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直做少年
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这一首很老的歌里,有一句常青的词。我对少年的执念,始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大概将会终此一生。
少年于我而言,不仅是青葱岁月,不只是豆蔻年华,或者花季雨季。记得十四岁那年,我念念不忘“豆蔻”二字,觉得这个年龄实在美好极了。又过了两年,我到了十六岁的花季,愈发觉得生命最灿烂的时段,便是此时了。然而,十四岁的我也好,十六岁的我也罢,都是普普通通地度过了那一年。言情小说里的爱与恨,武侠小说里的刀与剑,还有诗词歌赋里的咏与叹,在我这里只剩下一溜烟跑掉的时间。
年少时的种种萌动,都未成真。被压抑的,终究反弹。我疯了许多年,狂了许多年,也傲了许多年,直至如今也依然保持着骨子里的清高。我想做那个与众不同,万众瞩目的人。然而我最终,还是落得个孤芳自赏。比起享受掌声与鲜花,我的日常生活,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台电脑,一处天地。不宽敞,不热闹,没有观众,没有陪伴,只有我自己看着自己。
许多时候,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失去了目的。许多事,现在可做,可不做。没有压力的同时,也没有了动力。与其说死水一滩,倒不如说,现在的状态,是岁月静好。我不悲不喜,最为平静。偶尔的情绪波澜,也终究被自己咽下去,不再愤世嫉俗,或是忧伤外露。
最近读佛学,读到那十六字箴言,每每想不开,都要念经一样挂在嘴边,好像治愈人心的咒语: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世间万物总是无常的,因缘际会形成了一切,也消散了一切。没有什么恒常不变,也没有什么永垂不朽。万般情绪,喜怒哀乐,终归是苦的,是痛的,或以开怀,或以眼泪,赐给我们醉生梦死,悲欢离合。一切事物,终究是不存在自我的。我们想当然的存在,都是幻象,都是泡影,存在不过是个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概念,从来没有绝对的存在。换句话说,看的角度不一样,存在与否也各有论数。而我,选择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存在,终究会消散,不过是时间问题。所谓的涅槃,从小听到大,理解为解脱,醒悟,圆满。如今想到的,是红楼梦的结尾:剩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念了这么久的玩笑,如今竟有了新的理解。既然一切都是幻象,都将消散,或者从一开始就不存在,那岂不就是色为空,空为色吗。
修行是一场持续终生的旅程。这途中遭遇的,不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大大小小的坎坷,估计最后数都数不清了。我也不愿去计较自己都经历了多少折磨,只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这世界,也会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开这世界。有头有尾,遥相呼应,这也是一种圆满吧。
以前以为上面这些太过佛系的想法,是消极,是悲观,是放弃。而现在有了新的感悟,所谓佛系,并不意味着沉沦和堕落,甚至也不意味着与世无争,而是在看透了这世间所有的残酷与绝望之后,仍然相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仍然愿意用仁慈与微笑,善良与怜悯,去感恩这场因缘际会,无论它吻我以痛,还是报之以歌。
因此,我愿意一直做少年,怀有最澄澈的内心,以及对这世间美好的遐想。若是明白虚空幻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会执着何为真,何为假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不过一场梦。而我们,又何必挣扎着醒过来。醒过来,或许就如《盗梦空间》所言,掉入了下一层梦境。这梦境,永无止境,因为我们的智慧,暂时破不了这幻阵。
桃花错拾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旅行的意义 (1人喜欢)
- 黄山之行——终不似少年游
- 同学聚会
- 一个平凡的周六
- 珍惜还能自由把控的光阴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