大岛渚等等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影人得到西方的关注和肯定,影响深远,这一切都始于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

7.被福克斯开除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在1968年计划拍摄一部还原珍珠港事件的电影,由美国和日本共同拍摄,其中日本部分由著名电影大师黑泽明执导,但黑泽明的工作方式与好莱坞格格不入,在影片拍摄三周后便被解雇。

也有一种说法是,黑泽明被告知负责美国部分拍摄的是著名导演大卫·里恩,但实际却是理查德·弗莱彻,得知真相后他主动想要退出影片拍摄工作。
实际上合作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负责合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告诉黑泽明一些合约中的条款,比如拍摄延误十天就将解除导演职务,陌生的拍摄团队让黑泽明合作起来非常吃力,这些问题给完美主义的黑泽明在工作中增加了很多压力,最终身体和精神都出了状况。

8.与三船敏郎决裂
曾有人问黑泽明,如果没有三船敏郎会怎么样?他回答:“我将无法拍电影。”可以说,在重阳刚之气的黑泽明电影中,三船便是他的银幕“缪斯”,《七武士》《用心棒》等等就是两人完美合作的证明。
但1965年拍摄完《红胡子》之后,两人居然再无交集,每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时,黑泽明总是面带微笑的表示:与三船没有矛盾,只是能一起做的工作都做完了。两人为何决裂到如此地步,至今没有人能说出准确的答案。
有人认为《红胡子》中三船的表演黑泽明不太满意,有人认为三船66年开始发展自己的海外事业疏远了黑泽明,有人认为《虎!虎!虎!》事件后三船在媒体上说的话刺痛了黑泽明。


无论原因如何,事实是,这队银幕搭档再也没有为我们、为电影艺术贡献作品。
1966年之后,黑泽明的艺术生涯也均走入低谷。1971年黑泽明自杀未遂,那时候三船敏郎正和阿兰·德隆正在好莱坞拍摄大片《荒野两匹狼》,算不上如日中天,但也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
但1972年到1975之间,三船敏郎却没有拍摄一部电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1993年在本多猪四郎的葬礼上,被疾病折磨的三船脸色难看依然硬撑在葬礼的队伍中,黑泽明上前关照的问:没事吧?不要硬撑。三船回答:不要紧。
三船敏郎1997年12月24日去世,黑泽明1998年9月6日去世。
9.嗜酒如命
黑泽明嗜酒,尤其偏好威士忌,按照他女儿的说法,80岁之后的黑泽明一次都能喝掉大半瓶,尤其喜欢白马牌(White Horse),他甚至为威士忌拍摄过广告。
虽然喜欢喝酒,但黑泽明对啤酒嗤之以鼻,传闻作曲家池边晋一郎来到他家作客时想喝啤酒,被黑泽明训到:“喝啥啤酒,啤酒根本不是酒!”

10.门徒众多
黑泽明的作品影响力甚广,相信几乎每位读过电影相关专业的同学,老师都会拿出《罗生门》中入山的那组镜头逐个镜头逐个镜头的分析,许多导演也被黑泽明强大的镜头组织能力和创造力影响,尤其是新好莱坞一代导演都可以称为黑泽明的门徒。
简单提提被黑泽明影响的导演吧,你就知道他有多伟大:科波拉(《教父》)、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斯皮尔伯格(《大白鲨》)、赛尔乔·莱昂内(《黄金三镖客》)、山田洋次(《黄昏清兵卫》)、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张艺谋(《英雄》《影》)、韦斯·安得森(《布达佩斯大饭店》)、杜琪峰(《枪火》《柔道龙虎榜》)陆川(《寻枪》)……


拾●像










粉丝作图:


拾●影
索引掠影
四十年代作品(8部剧情片):
改编自富田常雄所著同名小说《姿三四郎》
五十年代作品(10部剧情片):
★★★★★
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罗生门》,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
★★★★★
★★★★★
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话剧《麦克白》
六十年代作品(5部剧情片):
★★★★★
★★★★★
改编自山本周五郎的小说《红胡子诊疗谭》
七十年代作品(2部剧情片):
改编自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
八十年代作品(2部剧情片):
★★★★★
★★★★★
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话剧《李尔王》
九十年代作品(3部剧情片):
★★★★★

相关纪录片:
《乱》的现场纪实
各电影纪实

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