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2教育学二 第六章知识点
第六章教师
第一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
1、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师说》所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填空,P189)
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选择,P192)
教师职业的最大变化是由于近代师范教育的兴起,以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开始,德国也在1684 年首办教师讲习所,作为教师职业的专业 发展制度的起点。 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有了师范学,1902 年《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 《教师资格条例》标志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制度,2000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教师资格证 制度在全国实施。 教师资格制度: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职业许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的条件、考试、认可以及罚则。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几点:
1、专业精神的发展;2、专业知识的发展;3、专业技能的发展。
4、教师劳动的特点:(P195~198)
1、示范性;(师德分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作为教师劳动对象的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2、创造性;
3、系统性;
4、学习性;(因为教师有习性性特点)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填)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
5、社会地位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而在社会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P199)
(1)专业地位,不可替代性,提高专业化程度
(2)经济地位,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3)政治地位,参政议政
(4)职业声望,职业形象、吸引力、稳定性、威信
6、教师的六项权利:(P202)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
7、教师的六项义务:(P202)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与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8、教师的劳动价值(P203)
( 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2)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
第三节教师的素质
9、教师的角色构成:教师特定的社会职责,教师特定的职业理念,教师特定的行为方式(P206)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和管理员角色;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榜样、模仿公民角
10、教师的角色期望(P207)
社会的期望;学生的期望;教师的自我期望
11、教师个人的角色协调也应该提倡:
(1)道德是加强角色学习、掌握基本的角色要求和有分析地把握各种角色期望的要点;
(2)以专业人员的角色为重,既有奉献多于索取的精神,也要懂得合理地使用专业权利,抵制冲突的角色任务;
(3)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水平,在面临多种角色冲突需求及角色期望不一致时,能有效缓解角色冲突。
1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P210-215)
(1)教师基本素质:
①专业精神: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 乐业敬业、进取创新和积极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②师德修养: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③业务素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2)前瞻性素质:
①教育家的意识: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教育家式的教师,而非教书匠式的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化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②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无论是从教师劳动本身的内涵来讲,还是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来讲,教师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③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无论是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作为一个现代教师,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一些教育教学改革。
④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角色越来越多样化,社会角色增加、职能角色变得多元化,教师角色冲突时常发生。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履行其职责的重要条件。
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职业是以获取和处理信息为主的职业,必须掌握多种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多媒体教学的一般知识与技能。
⑥法律意识:在依法治教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代,每一个教师必须懂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