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评跋 | 扒一扒历史上的全真教!
作者 | 河西,原名何映宇,在《读书》《万象》《南都周刊》《凤凰周刊》《字花》(香港)等刊物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著有《革命的标记——今日先锋访谈录》(三联书店)、《自由的思想——海外学人访谈录》(三联书店)、短篇小说集《折子书》等多部。
道教在金庸小说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我们最熟悉的《射雕英雄传》中,从第一回丘处机亮相牛家村引出一段腥风血雨的江湖传奇,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重阳将故事推向华山论剑的高潮,全真教一直贯穿于小说始终,并因此成为金庸小说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教派。
在金庸赋予全真教许多脍炙人口的桥段之前,全真教就是中国道教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全真教最鼎盛的时期,就是丘处机去西域见成吉思汗,后来他的弟子李志常将这段经历写成一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都以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直到清代学者钱大昕在藏书中发现游记《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执笔),才真相大白。

长春真人西游记
那么《长春真人西游记》讲的是什么呢?和我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固有印象完全不同,在金代,全真教与金皇室关系密切,王重阳、丘处机也绝非什么抗金义士。所以金宣宗完颜珣没有料到,全真教会吃里扒外,于金宣宗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应成吉思汗遣使之召,穿越茫茫的大漠,远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行营与一代天骄谈论长生不老这个老掉牙的玄学问题。此时的金王朝早已摇摇欲坠,73岁高龄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仗着身子骨硬朗,决定在政治上压一下宝,舍金保元,以求改朝换代之后,全真教依然能笑傲江湖。
这一年春节前后,丘处机率座下十八大弟子(其中就包括全真第六祖尹志平),历时两年,终于抵达成吉思汗驻军所在地,丘处机仙风道骨,口若莲花,使文化程度很低的成吉思汗惊为天人,虽然也没有就长生不老谈出个子丑寅卯,但是对全真教也是心存敬畏,于是成吉思汗大发善心,特批免去全真教徒及其宫观的差发赋税。《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的,正是丘处机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以,自然,丘处机和他的弟子——比如说郭靖——也不会抗击元军了。
既然没有抗金和抗元,在金、元两朝,全真教得到了大发展。
回到燕京定居的丘处机意气风发,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在此号令教众。丘处机发扬王重阳在山东设立会社组织的优良传统,在燕京设置平等、灵宝、长生、明真、万莲等“八会”,大力发展全真势力。值此天下大乱异族压境之际,似乎只有长春宫内才是世外桃源,而且免税。不论是郭靖黄蓉,还是杨康周伯通,碰到这样的好事,岂肯错过?
可以这么说,长春宫的建造标志着一个游侠阶级走下历史舞台。从《射雕英雄传》中的绝对正派,到《神雕侠侣》开篇时的亦正亦邪,全真教在金庸笔下的形象变迁其实暗含着其从革命党人向统治阶级变化的过程。熟悉道教史的朋友都知道,王重阳是一个流浪主义者,他的生活轨迹遍布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甘河证道,山东阐教,虽然声名远播,却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印象。

在一段时间内,全真七子作为王重阳的青年近卫军而存在。这些密谋家在游移不定中威胁着政权的兴亡,成为各种势力争相争取的对象。在古典时代,存不存在本雅明意义上的游手好闲者?王重阳及其弟子似乎同样具有波德莱尔的气质,游走在各个省份、山林和市镇之间。表面上,他们处变不惊,但同时,他们又为一个跨越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所震惊。在与帝国的元首会面之后,定居让这个“游牧阶级”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游方道士到宫观道士的身份转变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基本上,在宋德芳、李志常之后的全真教,以修经炼心为主,不再鼓动大众,对政权的威胁也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全真教,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怎么能说很快就垮了呢?
虽然其间有释道争辩的插曲,但全真教在有元一代基本上是繁荣昌盛的时期,不过到了明代就不同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元灭明兴之后,全真道与蒙古统治阶级之间的和平共处让后来的朱元璋大为恼火。明洪武二十七年,长春宫改名白云观,以淡化全真道和元朝之间的“历史问题”。所以在明代,出现一部暗藏宣扬全真教教义的秘密之书《西游记》,其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它全不明说,全用隐语,还是在一个佛教徒取经的故事框架底下,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全真教徒的反抗?还是说有明王室内有人收留了全真教教徒使其得以写这样一部小说,其目的,恰恰不是为佛教张目,而是写全真教的痛史?

《西游记》与全真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游记》这本书,如果只是借玄奘取经故事的空壳,那么它可能是一部阐释道教理论的神秘主义著作吗?清乾隆、嘉庆年间道家龙门派第十一代弟子悟元子刘一明(即丘处机门下传人)所著《西游原旨》一书大赞其“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在《西游原旨序》中,他一针见血地写道:“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养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是什么古人不敢道,不敢泄的被《西游记》的作者说了出来,令刘一明这么兴奋?
刘一明接下来写道:盖西天取经,演法华金刚之三昧;四众白马,发河洛周易之天机;九九归真,明参同悟真之奥妙;千魔百怪,劈异端傍门之妄作;穹历异邦,指脚踏实地之工程。
丘处机的弟子居然发明了一种《西游记》般的秘密方式来传承丘处机的内功心法,可谓一大发明!
可是呢,自丘处机以来,全真道龙门派“单传密授”,代代单传,《西游记》这种传承的方法似乎隐藏得太深,能读懂《西游记》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到清朝初年,全真教丘处机一脉的龙门派已呈现衰落之势。顺治十三年,全真教弟子王常月来到北京白云观,此时的全真道第一宫观盛况不再,风华全无,王常月痛心疾首,发誓要中兴全真道,重修祖庭,他的这一理想有幸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而得尝夙愿。清完颜崇实《崑阳王真人道行碑》上说他“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一时名声大噪,顺治封他为“国师”,连康熙皇帝也拜在王常月门下。日后乾隆皇帝两次到白云观,御笔提字,以表恩威并施之心。所以至清代,全真教又复兴了,全真教确实衰落过,但不等于它永远衰落,如果它在赵志敬之后就此沉沦,也就没有北方最大的道教系统了。
300年后,全真道再次扬眉吐气,王常月看看时机已成熟,便宣布大修白云观。此时的王常月不惜挥金如土,大兴土木,以佛寺形式规划全观,使我们难以再一窥当年长春宫的风貌。改造后的白云观由几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四御殿等。后部是清光绪年间扩建的园林,总体布局基本上对称均齐,以游廊和墙垣划分为中、东、西三个类似庭院的景区,中区的庭院正当中为建于石砌高台上的“云集山房”,后为假山,古木参天,借景于观外天宁寺塔,明人赵贞吉有诗云:“一丘长枕白云边,孤塔高悬紫陌前”,一派祥和稳定的局面,终于让全真教徒有了一个安定的归宿。
很快,全真教又开始繁荣昌盛,在北方,全真教成为与南方正一教(天师教)分庭抗礼的最大的道教教派。
而当为全真教着迷的金庸将全真教写入《射雕英雄传》,全真教的故事,就以一种《西游记》似的小说的方式为人们所熟知。只是《西游记》秘而不宣不点不明,《射雕英雄传》则让全真教立即为世人所知而已。
这,大概是全真教在小说中的胜利。
文| 河西。编辑对文章标题有改动,内容有删减。
图|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排版|一野
转载及投稿须知|如需转载,请发信息至后台。格式为:公众号名称+公号ID+转载文章名称。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jinyongfm@qq.com,我们会及时查看,如一周内无人回复,可自行处理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