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z
Z,90后,具体九几不知道,照片没有,姓名信息都没有,江湖上只有他的传说,他是黄河以北,价格最高,活也最好的杀手。
他的西装三件套永远没有一点灰尘和一丝褶皱,打着一个深色的领带,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戴一副细金属框眼镜,手上是一块纪念款的欧米茄,皮鞋擦的油亮。
他开着一辆大众辉腾,正如他这个人一样,低调,内敛,大众辉腾的后备箱只够放一个人,所以他每次只杀一个人,每次只开一枪,用他那把装了消音器4.5口径的改造版勃朗宁手枪,正中额头正中心的位置,每次都不会差一毫米。
相对于杀人,他更喜欢称之为工作,或执行任务,每次任务他都会做足准备工作,花很长时间去调查这个人的身份背景,喜好习惯,作息,还会在这个人经常活动的地方踩点,做计划,当准备工作做好后他会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间,沐浴更衣,来到目标所在的位置,他一般喜欢选择在目标的家里,因为他是一个对家很有依赖感的人,家是一个人最舒适最放松的地方,一个人死也应该死在家里。
敲门,开门后,他会说明来意。
您好,xxx先生,我是z,我受人委托来取你性命,请您做好准备,配合我的工作,谢谢。
大多数人这时会惊慌失措,但他们还未来得及转身逃跑,z的勃朗宁消音器上已经微烫,目标的额头正中心也会多了一个红色的小洞,子弹穿越大脑灰质,到达后脑骨后停下,不会溅出一点血液和脑浆。
看了一下表,时间刚好一分钟,不多不少。
Z脚上套着鞋套,却没有戴手套,因为他喜欢手掌皮肤和枪柄还有食指指肚和扳机接触的感觉,摩擦力伴随着枪身后坐力的颤动,从手心传到z的骨头里,一声轻响,一个生命的消逝,像一首诗。
收起枪,这时,z才从口袋里掏出叠的整齐的白色无菌手套,戴在手上,把尸体装进装尸袋里,确认将现场留下的痕迹清理干净后,关上门,扛着尸袋放到后备箱,开到车库的密室里,放到一个小型火炉里将尸体火化,然后将尸油和骨灰装到容器里,将火炉和密室彻底清理干净,再将尸油和骨灰倒到江里,至此,目标彻底消失。
每次完成任务,z都给自己放个假,彻底放松一下,沐浴更衣,给自己做一个四分半熟的牛排,来一瓶99年的波尔多,细细的品味上等牛排和高档红酒在嘴里产生的化学反应,吃完后打开一部老电影,点上一根古巴高级雪茄,一部电影看完一支雪茄也刚好抽完。
Z平时更喜欢听古典音乐,独爱巴赫,他一般喜欢选择完成任务后第下午,穿上西装,坐在离唱片机三米远的一个单人沙发上,静静的听着黑胶唱片里巴赫的作品,仿佛这两个不同时代的灵魂在隔空交接了,之后他会坐到客厅角落里那个价值不菲的古董钢琴前面弹上一段,弹了几首他喜欢的曲子后,再弹上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曲子,有时他也感叹,如果不做杀手,也许自己会是个音乐家。
当然,作为一名职业杀手,他会持续训练自己,长跑的耐力和短跑的爆发力,近身格斗和射击技巧,还有制定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定制和更新升级自己的战术和计划。
剩下的时间他一般选择读书,一半的时间在家里读,一半是在街角的咖啡店,因为他知道如果一个人生活太久了心理会压抑,他喜欢穿上休闲装,拿着一本文学小说,到咖啡店点上一杯意式特浓,一下午大概看半本书,喝两杯咖啡,咖啡厅切换着放着爵士和蓝调,这也是z喜欢这的原因之一,偶尔换换音乐口味,保持新鲜感,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都会和那个爱开玩笑的老板聊上几句,看的累了他会朝窗外看看,他固定坐的位置是靠窗最后面一排,因为这里的视野最开阔,可以看到整个店里的情况和外面街上几条入口的情况。如果有人杀他不会腹背受敌,有完整的对战条件和逃跑路线,窗外是马路,马路对面有一个水果店,店里收银台侧放在窗户边,和z坐的窗户正对着,一个负责收银的女孩永远都是侧脸低着头看着手机,z每次看书眼睛累了,都会转头看一会那个女孩,有时女孩会戴上耳机,有时又低头看手机,z有时会好奇她在看上,听什么。但他不会打破自己的好奇心,去探个究竟,就保持着这种遐想,回到书里的情节。
今天,已经是第六天那个女孩没有出现了。
Z转头看着水果店,却怎么也无法回到书里去,喝光最后一口咖啡, z起身走出咖啡店,过了马路,走进水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