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观影十佳(非院线)
2018年对我而言是很有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五月份的时候电影的大门正式向我打开,如果说以前看电影的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那么从五月份开始我逐渐地有意识去看。 从一开始的一两个星期一部,到三四天一部,到后面的一天一部,再到最终的一天两部,电影在2018年的末尾陪伴了我绝大部分时光。 这一年院线片看的不多,数起来也就那么零星的几部,更多的是补以前的老片子,所以院线片不在我的统计之内。 除此之外,特别经典的电影像《末代皇帝》等亦不会出现在这份榜单之中,这份榜单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只撷取在2018年度让我产生极佳观影体验以及内心震颤之感受的电影。它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电影,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佳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的个人喜好。 那么,让我们开始: 10.《搏击俱乐部》——“要我说,残缺的才是人生,别再追求完美,让我们进化,顺其自然,水来土掩”

《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在没看之前,我听过太多次它的名字。很庆幸自己看它是在看《无双》之前,在《无双》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很多对于搏击俱乐部的借鉴,但在我看来,《无双》依旧不过是只得其形,未得其神。但哪怕就是在仅仅“只得其形”的情况下,《无双》也成为了2018年的票房黑马,在豆瓣的评分达到了8.1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怎么吹这部电影都不为过。 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塑造了两个自己,一个是理想中的主观自己,一个是现实中的客观自己,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我无法说出两者哪一个好哪一个坏,因为前者代表了反体制下的每一个不被现实束缚和抑制的自我,后者又恰恰代表了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循规蹈矩、被社会所驯化而活不出真我的人类。 影片的最后当杰克和Marla站在窗前,手牵着手看着一座座摩天大楼轰然倒塌,我觉得这是对于杰克内心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的再次重建,也暗示着爱情力量的无限可能。 9.《祖与占》——“ I Love You But In The End I Will Destroy You(我爱你,但最终我会毁了你) ”

很难相信这是一部1962年拍出来的电影,同时期我国人民也许还在考虑怎么解决个人的温饱,法国人民却已经开始探讨爱情的终极问题:即爱情是什么,存不存在三个人的爱情,以及三角爱情最后的归宿。 爱情是什么,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祖与占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孩,女孩要在祖与占之间做一个选择。她跟祖与占之间都曾有过爱情,不夸张的讲,她既希望占有祖,又渴望占能够像祖一样对她死心塌地。 欲壑难填,所以婚姻不能束缚她,哪怕是结婚后,她依然会对她钟意的男人施以玫瑰;当占回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她会因为占与祖性格的大相径庭而总是对她充满怀疑;当占决定回归正常的婚姻生活,兑现对娇蓓的诺言的时候,她会像发了疯一样企图把这段感情牢牢攥在手心里,以至于最后采取那样极端的方式来“囚”住占,并让他陪自己一起跟爱情殉葬。 8.《弗兰兹》——“你想起弗兰兹了,对吗?”“不是,我在想你,阿德里安。”

片子一开始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如果只看前三分之一,估计会误以为是一部弯男被掰直的故事。但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男主的扭捏、胆怯以及摸不透的心理并不是全无来由,相反倒觉得男主该是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出现在女主这一家子人面前。 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 男主因战争误杀了女主的丈夫,不远万里只为寻得一个宽恕。但在我眼中,仍不及女主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他乡的路,当她住在自己的丈夫曾留恋的烟花巷的时候,当她以为男主已经生病去世的时候,当她最终找到男主的时候,当她知道男主已经订婚的时候,当她最后离开的时候…… 相较于男主内心更多的是对于女主家庭的愧疚,女主在明白自己的心迹之后,我还是更喜欢她的一往无前和直面爱情的坦然。 7.《海洋之歌》——“我曾如此爱你,现在我依旧爱你”

看完之后,觉得更像是一部属于成人的童话,哭泣的巨人,怜子的女巫,失神的父亲,被囚的精灵。成人的童话里大概没有坏人这个字眼,每个人可恨,却又有其可怜之处。 十佳里唯一的一部动画片,看完后更多的是默默的感动。 6.《夏天的故事》——“我们的散步永难忘怀”

蕾娜、玛戈和苏莲,三个女人,象征着三种不同的爱情,也象征着三种不同的选择。 法国新浪潮的电影给我的感觉一直都很不错,像是之前看过的《四百击》、《祖与占》,都是那种说不出的好,颇有余音绕梁之感。 5.《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我们抛开记忆,自我麻醉,好更快痊愈,但到三十岁就会一无所有”

这是一部同性片。 像我这样的直男一般很少会看同性片,目前为止只看过两部:一部是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还有一部就是这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两部片子出乎意料最先打动我的,不是剧情,而是摄影,无论是《春光乍泄》中的奔腾壮阔的南美大瀑布,还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明媚迷人的意大利夏天,都是我所向往的旅行以及生活的一部分。 摄影之外,才是埃利奥与奥利弗短暂美好的夏日友谊,尽管某种意义上,已不单单是友谊。 以前我总喜欢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同性之间的关系,但其实同性之爱与异性之爱又有什么不同呢?那些关乎爱情的小情绪与心碎别离,依然是我们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爱情的模样。 4.《路边野餐》——“还有一盒磁带,我在路上丢了”

陈升唱的小茉莉也许并不那么动听,一会忘词,一会跑调,但却是最打动我的,只因这里面有他对妻子的愧疚、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全片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首未经雕琢的诗,诗化的语言,诗化的凯里以及诗化的梦境。 我不敢说这是毕赣的巅峰之作,只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可能都很难超越和走出这部电影的影子。 3.《契克》——“我们过五十年后,再来这里相聚吧 ”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喜欢的青春公路片,对比国内的公路片,简直就是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有夏天,有出走,有星空,有挫折,有遇见,有勇气,也有成长。 旅途中经历的那些事,遇见的那些人,见过的那些风景,若干年后,一定会成为你最宝贵的独家记忆。 2.《大佛普拉斯》——“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类可以搭乘太空船到达月球,但却没办法看穿每个人心里的宇宙”

影片中肚财跟菜埔、土豆、释迦都是朋友,是那种看着很好的朋友,彼此联系而又独立。肚财会在每天晚上偷偷溜进菜埔值班的警卫室一起聊天、吃夜宵、看电视;会每天固定的去土豆的杂货店捡空瓶子,聊上几句;碰上释迦的时候,会让他帮忙,然后让他搭“顺风车”闲逛。他们在我眼中就像那种大冬天围在一起取暖的人,世界的寒冷让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得以聚在一起,他们的确从彼此感受到了阵阵暖意,但这股暖意,延伸放大到社会这个大层面时,却又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与悲哀。 电影里有一段话: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对肚财这些生活失意,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是光要捧饭碗就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真实得让人无法反驳。 1.《色,戒》——“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

之所以会把李安拍的这部电影放在第一名,大概是因为我对这个导演有着特别的偏爱。 对李安电影的喜欢,我常常觉得是渐进式的:从一开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后来的《卧虎藏龙》,再到后面的《色,戒》,一部比一部喜欢。 李安大概是那种精于人情世故的人,尤其是对于“情”之一字,有自己独特的领悟和理解,否则我实在想象不出,像这样原本的一个“家庭妇男”,在电影中对于情的渲染和把握,总是拿捏得那样恰到好处,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色,戒》里有两个人,他们一个叫易默成,一个叫王佳芝; 现实中同样有两个人,他们一个叫汪精卫,一个叫陈璧君。 综上,谨以此献给我的2018年,以及藏在2018年的那些关于电影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