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塾学院:韩鹏杰讲《道德经》之中国墨为何是“无色”
物质诱惑、享受至上、放任嗜欲,这些现实问题,仿佛穿越《道德经》千年智慧,再次显现在我们面前,这次韩鹏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解决方案。
韩鹏杰教授在精塾学院讲第十五章内容的时候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墨为何是“无色”的答案。
《道德经》原文是这样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翻译过来也就是,缤纷绚丽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优美动听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精致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身心放荡发狂;稀有珍贵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安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感官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身边的颜色实在丰富,让人眼花缭乱。真正的颜色了, 道朴素,莫能与之争美。道就是这么多颜色归于朴素的。最后真正的颜色就是无色,你看中国讲的那个墨,墨是什么颜色?无色。 或者叫玄色,你不能叫墨是黑色,各种各样的颜色收拢到一起了。
所以在咱们中国话里把有颜色的话叫恶绿山水。加那颜色了,其实已经水平就低了。所以咱们的水墨画 玄色。
韩老师总结到,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去彼取此,懂得我们生命中 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掌握最重要的,才能够返朴归真,才能够抱真守一。
1,本章中,老子主张减少欲望,返朴归真,抱真守一,顺道而行,保持内心的真元,为此,远离纵情声色犬马的浮华生活,而保持筒单知足和自我真我的生活品质。唯有超越此“有”,才能达到上一章所說的“无”之境界。
2.人生来是有欲望的,不仪追求物欲之享受,满足感官,还会迎逐名利,满足内心的度荣,于是纵情,于是任性,为此脚步匆匆,忙碌不止。但最终也许得不偿失,生命中最该珍带的是什么?恰恰不是物质和功名,而是内心的快乐、充实。
3.其实,越是简单的,越是深刻的;越是朴素的,越是淳美的。那些圣人伟人们,追求的正是这种博爱众生,惠济苍生的人生,他们的个人生活也是筒单而纯粹的。
精塾学院,专注于创作有深度、有厚度的精品解读,给予读者一种全新的人文经典情怀,传递千古不灭的思想价值。韩鹏杰讲《道德经》全集线上课程已经上线,关注“精塾学院”公众号即可领取课程。
精塾学院正面向全国书友进行渠道招募,如果你也爱好国学,并且看好知识付费的行业前景,想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关注“精塾学院”公众号联系书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