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代表所有
柴静,初始这两个字是在高中英语短文上。“柴静知道吧,柴静,就是那个《穹顶之下》”。“哦~,柴静”。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似懂非懂的点头附和,管她是谁呢。
然,转眼间就是昨日。是无聊闲暇时光里的消磨工具。论外表压根比不上那些精美的封皮的文艺小说。它在书堆里是毫不起眼的,唯一的动力是“柴静”两个字和豆瓣书单250本位列前茅,除此之外我对他毫不知情也毫无兴趣。
柴静,看似单薄的名字。文字却如此动人,她的文字是平静描述下隐藏的澎湃,是连人性的恶都描述的简洁而简短。她让我知晓记者在面对复杂、无耻、下流、丑陋的情绪中,只是平静也只能平静。
客观,或许只是相对客观罢了。
对97年的我来说,非典只是我在玩泥巴时顺耳听的,是吃晚饭时电视里提的某种父母深觉可怕之物。而对于现在的我,看着柴静的文字,才恍然原来在数字背后是我们忽略太多的细节。无情的数字下是被当时掩盖如今忘却的人性光辉。有些东西注定是会被遗忘的。
苦难,或许真的可以是美丽的。
我们每天在感叹什么?感叹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感叹操蛋的生活?感叹这个社会真可怕?感叹现在的人怎么可以做出这样子的事?我们是什么?是自以为是的正直,是自认为的正确价值观,是善良的人儿。
社会的复杂与可怕,是古往今来的,是从未改变的。是信息化的社会将事件的透明化,透明化的代价是注定一些人背负比事件更严重的骂名,指责。或许还会牵连朋友、家人。而这些是谁赋予的,是自己以为是的正义,是主张正义。正义的背后是一条条生命的消逝。我们其实……无权这样做……
自由,有些时候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你所看到的,只是千万分子一,而中国有14亿。你所认为的只是你认为的,不代表大众。
你的,不代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