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雅兴
冬季德国周日的清早,气温零下五度,窗户上结满了雾气,早饭过后,决定泡杯热茶驱散一下早起的困意和寒意。和往常不同,今天自己不知哪根筋抽了,翻箱倒柜拿出了茶杯配套的茶碟,之前并不是舍不得用,而纯粹是因为懒,觉得麻烦。这么稍微一捯饬,虽比不上“兔褐金丝宝碗”,却也多了几分意思。
烧水时,想起黄庭坚的“松风蟹眼新汤”这句词,不禁在口中吟咏了数遍,还煞有介事的专门听了下水声,看了下气泡,使得原本枯燥的等待变得趣味盎然,这简单的日常琐事,经文人的渲染竟都变得雅致起来。新茶泡毕,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着急下嘴,而是耐心的等待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几次沉入杯底,茶叶的轮廓配上茶汤的色泽,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构成了一幅写意的画面,看来不只是陆羽,自己泡的茶也能像幅泼墨的山水画。经过自己的这一顿操作,往常这解渴的蠢物今天到底变得雅致了许多。有时候一个小物件、一些小心思就能让平淡的生活精致起来,而伴随着这些小小的改变,雅兴也随之而来。
雅兴,是冬日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是早起诵读几首诗词,是手抄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其实,把日子过得有雅兴,不需要多少金钱,也不需要多少时间,需要的只是自身内心由内而外对雅致的追求,有了追求,雅兴就不只存在于“琴棋书画诗酒花”之中,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也能过出雅兴。
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中能够将日子过慢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雅兴,把节奏放慢,雅兴自然就出来了。写一封书信问候老友,或许比打电话拨视频更有诚意;小火煮上一碗粥、炖上一锅肉,或许比点的外卖吃起来更有滋味;慢慢品一杯热茶,或许比碳酸饮料更加爽口解渴;读一本纸质书,和算计电子屏的辐射量相比,或许书本上散发出的墨香对我们的身体更加无害;洗上几张出游的照片,或许比飞快滑动的手机屏幕更能回忆起当时那个定格的瞬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似能够获得很多信息,但其实关上电脑,我们脑子里什么都没有。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中国人丢失的就是我们的雅兴,正是由于这雅兴,使得我们的文化独步世界,五千年绵延不绝。古人远没有我们现代人有这么多的娱乐活动,但是古人过得却有滋有味,而我们却老是抱怨生活太过平淡无聊没有意思,就是因为现在的我们少了几分雅兴。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古人一样充满雅兴的去过活每一天时,中华文化才可以说是真正复兴了。
2019年1月20日 于德累斯顿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兰旅诗人”,和您分享我的旅行故事、文学欣赏和生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