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生最苦的一味药
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作者训练营,给老师发了两篇自己写的文章后,他建议我加入一个为期一月的学习营。在训练营里,大家都需要每日打卡,还要挑选主题来写文章。老师经常会来催稿,稿子不合格,那就改,改不好,打翻再改。
在开始学习的前两周,我铆足了劲去学习,认识到新媒体写作和平时的写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新媒体写作更像是一味可口的快餐,更迭很快,符合大众审美。就拿公号文来说,每一个产爆文的公众号都有它自己的风格,而这些看似风格迥异的公号,其实又有很多的雷同之处,每一篇文章更像按格式设定好了在写,能够快速地吸引大众的眼球,产生阅读欲。
但是公号文的快餐格式,让我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一度在后两周的学习中,不愿意去提笔。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虽然看多了千篇一律的文章,接受多了那些鸡汤,但似乎对自己的人生格调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既然我有这样的感受,那其他读者也不是傻子,公号文真的能长久不衰吗?我带着这样的疑虑,拖拖拉拉地应付完了后两周的学习。
于是,我开始思考当初写字的热情去哪里了,我现在是遇到瓶颈还是什么了,究竟是不会运用素材,还是把学习方向搞错了。

1.坚持做有难度的事
我有时也在问自己,为何读书时代的自己会为了一道现在看来是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习题不惜一切代价去解题,哪怕是不吃饭,不睡觉也得把题目想明白了再去做其他事。现在看来,当年的自己真的是一个十分坚持之人。可如今的自己呢,相信很多人也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受,饶有兴趣地开始一件事,一个爱好,却给自己标榜了很多放弃的理由,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事物的难度,而是你没有始终追寻那个目标在坚持 。
坚持,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最难能可贵之事,但凡坚持者,无论结局好坏,始终还是能收获不一样的成果和心境。
严歌苓也曾说,这个世界,成功者一定不是那些会小聪明之人,而是长久的坚持之人。
写作,靠的也是坚持,当我对这些新媒体文产生疑惑,生成挫败感之时,我不应弃之不顾,而是要学会继续追寻探索,待我可以驾驭之时,再来谈论是否有弃之的必要。
生命的长度永远是在缩短,每一天平凡无奇的生活也最终能够充实你的阅历。但很多人并不喜欢随波逐流的一生,所以,你可以选择多做一些看上去有难度的事,不让自己的成长力拘泥于每一次的习惯放弃,只有长久的坚持才能创造出生命更多的维度 。

2.坚持做自己
最近我开始让小朋友接触手机游戏,小朋友对于游戏上手很快,但是我在他玩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他喜欢听语音提示操作,当语音停下的时候,虽然他知道自己下一步是什么,但还是会犹豫一下再动手。我与他说:没关系的,这游戏又玩不坏,手机也不会坏,你想什么就去做,不要想那么多。他听到我这么说就立马点击了。所以并不是他不懂,而是他不够自信。
当然,我也很自责,因为奶奶带孩子的时间比较多,我的陪伴相对少,也就等于是我在他人生最重要的起点上,部分的缺席。
可是人生,总是缺失一味后悔的药。假如时光倒退,我还是那样一个我,一个不怎么会带孩子的妈妈,但这样一个不怎么合格的妈妈,也能在吸取了各种教训后,踏踏实实地带着她的孩子往前走。
米兰昆德拉曾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写道: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在生命里,重要的不是过去。珍惜生命给予的挫败和觉悟,掸去一身的尘埃,站起来,做自己,不要迟疑,接着往前走。
3.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信仰,有人信仰神灵,有的人信仰自己;有的人信仰善良,有的人则信仰手段;有的人信仰爱情,有的人则信仰自由。
在我看来,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极端的信仰或许会让自己最终迷茫。
坚持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并不是事物的对立面,并不是坚持了一个方向就不能选择转折,坚持的过程即是探索成长方式的一个过程,只要确定一个最终方向就是坚持的意义所在。

方文山在未成名前,曾是一个穷酸落魄的年轻人。他送过外卖,当过广告派送员,也当过送货司机,还有安装防盗系统的工人。每天他手握电钻,汗流浃背地穿梭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下班后又回家专心创作写词。他将自己创作的歌词寄给了歌手和创作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像石沉大海般毫无回音。就算他终有一天被阿尔法公司的老板吴宗宪发掘之后,他的人生也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然而逆境并没有压垮他,反而使他更加的坚强。
他推翻了之前所有写的歌词,用心研究起了上百首歌词的结构、韵脚,记忆点,并尝试从小说的角度来创作歌词,营造画面感。后来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在西元前》、《一路向北》、《珊瑚海》、《青花瓷》等的创作。

他在《奇葩大会》说了一句话:“梦想其实是可以转弯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轻易地去放弃一个目标;放弃一件喜欢做的事;放弃一段难能可贵的感情。别让坚持徘徊在了千里之外,让梦想无力地躺在干枯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