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好像让我找到了,国版翻拍的病因
除了国产恐怖片,有一种电影,也是网友炮轰的主战场——
国版翻拍。
翻拍自《家族之苦》的《麻烦家族》,日版评分8.1,国版4.5。

被人吐槽:演技拙劣像看剧。
国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日版评分8.3,国版6.3。

遭受诟病:结尾一跪尬满屏。
前不久的《来电狂响》,目前分数6.0,而原版高达8.6。

又被质疑:毫无内涵low到爆。
看样子,欧美日韩的“舶来品”,国产翻版连及格分都难?
还真别说,前两天的一部翻拍片,让杀姐改观了——
《“大”人物》

本作翻拍自,韩国影史票房第四的警匪片《老手》。
剧情因一桩离奇的跳楼案而起,相当于电影版“我爸是李刚”。
主要讲述了一个老刑警克服重重阻碍,抓获富二代真凶的故事。

首先,解答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这部片好不好看?
好看,而且杀姐非常笃定。
因为它医好了了,国产翻拍的三种病。
病症一,潦草选角
翻拍电影有时就像“戴着镣铐跳舞”。
因为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已经影视化的原版做调整。
那么选角,就是翻拍首要的难题。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
想找到完全对等的演员,太难。
而且《“大”人物》这头的情况并不乐观。
两大男主。
刘亚仁VS包贝尔。


且不说刘亚仁,差点捧走今年的戛纳影帝。
我们的包贝尔,此前可是个作品均分不过5的选手。
黄政民VS王千源。


这两位都是“影帝级”,演技方面实力相当。
但王千源此前的角色,大都带着点邪气。
根据他在《龙虾刑警》中的表现,这次再演刑警,不免让人担心。
可《“大”人物》做出了合适的改良——
修改角色的属性。
刘亚仁塑造的富二代,英俊且乖戾,走的是斯文败类的“雅痞风”。
包贝尔则放大了原版的自卑心理,变得更加狂躁易怒。(严重怀疑是本色出演)
不说超越原版,但包贝尔至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演绎。

黄政民饰演的刑警,直率暴躁,玩的是另类刑警的“破格梗”。
王千源却选择了更极端的工作狂路线。
这种修改反倒让国版刑警的查案动机,显得更充分。

另外,梅婷的客串惊艳不小,王迅中规中矩,就是王砚辉怎么看都不象个警察。

其实翻拍的选角,未必要和原版多贴近。
只要角色能说服观众,即合理。
病症二,乱改剧情
虽说国版翻拍对于原剧本的框架,未作改动。
甚至有些桥段,都是连镜头和台词都没改的“照抄”。
但杀姐发现了本片编剧在改编上的“巧”心思。
原版的老刑警叫徐道哲,没太多内涵,就是个人名。
而国版的老刑警,改名孙大圣。
顾名思义,“惩恶扬善,斩妖除魔”本就是他的天则。

这层寓意也没浪费,片中的悟空玩偶,还帮助剧情完成了不少表意。
另外,片头缉拿伪钞犯的部分,以四格漫画的方式呈现。
(抱歉没找到图)
这里,是区分主角开头以一敌十,但后来狼狈不堪的神处理。

不过,在本土化方面,国版拆迁和学区房话题的引入,有点分散注意力。
而且这两个话题淡化的贼快,有点强塞的意思。

当然,考虑到国情,韩国总想“往上黑”的部分,我们无法复制。
这也直接导致了,原作“贫富差异”主题的部分缺失。
这是《“大”人物》的遗憾,也是大家的遗憾。
病症三,瞎换主题
每部合格的商业片,都需要一套完整的价值观。
你至少得跟观众讲清:
对错与善恶。

既然原版已经成功,这个“中心思想”就不用动了。(也不知道<来电狂响>哪来的勇气)
这一点,导演五百(再次强调,不是伍佰)清楚的很。
因此,即便我们发现了主角和剧情的许多小改编。
但所有的情节,依然围绕着“贫富”和“钱权”展开。
就连原版开头的偷车案,都被改成了伪钞案。
《“大”人物》相比《老手》,扣题更紧密。

这里需要插一句,其实《老手》用的全是《新警察故事》里的套路。
《新警察故事》才应该是这个系列的起始,感兴趣的点个“好看”,我们单开一篇聊。
别看杀姐夸了这么多,其实这部片还有一个致命伤:
跳楼案男子的家庭,根本没有表现出追凶的动机。(如果我看漏了,请指正)

这里,原版是用家庭中的妈妈主动找刑警,沟通短信的疑点说明的。
但翻拍的呈现,总给杀姐一种,被害家庭想要接受富二代收买的感觉。
如果缉拿真凶,从头到尾都是男主的一厢情愿。
那这部片的价值观,就彻底崩塌了。

综上,杀姐给这部翻拍打7分。
虽然说《“大”人物》在创新度上,比较差。
但它整体的改编,从选角,到剧情,再到主题,都非常有诚意。
这两年,杀姐被太多的包装、噱头和博眼球的阵容,吸引过,坑骗过。
却被《“大”人物》的“小”诚意,真正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