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们,你们做好未来规划了吗?
19年年关将近,许多大三大四的毕业生即将面临他们人生关键性的一步。最近我看到很多学生临近毕业都在恐慌或者茫然,不知道未来要何去何从。

其实大部分毕业生以后的出路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继续往上读,考研考博;二是走本专业,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或者爱好这份工作;三是随便选个工作,只要能签三方协议就先去,不合适再跳槽;四是家里安排好,直接回家。当然也有特例,就是那种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创业并取得一些成绩。
不管怎么想,我都要告诉大家,步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会一直影响你以后的职业生涯。
我已经大学毕业近6年了,也快到而立的30岁,从毕业到而立几乎每个人都有长达7年的时间,基本上我也算有资格来说一说这个事情。下面我拿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告诉大家为什么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对你的后续职业生涯甚至是你的后续人生有什么影响。
第一类人,同学的哥哥,大学读的普普通通的本科,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以后考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接到了北京xx医院(算是北京最好的医院之一)的offer,年薪二十万。但是他没有去这个医院,努力了一年考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现在在读。
这类人基本上我们能想到他以后的道路,进私人或者国家的研究院,做新北京人。而他本人一直在做研究方面的工作,估计也不会再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路线。
这类人很自制,但是大部分普通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智商加成是一方面,够勤奋努力也是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直保持脑子清醒。
第二类人,大学同学,也算半个老乡。在双选会的时候,也就是面向应届毕业生召开的企业招聘会上,他走了本专业的工作,在一家国企做技术人员。大家都知道,国企福利待遇比较好,但是赶不上私企,当时他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我先不说,我们看他后来。
在国企工作了有三年时间,一直是外派人员,上海、成都、杭州跑过很多地方。我们老家属于环京地带,像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在北京发展,这家国企本部在北京,三年时间他也没能调回来。于是他选择了离职回北京,现在年薪估计在十几万,不算项目奖金,在环京的城市买了房子,不能说很好但是也不错,毕竟我们都出身农村。
现在再说为什么毕业的时候没有去私企而选择了给钱更少的国企:国企的项目好,锻炼的机会多,制度更完善,也就是平台更好,这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为什么在国企坚持了三年时间,因为三年时候差不多能摸透整个项目的流程,自身从理论型人才成功地转变为实践性人才,为后续跳槽蓄力。用他的话说就是:“千万不要进错门,选错平台。”
第三类人,我本身,一开始不知道干什么好,先走了本专业,发现不适合,三个月以后到北京自己找工作,凭借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找了文字编辑的工作,但发现确实很枯燥,最有成就的一刻也就是出书的时候有写责任编辑xxx。大概做了一年多的时间,又觉得不适合自己,跳槽去了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开始接触线上,慢慢觉得自己很适合互联网方面的工作,期间因为某些原因浪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不得已回归职场前报了北京的培训班,让自己更快的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和职场。现在还是在做新媒体运营,我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希望以后可以做自由职业者,毕竟有互联网就能新媒体。
我其实算一个比较失败的例子,但是也很典型,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也许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欢适合的工作,也许没有勇气花费时间和金钱来报个班专修自己向往的职业,也许就这样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失去了自己的优势,然后泯然众人矣。
第四类人,大学隔壁班女生,一毕业就收到父母的消息,回老家进了一家保险公司,一直做着业务工作,找个同事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管孩子管老人。
看完以后好好体会,有没有觉得,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亲爱的应届毕业生们,你们一定要把握好毕业第一场企业双选会,过了那一次你们就要和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PK了。如果不想自己迷茫不知所措,想走在同班同学前面,我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至少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做好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方向,如果有条件,建议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去专业的培训学校寻求发展。
言尽于此,望各位静下来多多思考。